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省晉城市陵川縣眾多美麗鄉村中,有著“愚公之村”稱號的錫崖溝村,以掛壁公路體驗之旅、民宿度假之旅、峽谷觀光之旅等豐富的主題旅遊體驗,成為今春遊客的出行熱門選擇。
近年來,在上級黨委支持下,依託“太行龍頭”王莽嶺景區的輻射帶動,錫崖溝村積極探索“國有資本拉動+整體規劃聯動+多元發展帶動”的發展新模式,聚力打造“太行水鎮”,蹚出一條依託龍頭景區產業發展強村富民的新路子,實現了“窮山溝”向“紅火溝”的華麗轉身。
▲ 錫崖溝瀑布 楊陽 攝
小山村,大夢想
“四山夾隙之地稱錫崖溝,因地勢險惡,溝人多自給自足,自生自滅,偶有壯俠之士捨命出入。”舊縣誌記載,壁立千仞的地勢讓錫崖溝人祖祖輩輩困於山中。
1962年秋,當時的陵川縣委書記騎馬兩天前往錫崖溝,在山頂徘徊數小時,竟無處下山。百感交集的他用牛皮紙包了3000元錢,拴上繩子吊給錫崖溝人,紙上用毛筆寫了兩個大字——修路!錫崖溝人的築路史由此開始。
從“驢道”到“狼道”再到“羊窯”,直至能通汽車的公路,漫漫30年修路過程中,不僅全村的財產都押在公路上,還有包括老村支書在內的兩名村民犧牲,10多名村民傷殘。錫崖溝人憑著不服輸的“槓勁”,用錘子、鋼釺在懸崖峭壁上硬是開鑿出一條長達7.5公里的“掛壁公路”。
錫崖溝人實現了走出大山的夢想,被讚譽為“當代愚公,人間奇蹟”,聞名華夏的“錫崖溝精神”由此誕生。《人民日報》評論稱,錫崖溝幾十年艱苦奮鬥的歷史就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奮發圖強、排除萬難、建設祖國的縮影。
有傳承,要致富
掛壁公路開通後,走出大山的錫崖溝人眼界開闊了,思想解放了。他們逐漸有了一個共識:想要過上好日子,必須繼續發揚百折不撓的“錫崖溝精神”,開發本地資源。
錫崖溝村距縣城45公里,北與王莽嶺景區交界,東與河南省輝縣市接壤,境內群峰林立、峽谷縱橫,風光秀美,不僅有地質學上的“四世同堂”,而且氣候宜人,是天然的清涼氧吧,堪為北方山嶽景觀的典型代表。
藉助晉城市發展旅遊業的機遇,錫崖溝村黨支部在充分利用自然條件優勢和地理區位優勢的基礎上,積極推動主導產業由農業向旅遊業轉型,打造優質旅遊景點,“愚公之村”的事蹟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
在擁有諸多客源的基礎上,村黨支部積極宣傳政策,降低租金,出租集體房屋讓村民承包經營,引導村民興辦“農家樂”,將農家樂、觀光、休閒相結合。截至王莽嶺景區整治提升前,村裡已建有農家標準小院194戶。
新鄉村,必振興
2018年,王莽嶺景區體制機制改革和整治提升正式吹響了號角,錫崖溝村迎來了發展新機遇。
依託國有資本太行雲頂公司11億項目資金的注入,錫崖溝村以王莽嶺景區整治提升工程為契機,承接了該工程18個項目中的6個項目,配合實施掛壁公路治理、北遊客中心建設等項目。特別是在“太行水鎮”建設項目中,專業團隊設計了廟會、天街、民俗作坊、特色客棧等八大功能體驗區。利用現有的青龍湖水系和用地條件,在村莊中部建設特色太行峽谷水鎮,高端康養民宿群錯落有致地分佈山間,宛如世外桃源。
為解決村民自建農家樂單打獨鬥、不成規模、收入不穩定等問題,根據王莽嶺景區改造提質總體規劃,錫崖溝村對景區規劃範圍內的158套農戶房屋進行集中拆除,由太行雲頂公司按照面積和房屋用途進行拆遷補助發放。同時,錫崖溝村將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給太行雲頂公司修建北遊客接待中心,村集體增收464.7萬元。除此之外,太行雲頂公司與錫崖溝村簽訂掛壁公路租賃合同,約定期限20年,公司每年給村集體上交租金50萬元。
在安置區內為拆遷戶修建集中安置房,按原先房屋性質進行統一分配,通過將120套經營房全部回租發展高端康養民宿群,帶動80戶村民發展農家樂接待。考慮到村民自主經營能力不高、抗風險能力差等問題,太行雲頂公司以每年每平方米160元的標準對120套經營房進行整體承租、對外經營,並以每5年每平方米上漲5元標準上交租金,這樣既保證了群眾保底收益,也增強了規模化發展能力。此外,部分村民在景區務工賺取勞務費,還有部分村民在遊客接待中心承租商鋪開辦農家樂、土特產品店等。
隨著景區的開發,錫崖溝村的綠水青山變成了百姓致富的金山銀山。通過企村、企戶合作,錫崖溝村民的收入結構從單一走向多元,實現了“開門見山”到“就地生財”的蝶變。
如今依託王莽嶺景區和紅石溝壑、大瀑布、掛壁公路等美景,錫崖溝每年接待遊客超過10萬人次,村民人均年純收入達到1.5萬元。錫崖溝村構建了宜居、宜業、宜遊、宜養的發展新格局,村集體增收的基礎進一步夯實。
目前,錫崖溝村還在不斷拓展延伸農林文旅鄉村產業鏈,促進農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助力村級集體經濟壯大提質,邁出了鄉村振興的堅定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