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只讀一本書 · 一部比《活著》更為慘痛的民族血淚史,印度大地之上的悲歌

每週只讀一本書 · 一部比《活著》更為慘痛的民族血淚史,印度大地之上的悲歌

比悲傷更悲傷的,是毫無指望的活著

教科書對一國一地的記載都大而無當,只有枯燥的人名和冰冷的年代數字組成的機械事件,以及地名和物產的簡單羅列;旅遊書則極盡個人抒情和拼命美化之能事,浮光掠影地走馬觀花,與真實情形相去甚遠。反倒是虛構的小說,往往最能見微知著,表露生活在其中的人們的真切呼吸。

羅欣頓·米斯特里的《大地之上》,正是一幅跨越幾十年時空的印度清明上河圖,一幅當代印度的浮世繪。印度人的悲歡、愛與恨、困頓和希冀,在書中不停上演,一個生活化的南亞之國浮現在讀者的面前。

以1975年在女總理英迪拉·甘地的鐵腕統治下混亂而充滿壓迫的印度為背景。此時的印度社會動盪不安,高種姓與低種姓之間的階級矛盾衝突愈演愈烈。來自三個家庭,四個出身背景不同的人聚到同一個屋簷之下。沿著他們出生、成長、相遇、碰撞、融合、別離的軌跡,從三種視角介紹了印度。歷史融在時代裡,而時代決定遭遇。

書裡面有這樣一句話:生活的棋盤上刀光劍影,留下遍地的傷員。這是當時廣大印度人民的真實寫照,也是書中人物命運的伏筆,他們本身已經傷痕累累,但詭譎的命運還將讓他們的生活支離破碎。種姓制度將人分為三六九等,高種姓天生就是寵兒,可以享受一切便利,而低種姓則必須學會終生與屈辱和忍耐為伴。

張愛玲在《天才夢》裡說:“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子,爬滿了蝨子。”而米斯特里《大地之上》說:“假如時間是一匹布,我就把所有不好的部分裁掉。裁掉嚇人的黑夜,然後把幸福縫起來,這樣日子更好挨一些。然後我就把它像大衣一樣穿在身上,永遠開開心心的。

《大地之上》具有現實主義的風格與史詩般的氣勢,作品聚焦於印度底層人物,對底層人物的生存困境與精神困境進行了深刻揭示。羅欣頓·米斯特里的底層敘事不僅描繪了印度動盪的局勢與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更重要的是挖掘出了苦難桎梏下人類普遍的生存體驗。

其主題敘事很大程度上源於自身的人生體驗和對印度社會現實的認識和理解,彰顯了美學意義的悲劇精神,也激發底層人們改變現實的願望。當然,遠離母國的作者的敘事,也許是真實性與遮蔽性共存。我們說,“文學即人學”,從這個層次來講,小說對人性的深刻剖析與對底層的體恤足以引發每一位讀者對生命個體生存境遇的理性思索!

書中說,生命就是在絕望與希望之間尋找微妙的平衡。蒂娜的平衡是收起自己的驕傲與尊嚴,再度依附於努斯萬;馬耐克的平衡是放棄對生的喜悅,擁抱死亡的寂靜;裁縫伯侄的平衡是仍舊挺起胸膛堅硬的活下去,整個故事的平衡,是殘忍的依舊殘忍,怯弱的選擇逃避,堅韌的選擇面對,麻木的選擇隱藏,於是從印度上空俯瞰著這廣袤的大地,一切都還在進行,出生、成長、相遇、碰撞、融合、別離。

真實的生活從來沒有圓滿,我們只能一邊獲得一邊放棄,並且不去衡量失去多少。

大地之上
作者: [加拿大]羅欣頓·米斯特里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原作名: A Fine Balance
譯者: 張亦琦
出版年: 2021-6
ISBN: 9787545561647


圖片來自網絡  如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出品人│王波   主編│劉愛萍

首席執行│王慕道   首席記者│樂水

編輯│方化  曹欣宇  王一竹

視覺總監│杜放   視頻監製│李小姣   設計│劉垚  李心彧

除註明外內容均為正午文化原創  轉載請聯繫  圖片來自網絡  如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