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僅營業額翻了一番
患者口碑介紹也更多了
在學習之前,我一直覺得自己醫術還行,大多數開中藥,扎針的工作一直交給我店裡的針灸大夫,但是患者量不是很多。
直到10月初我的針灸推拿大夫離職了,因為門診量有限,掙的少。我才下定決心要為我的門診找一條出路,不管成與不成,我都得試試,為此我才下定決心報了行醫進階班!
現在我依然記得我一開始寫下的願望——每天的門診量能夠突破十人,再招一個助手。有些人可能覺得這個目標有點小,但是我覺得已經很好了,果不其然,在12月初我招了護士幫我抓藥熬藥,自己也抽出了更多的時間來學習和陪伴孩子。
雖然門診量沒有天天突破十人,但是我門診的營業額也翻了一翻,我這的人均消費大概是三四百。記得以前學習,老師就說過,你們花的學費回去很快就能掙回來,我感覺確實如此!
在這兩個月學習過程中,跟隨林志欣老師學習行醫訣竅三板斧,在不知不覺中我與患者的交談變得越來越主動,以前不敢說,不好意思說,溝通不到位,無法與患者產生共鳴,患者服藥不堅定,喝個一兩週就放棄了,現在大多數患者在就診期間就讓他們自己設定了小目標,中等目標,大多數都能堅持治療。
尤其是林老師講到的宣傳和口碑那節課,在以前我很少宣傳,很少發朋友圈,直到12中旬突如其來的疫情打斷了我的計劃,我這沒有進到成藥,基本全是中藥飲片。
我想到老師講的宣傳與口碑課的重要性,廣發朋友圈,給我微信裡的老顧客,通通發了一遍,抗擊疫情選用中醫中藥的的介紹。之後我也是被這不停地微信預約訂藥累倒了,在這期間我是關門售藥,一律採用微信提前預約,在門外取藥。
在這次疫情中我深深的體會到宣傳和口碑的重要性,很多不認識的患者加微信,都是聽老患者介紹的,別人介紹一句頂我們自誇百句!
——行醫班2期學員
↓今日案例來源:2期學員結業分享↓
-
影響門診量的因素,不止是醫術
臨床上,不少醫生明明醫術還不錯,但因為缺少行醫的方法和經驗,溝通不到位、不敢要求患者,無法與患者產生共鳴,導致患者信心不足、依從性差、服藥不堅定,吃了幾天的藥就流失了;甚至有時候因為不擅與患者打交道,溝通不到位引發醫患矛盾……
當醫生,不僅僅是看病,更是“醫人”。而一個好醫生的仁心,可絕不是光心裡想著為對方好,也不是說教式的“我是為了你好”。
真正的仁心,是心裡裝著對方的利益,並有能力讓對方清楚這一點。
所以,除了醫術,一個好醫生還需要共情能力、溝通方法、有智慧的接診技巧、以及明確而堅定的發願……
這就是為什麼有的青年醫師,幾年內門診就能限號;而有些醫生行醫學習多年,門診量卻始終難以突破瓶頸,甚至越幹越累,失去曾經看病激情的原因。
為了幫助更多中醫同道突破這道行醫關卡,我們邀請到了經營醫館近20年的林志欣老師,為大家系統補上曾經由師傅們口傳心授的“行醫課”。
經營醫館的17年來,林志欣老師曾經營、創辦、改造過近十家大型中醫館,深度合作200+醫生,見過名醫大師,也幫助過大量沒名氣、沒背書、沒根基的”三無”醫生實現門診量和職業發展的快速突破。
在這個過程中,林老師總結出了一整套醫生職業發展、醫患溝通、以及提升診療服務和快速建立口碑的行醫方法論。
目前通過職業幫扶和行醫課的教學,這套方法已經幫助了數百位中醫大夫,實現了短期內門診量的增長和心力的增強。
其中有的醫生,最高曾在3~6個月增長了三五倍的門診量,且病人的複診率、口碑轉介紹,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行醫,同樣需要策略。有時候選對方向,可能比盲目努力更重要。一個好醫生,不僅醫術要硬,更要有一顆理解患者的仁心。綜合實力、心性成長一起提升,才是最快的明醫成長之道~
↓往期學員反饋:學習後門診忙起來啦↓
↓掃碼查看【行醫訣竅】介紹↓
林師主講的口碑講座限時優惠中
原價¥99,限時¥9.9起
掃碼火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