加密藝術:一種新的可能性

加密藝術:一種新的可能性

今天,藝術與科技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緊密地交織在一起,科技不僅從多方面改變了世界,也催生了新的藝術形式。近年來,以加密藝術為代表的科技藝術快速席捲全球,給藝術界帶來了極大的震撼。元宇宙、區塊鏈、NFT、AI(人工智能)等一系列IT行業專業名詞頻繁出現在藝術界,引起了廣泛關注與討論。那麼,科技為藝術引入了新的技術工具和可能性具體體現在何處?加密技術與傳統藝術之間是怎樣的關係?美術館為什麼要做加密藝術展?從Crypto(加密)到“Ai的藝術疊加”為藝術帶來了何種可能?

近日,一場主題為“加密藝術:一種新的可能性”展覽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展覽由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與意大利代米克藝術博物館(米蘭)聯合舉辦,展出了來自21個國家的46位/組藝術家的作品54件,從繪畫、雕塑、攝影、裝置、數字藝術、人工智能到區塊鏈原生藝術,集中呈現了藝術家如何充分利用區塊鏈技術去創作和表達他們的思想情感,以及藝術家個人對社會、生態環境和傳統等議題的反思。

▲  AB INFINITE 1 安德烈·博納託

1

不只是藝術品交易

加密藝術近幾年持續升溫,它不僅走進了大眾的視野,吸引了眾多大企業和機構品牌,也走進了巴塞爾藝術博覽會和威尼斯雙年展。許多藝術博物館紛紛涉足區塊鏈和加密藝術。區塊鏈本身是一種加密數字記錄的系統,數字記錄主要是作為貨幣來使用,區塊鏈中有一個不可交換的Token(通證),它並不像實體的貨幣一樣可以流通,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加密藝術是非常獨特的,很小範圍內有權限的人才能進行交流溝通。因此,從這一功能來看,加密技術和藝術聯合,更多的是指一種交易形式,也決定了加密藝術出現時,話題總是圍繞著市場。

區塊鏈技術對於藝術品銷售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並不止步於此,隨著人們對於區塊鏈技術認知的逐步清晰,利用加密藝術正在成為藝術創作與展示的一種新的可能性。藝術家凱文·阿博什認為:“區塊鏈對於作品銷售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但這個過程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步一步來實現,在最初存在一些投機行為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最終真正的藝術作品還是需要展覽,或者通過技術提升策展或參觀的體驗。另外,加密藝術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去掉了資本的守門人,可以使藝術家將作品更好地推給相關的受眾。”

意大利代米克藝術博物館館長皮爾·朱利奧·蘭薩認為加密藝術可以為人們帶來新的思考:“藝術家能夠在加密藝術中更充分地表達自我,他們在其中加入2D、3D的元素,以及動態、音樂和人工智能等,讓藝術充滿了更多的可能性。它並不是取代了傳統的各種藝術形式,而是使用一種新技術進行新的創作。”

在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費俊看來,區塊鏈不僅是一種促成藝術品交易的技術,也能成為一個作品觀念的載體。對於創作者來說,費俊欣喜地看到區塊鏈技術本身在改變藝術創作的思維和方法。“加密藝術為從事藝術與科技領域的不同人群,尤其是為年輕人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帶來很多新的可能性。同時,它又為公眾真正參與到藝術中,打開了很多的通路。它不再僅僅是為專業的藝術家、設計師提供某種工具和能力,而是讓更多的人在這樣一個更有流通性的載體裡面獲得藝術所能給予人的一種綜合營養,這是具有推動文明發展價值的一種技術進步。”費俊說。

▲  元嘿 比普爾

2

藝術創作更加多元

科技的更迭換代,不斷豐富著藝術創作的媒介,拓展了藝術表達的方式。面對科技浪潮的衝擊,積極思考新技術如何幫助自己進行藝術創作是每個藝術家必須面臨的時代命題。對於藝術家阿博什來說,加密藝術實際就像一個操場或者玩具世界,這裡如同一個遊樂場,基於其分散式的環境,藝術家可以在上面任意創作,一方面它可以作為非常好的平臺,人們可以把自己的虛擬資產或者部分虛擬資產放在其中,另一方面區塊鏈本身的功能可以幫助藝術家更好地創作,除了可以幫助藝術家找到創意靈感以及創作來源之外,它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工具,能夠幫助藝術家接觸到更廣泛的人群或受眾。

加密藝術的去中心化特點,擴展了公眾參與藝術創作的途徑。加密藝術以一種分散式的方式,讓數字作品以一種數據文件的形式存在。區塊鏈則是提供數據源,或者說元數據的平臺,在這個平臺裡大家能夠進行創作、溝通和交流,換言之,它是一個邏輯節點,圍繞它可以構建一個組織、一個單一的作品,或者說多個作品的組合,通過無數個去中心化的節點而形成一個共識,這個共識只要擁有共同興趣點即可形成。費俊提出,加密藝術在社會和認知的底層邏輯上改變了我們的信任機制,這種信任機制可以讓更加多元的文化得以確認,同時得以擁有價值。“尤其是從WEB1.0到WEB3.0的演變中,越來越多的用戶成為了內容的創作者,即參與式文化成為了今天文化生產最有活力的一個驅動力。所以在這樣的語境下加密藝術不僅是對藝術家專業的藝術生產提供了一個工具、一個平臺,放大了藝術家的價值,它對於公共文化的多樣性也提供了一個底層支撐。”

▲  自然之室 焦點工作室

3

美術館的數字化升級

博物館、美術館具有展現傳統藝術和當代藝術兩種功能,面向的是過去、現在和未來。數字化時代,博物館、美術館藏品的數字化管理與展示是大勢所趨。基於區塊鏈的加密藝術不僅推動著藝術生態變革,也以數字藏品及衍生產品的形態為美術館的數字化帶來新的升級。得益於科技的發展,數字化建設對於博物館、美術館的檢索、研究、調用和整理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乘著科技的翅膀,已有藏品更多地被公眾感知、欣賞。“很多傳統博物館藏品巨大,很多作品常年不為人所知,也無法面向公眾展出。數字化帶來一種方便,它可以使得我們根據需要隨時調用數字化的展品,快速、快捷地運用包括加密技術在內的各種數字技術,遍佈世界地、系統地展示我們的藏品。”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副館長王春辰如是說。

皮爾·吉利奧·蘭薩館長也表示,科技賦予了博物館、美術館獨特的展陳優勢,實體博物館存在很多問題,例如展覽過程中安置展廳、移動物品,將尺寸和規模較大的作品放在牆上是非常困難的等問題。“但是這對於數字展覽來說非常容易,數字是非常好的工具,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展示現有的一些博物館的藏品。”

藉助區塊鏈、人工智能(AI)、增強現實(AR)等技術豐富線下展覽形式,是當代博物館、美術館增強觀眾美學感官體驗,拉近藝術與觀眾距離的關鍵紐帶。作為加密藝術的實體展,此次展覽採用顯示屏、投影、鏡像裝置等多樣化的數字藝術展示形式,使公眾沉浸式地體驗加密藝術世界。此次展覽是加密貨幣在特定時代成為藝術作品的展示工具的生動體現,也是以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為代表的美術館探索數字文化與虛擬空間技術潛力的開始。

目前,中央美術學院設有數字虛擬展廳,但面臨著體驗感和現場感不夠、觀眾參與感和體驗感不強的問題。區塊鏈等技術的發展被普遍認為是該問題的解決之道。另一方面,央美美術館也開創了“虛擬策展”項目,充分利用虛擬世界的加密技術和任何數字化技術進行獨立的策劃,在虛擬空間中展示、觀看、體驗展覽。王春辰認為:“實體和虛擬會形成未來兩種展覽模式和兩種體驗,在這一點上數字技術的未來潛力或者說可能性是非常多的。中央美院之所以要舉辦加密藝術展,也是在嘗試探討美術館數字化藏品研究和展示的一種新方式。另外,美術館也需要改變以往的收藏思路,考慮收藏包括加密藝術在內的新藝術作品。”

▲  美好時光 阿德索拉·尤瑟夫

4

“藝術家是否會被取代”的時代之問

從區塊鏈技術到AI、chatGPT帶來的震撼,使人類不得不面對“AI是否會取代人類”的終極之問,對於“AI能否取代藝術家”這個問題,各藝術家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本次參展藝術家吉塞佩·洛·斯奇亞沃從自身創作經驗出發,認為在創作中自己也會運用相關的工具或技術,以及數據庫和新的設備,從而以多種不同的形式輸出作品。“AI能夠拓展人們的體驗和感知,從AI應用的角度上來說,核心還是人的設計,AI不過是一個工具,能夠拓展人類的設計。”

北京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藝術學院助理教授高峰也認為,現在AI只是一個輔助工具,沒有主觀創作意圖。“目前為止,你的筆記本還不會在某天早上跟你說‘主人我昨天晚上趁著你睡覺創作一幅畫,特別棒,你要不要欣賞一下’。這件事今天不會發生,未來一切皆有可能,所以需要人類多討論、多交流、多使用AI,創作出來大家滿意的作品。”

值得注意的是,面對科技快速的更新迭代,人類更多考慮的應該是人類還可以做什麼,而不只是人工智能做什麼。技術從來都不是藝術價值的決定因素,各位專家和藝術家一致認為與其討論“AI能否取代藝術家”,倒不如在當AI可以幫我們快速地完成一些複雜工作的時候,我們是否準備好在更為重要的問題上投入更多的思考。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