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因“滋潤與劫澀”而誤治,不可不知

​咳嗽因“滋潤與劫澀”而誤治,不可不知

中醫書友會
第3480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

I導讀:對於咳嗽的治療,不能盲目收澀止咳,為多數所共知,但對於滋潤藥的濫用卻重視不夠。本文作者把滋潤藥與收澀藥並稱為潤截,強調濫用滋潤藥治療咳嗽的危害也不小。本文雖然行文有點文言文的感覺,但信息量很大,希望大家能耐心閱讀,必有很大收穫。


點擊文章底部右下角【點贊】【在看】
建立深度閱讀(友誼)關係

咳嗽潤截利弊

作者/鍾新淵

簡介:鍾新淵,1923—2013,男,漢族,湖南省醴陵人。主任醫師。1936年師從禮邑名醫李運香。1952年先後在萍鄉市中醫院,萍鄉市人民醫院工作。歷任萍鄉市中醫院副院長、名譽院長、主任中醫師等職。為全國第一批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享受國務院批准的國家特殊津貼。

咳嗽分外感與內傷。治外感藥宜動,治內傷藥宜靜。動藥,多屬宣肺化痰祛痰降氣之類,靜藥,多屬止咳滋潤收斂之類,這是醫所共知的。
可是有些醫生在臨床實踐中,對外感咳嗽之治療原則,有時會掉以輕心,因過早地用靜藥而致咳嗽延綿不愈者頗為多見。還有些患者,認為傷風咳嗽無關緊要,自購服川貝枇杷露、雪梨膏之類,而發生上述情況者亦常見。至於慢性咳嗽濫用靜藥者,也是屢見不鮮的。

外感咳嗽,若藥偏靜而只略予疏散,咳嗽有時雖暫緩,但卻不易愈若見咳勢不衰,予靜藥不輟, 每易出現胸悶氣逆或胸緊引痛。靜藥不是不可用,而應辨證。靜藥中之滋潤類,人多喜用,用之不當,其害不甚顯。而收澀鎮劫類如罌粟殼,其害則較易顯見。

喻嘉言曰:

“凡邪盛咳嗽,斷不可用劫澀藥。咳久邪衰,其勢不脫,方可用之。誤則傷肺,必致咳無休止,坐以待斃,醫之罪也。”

喻氏所說劫澀藥,當指罌粟之類。在外感與內傷之咳嗽中都可能有邪盛的表現。

總之,凡邪盛者就不可用劫澀,必定要“咳久邪衰”方可用之。

雖咳久而邪不衰者,也不可用,可見劫澀藥應用範圍之窄,醫者也多知其害而不大輕易使用。但是潤藥類之戀邪,則多被人忽視,因其害不顯,故易於濫用。

因濫用滋潤藥而導致胸悶、胸痛、咳劇、咯痰不爽等症,在一定意義上說,其害豈非與劫澀藥相等?所以我把滋潤與劫澀這兩者,合併為潤截而論之。

咳嗽誤遭潤截,其救治之法,不外乎反其道而行之。復予宣降化痰,桔梗、杏仁可作為主藥,視其具體情況或溫而宣之降之,或清而宣之降之,藥可選用紫菀、白前、陳皮、雲苓、半夏、浙貝、知母、百部、荊芥、牛蒡子、薄荷、桑葉、連翹、黃芩等等。

咳嗽因潤截而誤治,大都與夾痰夾滯未清有關。其明顯之痰滯症,容易識別。而有些咳嗽煩冤,痰粘量少喉癢者,屬風熱為患,宜用清宣。若偏於滋潤,反而滯痰,痰滯則咳難愈。如咳嗽涼燥證,似可潤截,其實不然。

此症用辛甘潤法則為合拍,藥用荊芥、紫菀、薄荷、桑葉、百部、知母、浙貝作煎劑備用。另以生薑、蜂蜜加水適量,隔水蒸熟,然後將上兩種藥液混合,分兩三次服完,效果甚佳。或上藥混合一次蒸成也可,但沒有分兩次煎者藥效好。

關於潤截法之失誤證,現舉兩個例子。

  • 例一:進滋潤藥,而痰滯不化

四十多年前,我家鄰居張婦,年過半百,秋日外感咳嗽,咯痰黃稠不爽,夜甚晨劇,咳劇時引起胸脅脹痛,必待咯出痰液後,咳方稍寧。那時,我常往病家,詢問情況,觀察某醫治療效果,以便從中獲得教益。

某醫對該病治療稍用疏散藥,如紫菀、款冬、百部、枇杷葉、胖大海、川貝、杏仁、馬兜鈴、玉竹、麥冬、沙參之類,加減進退多在此範圍內,後表雖解而咳嗽未愈,時輕時重,延綿月餘老婦心焦,見咳嗽愈來愈重,咳粘痰不爽,用力咳時則引起心慌自汗,轉請我治。

經反覆思忖,認為患者咳久不愈,排淡不爽,系因進潤藥,致痰滯不化,痰不清,故咳不寧。老婦體肥,而她自認體虛,日進紅棗蒸瘦肉或銀魚或豬心、豬肝,厚味不輟,痰源因而不斷。

為今之計,一則宣化清解痰滯,一則宜杜絕生痰之源。

遂囑患者中斷肉食厚味,進蔬菜清淡,或日食鮮梨兩、三個,或吃些蓮子苡米粥。同時用宣降清肅之方,藥用桑葉、荊芥(少量)、紫菀、浙貝、知母、瓜蔞殼、苡米、絲瓜絡、百部、桃仁、蘆根、桔梗、甘草。

一劑後晚咳嗽未作,晨間僅發作一陣輕微咳嗽。以後連進數劑,約一週遂愈。

至於有些慢性咳嗽,診為慢性氣管炎的,其咳嗽很難治理,緩解一時不難,根治卻很棘手,對此應用潤截也應特別注意。

  • 例二:用劫澀藥,致痰滯難排
19826月,陳姓老婦,年70歲,患慢性咳嗽,自三月份以來,咳嗽不斷,月前就某醫治,療效不顯。

四天前,某醫處以黃精、熟地、淮山、菟絲、丹皮、陳皮、雲苓、川貝、杏仁、紫菀、款冬花、枇杷葉、故紙、罌粟殼、五味子、麥冬、海蛤粉等。

服完4劑,出現咳嗽胸悶氣逼,不能平臥,手足心熱,咽乾不渴,脈弦細數。我認為老婦證屬氣陰兩虛,兼夾痰滯,潤藥雖有所不忌,但劫澀之罌粟殼則實非所宜。

於是改用都氣丸以女貞易生地,合生脈散以沙參易人參加射干、百部、絲瓜絡,連服8劑,咳平氣順。

此例前醫除用了罌粟殼劫澀,還用了膩膈之黃精、熟地,致痰滯難排。由此可見,用劫澀藥,應在久咳正虛與邪衰並存時才可用之。此老婦虛證有之,而邪氣未衰,此邪即為痰滯,誤用潤截澀法痰滯,就難免出現胸悶氣逼了。
    ↓點擊搜索關鍵詞,查看相關好文↓

    版權聲明

    •文章出處《杏林醫選·江西名老中醫經驗選編》丨編者/江西省衛生廳選編作者/鍾新淵丨薦稿/雲衝編輯/居業、思含。
    本文版權歸權利人所有。僅供學習交流,請勿隨意試藥。

    下載【靈蘭中醫app】免費學習

    近200本中醫古籍

    近7000篇中醫好文

    戳此下載靈蘭中醫app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