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健康的傳播者,一路同行,一起成長
小張拿著體檢報告來到消化科:“醫生,我的報告上有幾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的指標異常,怎麼辦?”“哦,有可能是A型胃炎,需要再進一步檢查一下。”
王阿姨做完胃鏡,醫生說:“你的胃炎比較特殊,是A型胃炎。”“啊?醫生,什麼是A型胃炎,要緊嗎?”
小陳因反覆貧血在血液科就診查因,醫生建議來消化科,小陳有點納悶,拿著血常規報告給消化科醫生看,“呀,你很可能是A型胃炎導致的貧血啊!”
到底什麼是A型胃炎呢?嚴重不嚴重?怎麼治療呢?
我們今天就來認識一下所謂的“A型胃炎”。
PART 01
什麼是A型胃炎
所謂A型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種特殊類型,它的另外一個學名是自身免疫性胃炎。自身免疫性胃炎的特點是免疫介導的胃體壁細胞被破壞,引起胃酸分泌減少,進而影響維生素B12、鐵吸收等,導致惡性貧血(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缺鐵性貧血等。形態學上,是以胃體為主的萎縮性胃炎,胃竇部未見萎縮或輕度萎縮,即所謂的逆萎縮現象;它與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的胃竇萎縮,繼而向胃體部擴展的萎縮性胃炎形態表現不同。
PART 02
自身免疫性胃炎會有症狀嗎?
其實自身免疫性胃炎早期大多沒有什麼特殊症狀。可能會有早飽或餐後飽脹感,容易與普通的消化不良混淆,容易延誤診治。隨著病情進展,胃體壁細胞破壞增多,胃體黏膜萎縮,胃酸和內因子分泌減少甚至缺乏,影響維生素B12、鐵吸收,導致惡性貧血(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缺鐵性貧血等血液系統疾病。維生素B12缺乏引起的神經系統症狀可能出現在血液系統症狀之前,可引起四肢對稱性麻木、行走不穩、易激惹、多疑、情緒不穩等。長期維生素B12缺乏會引起不可逆周圍神經病變。
自身免疫性胃炎的另一個臨床特點是常常合併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見的有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1型糖尿病,其他如白癜風、牛皮癬、Addison病等。
PART 03
自身免疫性胃炎會癌變嗎?
隨著自身免疫性胃炎疾病進展,可能會引起癌變。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高胃泌素狀態引起的嗜鉻細胞樣細胞增生是罹患I型胃神經內分泌腫瘤的主要風險因素,發病率約1%-7%。自身免疫性胃炎胃癌的發病率約1-3%,胃腺癌的發病率約為0.27%/人年,胃癌相對風險較正常人高。確診自身免疫性胃炎後應定期複查胃鏡。
PART 04
懷疑自身免疫性胃炎需要怎麼進一步檢查?
確診自身免疫性胃炎往往需要幾個方面,包括實驗室檢驗及內鏡+病理。常見的血清學檢測包括壁細胞抗體、內因子抗體、幽門螺桿菌抗體、胃蛋白酶原I或胃蛋白酶原I與II的比值、胃泌素、葉酸+維生素B12等微量元素、血常規等;胃鏡檢查以及相關的病理特異性表現均是自身免疫性胃炎診斷的條件之一。
PART 05
那自身免疫性胃炎怎麼治療呢?
目前,全世界範圍內尚無針對去除壁細胞及內因子抗體的藥物,但是我們可以採取各種措施來阻止這些抗體破壞胃壁細胞後產生的不良影響。對於自身免疫性胃炎的早期階段,主要推薦預防性補充鐵、維生素B12、葉酸等微量元素。通常口服維生素B12,可通過被動擴散在小腸中被吸收;後期建議肌注維生素B12治療。避免使用質子泵抑制劑等抑酸藥物。
另一個重要的手段是定期胃鏡監測,若出現可以病變,積極行內鏡下活檢,爭取早期發現I型胃神經內分泌腫瘤或胃癌等疾病。若I型胃神經內分泌腫瘤最大徑大於1cm時應進一步超聲胃鏡評估浸潤深度等,視具體情況行內鏡下切除或手術切除。此外,自身免疫性胃炎發生胃腺癌的風險高,對於病理證實伴高級別上皮內瘤變、疑癌、或已經癌變的,視具體情況可在內鏡下行ESD術,或者外科手術治療。
自身免疫性胃炎胃鏡下表現-胃體萎縮
(圖片源於網絡)
供稿:上海市醫學會消化系病專科分會青年委員會
作者:譚 娟 孫丹鳳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
審核:沈錫中 上海市醫學會消化系病專科分會主任委員
上海市醫學會積極發揮自身優勢,開拓醫學科普新局面。持續開展“健康方向盤”、“架起彩虹橋”和“青年醫學科普能力大賽”三大系列品牌活動。青年醫學科普能力大賽已經成為滬上乃至全國最具影響力的醫學科普比賽之一,培養了大批醫學青年科普人才,為青年醫學工作者打造了新時代“有情懷、有溫度、有傳承、有創新”的四有科普舞臺,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添磚加瓦。
覺得好看,請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