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以前叫紫雲膏呢?
因為它名氣大,就是蹭它的,現在想想,還是叫回自家的名字吧。
很多人想買,但這屬於自制的藥膏,我可以將製作方法告訴大家。
範氏紫金膏(以下簡稱為紫金膏)為自制藥膏:
介紹如下:
處方:芝麻油1000g,當歸、紫草各100g,金剛藤50克,蜂蠟200g,豬油25g。
製法:先將芝麻油煮1~2小時,其標準為將油一滴滴落水中時,油立即凝結成珠為度。然後將灶火調至極微,放入經過切細的當歸、金剛藤輕輕攪拌,當歸色接近焦黃時(其程度須憑經驗,無法用文字準確表達),迅速用濾網將當歸、金剛藤自油中撈出後,放人紫草,稍見焦黃立即撈出。再加入豬油、蜂蠟,待其完全溶解則停火。停火後用紗布濾過於容器中。翌日,冷卻至適宜的膏狀,即可使用。
僅做米粒灸的話,其實對於紫金膏的消耗量也非常低,如覺麻煩,可用凡士林或紫草藥膏替代。
紫金膏原方為明朝外科名醫陳實功所擬的潤肌膏。
潤肌膏治禿瘡乾枯,白斑作癢發脫。
用麻油四兩、當歸五錢、紫草一錢。同熬藥枯濾清,將油再熬,加黃蠟五錢化盡,傾入碗內,頓冷,搽擦自愈。
我原方的基礎上加了點豬油和金剛藤,就厚臉皮給改名叫紫金膏。
至於為何加金剛藤呢?
在我讀高中時,有一天,我看到我叔公的櫃子底下有一個玻璃酒瓶,裡面裝著一些液體,我好奇問他這是什麼?他說這個可以治燙傷。
因為他是五保戶,常自己做飯,喜歡煎魚吃,不可避免被油星濺到,才會備點燙傷藥。
我問他裡面是什麼,他說是石灰、馬甲子根(馬甲子是我們土話,其實為金剛藤根)。我也不知道誰教他的,但我當時就真給記下來了。後來我讀大學後,才知道這些東西真能治燙傷,再做潤肌膏,就將金剛藤加上。
讀者可照上文介紹嘗試製作,有兩點要注意,製作時油煙大,居民樓作好排煙以防投訴,另外就是一定要用天然的蜂蠟,不能用工業石蠟,否則功效打折扣不說,可能還壞事。
此膏毫無疑問是可以做為米粒灸的黏附劑使用的。
每個醫生有自己的用藥習慣,我除了做自己慣用的紫金膏防燙之外,還為了針對各種皮膚問題,製作了一款以虎杖、重樓、稻米油、蜂蠟為主含二十一味藥的解毒力更強的虎樓膏,發現做為黏附劑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