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主筆
讓-於佩爾·馬丁
策展人、藝術史學家
曾任瑞士伯爾尼美術館、
巴黎國家現代藝術博物館等機構館長
非宗教的聖地
“DRAW YOUR OWN CONCLUSION”展覽現場,日內瓦藝術歷史博物館,2022年
作為從業者,我們應該先問自己,新晉博物館愛好者具有哪些特點?而後從公眾的角度設身處地思考,博物館意味著什麼?互聯網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每個人都可以在短時間內搜索到自己關注的歷史事件或準確細節的信息。因此,是時候迴歸基本的感知方式了——目光及觀察,是時候通向感覺和情感了。如果不想讓博物館陷入孤芳自賞的境地——如僅聚焦《蒙娜麗莎》這一類鎮館之作,而是希望吸引年輕人並讓他們也樂在其中,就需要在知識導向的展覽之外設計更多有趣的展覽,向成長於移動圖像和電視時代的年輕人拋出橄欖枝。
Edgar Degas《Femme à la toilette》,紙上作品,76.8×69cm,1905-1907年,“DRAW YOUR OWN CONCLUSION”展出作品
Emile Chambon《Le Salon de Cologny》,布面油畫,152×202cm,1948-1964年,“DRAW YOUR OWN CONCLUSION”展出作品
首要問題自然是激發他們對靜態圖像和對物品的興趣。想實現這一點,就要讓這代人找到博物館與其感興趣事物之間的聯結,如電影、電視、流行音樂等,而不是用“藝術只關注其自身及其歷史背景”的言論讓他們望而生畏或將其拒之千里。誠然,對藝術愛好者而言,藝術是一種信仰,但這僅僅是因為藝術與宗教和死亡儀式有著密切聯繫。博物館還應懂得如何讓藝術擺脫等級排序的桎梏並使其變得通俗,從而讓那些未曾通過家庭教育認識藝術的人也有機會接觸到藝術。
Ferdinand Hodler《La Femme à la jarretière》,布面油畫,29×23.3cm,1887年,“DRAW YOUR OWN CONCLUSION”展出作品
人們應該能夠帶著愉悅的心情來到博物館,就像去看一場古典音樂會或搖滾演出,而非僅帶著學習藝術史或音樂史的目的。將博物館置於文化等級的最底層來吸引大眾,這絕不是為了傳播而博人眼球,而是擺脫教條和成見,改變思維和視野,以找到更為開放和自由的途徑讓人接觸博物館的藏品。
嘗試創新可以有多種多樣的路徑。一些博物館及其永久藏品並未被主流旅行線路涵蓋,如果不想讓它們在兩代人後就無人問津,現在著手改變正當其時,同時也可以此檢驗那些新方法是否能夠有效促進物質文化在公眾中的推廣。畢竟,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創造的藝術成果只是物質文化的冰山一角。
“DRAW YOUR OWN CONCLUSION”展覽現場,日內瓦藝術歷史博物館,2022年
在新視覺化敘述的發展中,有兩個因素髮揮著重要作用:視覺思維和類比思維。
視覺思維無須藉助文字和語言便可激活藝術創作。在創作工坊裡,不同藝術形式相互激發,連作者也無法為其命名或賦予準確含義。對藝術家而言,如果形式和符號尚未被定義或固化為某種象徵,那麼它們便一直在時間和空間中流動。這便是形式的滲透性,它塑造特定語境下的語義真實性,不僅影響創造,也影響接受,因為藝術品會在時空漫遊中獲得不同的意義。
“DRAW YOUR OWN CONCLUSION”展覽現場,日內瓦藝術歷史博物館,2022年
Rosalie d'Eymar《Marine》,布面油畫,64.5×81cm,1800年,“DRAW YOUR OWN CONCLUSION”展出作品
類比思維一度統治著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直到笛卡爾主義和啟蒙精神的出現催生了現代科學,這也導致馬克斯·韋伯(Max Weber)在1904年發表了“世界的祛魅”的論斷。類比思維曾盤踞於文學領域,在詩歌和意識流作品中都有所體現,正如詹姆斯·喬伊斯(James Joyce)在書中所寫的那樣。
“DRAW YOUR OWN CONCLUSION”展覽現場,日內瓦藝術歷史博物館,2022年
類比思維是最常見的心理活動之一,因此往往會被歸入迷信和陳詞濫調的行列,被視為大眾文化的邊緣產物。但藝術創作鮮少顧及理性邏輯,正是類比這種智力活動灌溉著藝術創作。想要在藝術上嘗試創新,就應該跟隨藝術家們的指引,因為他們是其時代感性的地震儀。藝術作品並不要求科學乾癟的嚴肅性,因而挑明藝術家們想要表現的幽默感絲毫不會削弱其作品的光環。
“DRAW YOUR OWN CONCLUSION”展覽現場,日內瓦藝術歷史博物館,2022年
博物館管理者的職責是向公眾闡釋藏品。他可以通過兩種既相似又有所區別的方式著手闡釋——位置擺放和敘述。呈現藏品的順序不同會導致對應的闡釋相差甚遠,甚至相互矛盾。管理者就擁有這樣的自由決定權,他往往在自己毫無察覺時就引導了參觀者的目光和判斷。僅通過與另一藏品的遠近關係就能對一件作品給出獨到解釋,無須考慮等級排序,這實在令人振奮。
“DRAW YOUR OWN CONCLUSION”展覽現場,日內瓦藝術歷史博物館,2022年
一系列作品就像一部默片、一卷全景圖或一部沒有對話氣泡的連環畫。藉助感性,人們可以用視覺解讀視覺,而無須語言的輔助。這大概是喚起遊客好奇心的最佳方式:他們將會不斷針對在博物館中的所見所聞查找信息,或許會上網搜索,又或許會去書中找答案。如此,觀眾將接觸到不同的敘述,而一貫備受尊崇的西方藝術史的敘述不過是其中的一個例子。
▲ 原文刊載於《時尚芭莎》2022年4月刊 ▲
特約撰文 讓-於佩爾·馬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