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信述》5.15公冶長篇——有君子之道四焉

《論語信述》5.15公冶長篇——有君子之道四焉

公冶長篇——有君子之道四焉

【原文】

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白話】

孔子評論子產說:“子產有君子之道四方面:自己的所行謙恭有禮,侍奉君上有敬心,愛養百姓有恩惠,勞役百姓合於禮法。”

【釋詞】

謂:評論。

子產:春秋時鄭國大夫公孫僑,字子產,曾任鄭國執政。諡號“成”。他是鄭穆公之孫,公子發之子。公子之子稱“公孫”。

恭:謙遜。《註疏》:“己之所行,常能恭順,不違忤於物也。”

敬:恭謹。恭、敬的分別可以參看附錄。《註疏》:“承事在己上之人及君親,則忠心復加謹敬也。”

惠:愛利人。《註疏》:“愛養於民,振乏周無以恩惠也。”

義:合宜。《註疏》:“役使下民,皆於禮法得宜,不妨農也。”按照禮法來勞役百姓,使用民力,不違農時,能得其宜。


【先賢精義】

《論語註疏》曰:此章美子產之德

徐英曰:有此四者,可以治國而安天下,故曰“君子之道”也。

劉宗周曰:君子之道,即聖賢大學之道。道無所不該,自行己以往,事上使民,其大端也。曰“有君子之道四”,若千百中僅舉其一二。

《論語正義》曰:子產德能居位,合於道者有四,故夫子表之:行己恭則能修身,事上敬則能盡禮,養民惠則田疇能殖、子弟能誨。故夫子稱為“惠人”。惠者,仁也。仁者愛人,故又言“古之遺愛也”

陳祥道曰:子產遜不失禮,所謂“行己也恭”;事君無二心,苟利社稷死生以之,所謂“事上也敬”;濟人以乘輿,殖民以田疇,所謂“養民也惠”;擇能使之,所謂“使民也義”。行己恭,然後之於君則;養民惠,然後使民則義,得其序也。君子之道固多矣,子產有是四者而已。四者之中,尤長於,故又命之以“惠人”。

張栻曰:子產此四者,為得君子之道。君子之道亦多矣,子產有此四者而已,他固未盡得也。聖人與人為善,故特舉其所長焉。行己恭,謹重而不侮也;事上敬,忠實而不欺也;養民惠,以慈愛涵養之也;使民義,役之以時,用之不私也。子產養民惠,使民義矣,而孟子猶謂“不知為政”,則所謂政者蓋有在矣。

錢穆曰:子產在春秋時,事功著見,人盡知之。而孔子特表出其有君子之道四,所舉已盡修己治人、敦倫篤行之大節,則孔子所稱美於子產者至矣。或謂列舉其美,見其猶有所未至。人非聖人,則孰能盡美而盡善。

黃陶庵曰:子產者,救時之相也。參王霸而用之,去其丘賦、刑書之失,即可進於王。無其秉禮守義之心,亦可流於霸。不王不霸之間,其子產之自處乎?蓋亦春秋已來,一人而已。

【附錄】

《四書蒙引》曰:恭敬分言,則恭主容,敬主事。單言恭則該敬,“篤恭而天下平”是也;單言敬則該恭,“君子修己以敬”是也。行己恭主容說,蓋出入、起居、升降、進退見之一身者,皆行己也。夫子溫良恭儉讓之恭亦主容說。事上敬不止拜跪趨走之間,陳力就列,乃敬之大也。故曰:“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史記》曰:(季札)使於鄭。見子產,如舊交。謂子產曰:“鄭之執政侈,難將至矣,政必及子。子為政,慎以禮。不然,鄭國將敗。

《左傳》曰:子產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廬井有伍。大人之忠儉者,從而與之;泰侈者,因而斃之。從政一年,輿人誦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疇而伍之。孰殺子產,吾其與之!及三年,又誦之曰:我有子弟,子產誨之。我有田疇,子產殖之。子產而死,誰其嗣之?

李炳南曰:錢大昕《後漢書考異》:產者,生也。木高曰喬,有生長之義,故名喬字子產。後人增加人旁。子產在鄭國簡定二公時代執政,達二十二年,是春秋時鄭國的良相。《左傳》昭公二十年:子產卒,仲尼聞之,出涕曰:‘古之遺愛也。’

【本章參考書目】

《論語註疏》《論語集註》《癸巳論語解》《論語正義》《論語新解》《論語集釋》《論語學案》《論語稽》《論語講要》《論語全解》《論語會箋》《論語讀訓》《四書蒙引》《史記》《左傳》《後漢書考異》。


《論語信述》尊信聖賢之道,述而不作。於群書註疏,梳理合道之註解,集釋經後,以益共學。每章體例,由正文、白話、釋詞、先賢精義、附錄、參考書目等組成。宗述孔顏,心法曾思,旁擴群經,闡明次第。孝悌務本,忠恕明誠,下學上達,人道天圓。
自2021年3月21日起,第三次全新修訂版《論語信述》將在文化傳統平臺微信公眾號(wenhuact)首發連載,以供廣大《論語》研習者,文化愛好者研讀。文化傳統平臺微信公眾號(wenhuact)所發《論語信述》稿件鏈接,可用於個人學習收藏,個人朋友圈及相關經典學習群轉發分享,其他平臺轉載或用於公益經典傳習之外用途的,敬請聯繫文傳君(微信號:wenhuact001 或 wenhuact002)獲得授權和相關支持。

修己·仁愛·自覺·利他

解悟經典 修身治學 內化於心 外化於行

道德經 易經 | 論語 管子四篇 | 養生修身

點擊關注訂閱,獲取經典學習內容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