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針治療腦血栓形成(腦梗死)

頭針治療腦血栓形成(腦梗死)

導讀

古人發現在頭部針刺,對腦部病症有治療效果,而且發現某些穴位的療效與相應的大腦病變有關。西方醫學對大腦皮層功能定位的研究結果,肯定腦的某個部位有某種特殊功能。既然如此,腦某部出現病損時,在其對應的頭皮針刺,效果就會更好。頭針是在繼承中國古代針刺治療腦病獨特理論及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西醫學大腦皮層功能定位等知識,通過反覆研究及臨床驗證總結出來的一種治療方法。頭針經濟、簡便、安全,是治療腦血管疾病的最佳方法之一。

腦血栓形成(腦梗死)的頭針治療

作者/焦順發

腦血管壁發生病理改變是腦血栓形成的重要條件之一,以動脈粥樣硬化多見,其他如血液凝固性增加及血流減慢也是形成的原因。多數患者發病緩慢,也有急驟者。部分患者有前驅症狀,如頭痛、頭暈等。由於血栓形成的部位不同,臨床症狀各異。大腦中動脈皮層支血栓形成,因血栓的分支不同,也可出現不同的臨床症狀,如失語、感覺異常、失用等。多數無意識障礙。

1.選區:選體徵對側運動區、感覺區、足運感區等。

運動區定位圖

2.治療:經確診,待病情穩定後,應早期治療。療效與病程有明顯關係。病程短者效果相對較好,少數病程較長者也有一定的進步。

3.療效:血栓的部位和療效有一定關係,大腦中動脈和前動脈的分支血栓形成療效較好,深支或大動脈幹血栓形成療效較差。

另外,療效和皮層功能及側支循環代償功能有一定關係。

驗案:進行性加重型腦血栓形成,右側不全偏癱及失語

王某,男,63歲,山西省運城市東郭鄉東郭大隊第4隊人。

主訴:右側偏癱3天。

病史:患者於三天前午睡起後感右手麻木,很快活動受限,到下午即不會寫字、不能打算盤。經兩天對症治療,不僅無進步,反而逐漸加重,於1978年9月11日來診。

查體:神志清楚,咬字不真,伸舌偏右。右上肢能抬平肩,右手能伸100°,屈指時食指距掌心2cm,拇、食二指不能捏合。右手握力9kg(左手握力30kg),右手持筆困難,寫字時,右拇、食、中指將筆夾住,寫時手腕不會動,僅靠肘關節來回活動使筆在紙上移動,因此寫的字不成樣子,見圖1。

圖1-治療前寫的字樣

肱二頭肌反射亢進,霍夫曼徵陰性。右下肢力弱,偏癱步態。血壓正常。

診斷:腦動脈硬化並左側大腦中動脈血栓形成,右側不全癱瘓及不全運動性失語。

選區:選左側運動區及足運感區,每天 1 次。

療效:第一次針刺後,不僅控制了病情的發展,而且體徵有明顯好轉。右手立刻能伸屈正常,握力變成16kg。右手拇、食二指可以捏合,右上肢抬至160°。說話咬字真。第5次針後基本恢復正常,右上肢抬高正常,手伸屈靈活,拇、食二指捏合有力,右手握力20kg。右手寫字時,不僅有正確的持筆姿勢,而且能用正確的寫字方法寫出比較好的字,見圖2。

圖2-針5次後寫的字樣

第六次針後說話咬字真,右上肢肌力正常,右握力30kg。右下肢肌力正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