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我們陸續收到不少書友在評論區留言,詢(cui)問(geng)合訂本的製作進度。
今年春天,我們如約而來!
《新京報·書評週刊》首次正式出版全年合訂本,從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
·40餘期深度專題;
·74份,逾50000字的各界學者思想與閱讀圖譜;
·100餘本新書深度解讀;
·100餘位大咖作者撰文;
·200餘篇深度精品文章;
·300餘頁原刊,保留報紙版式設計的原樣呈現。
你將從中看到過去一年間發生在國內外文化圈的前沿討論,與各界專家學者一道,銘刻那些共同的思考與追問。
合訂本實拍圖
300餘頁原刊,
40餘期深度專題爬梳
在這裡,留存有最深刻的紀念
過去的2022年無疑是充滿紀念意義的一年。
這一年,是社會學家賴特·米爾斯逝世60週年,其對於“社會學想象力”的思考餘音繞樑,在不同學科探索發展新路的今天仍具參考意義。
這一年,是作家羅伯特·穆齊爾逝世80週年,他曾和卡夫卡、喬伊斯、普魯斯特並稱,被視為現代主義文學所抵達的高度的證明,但穆齊爾無疑是其中被閱讀和討論最少的那一個。
這一年,是作家沈從文誕辰120週年,我們追憶一位文學家的前半生,亦追憶一位文物研究者的後半生。
這一年,也是大洋彼岸的藝術家愛德華·霍珀誕辰140週年,在色彩的迷離中,我們得以窺見都市中產的孤獨境遇。
在這裡,
保留下最本真的思辨
我們曾再度走近嚴復,嘗試復原“被分成兩半”的他;重讀康德,尋求心靈的解放;認識一位格格不入的世界公民霍布斯鮑姆……
在這裡,
既探討前沿熱點,也追懷往昔時間
2022年10月,來自法國的作家安妮·埃爾諾一舉摘得該年度諾貝爾文學獎。我們當週推出報紙專題《揭示記憶的根源》,共同走近這位可能在國內有些小眾,但在歐洲絕對算不上冷門的新晉諾獎得主。
數十篇深度訪談,
集結各界專家學者觀點
100餘本新書深度解讀;
100餘位大咖作者撰文
趙松評狄蘭·托馬斯《不要溫順地走進那個良宵》:“我,以繽紛的意象”
鄭非評《民族的神話》:追尋共同血緣 歐洲族群意識的中世紀想象
更多精彩內容,合訂本中一一解鎖
線上訂單即日發貨
↓↓↓
點擊這裡,立即購買,享受首發優惠
首發期99元,原價16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