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卡片關注我↑
本文作者:彭鑫
文章摘自:《中醫古法 嬰幼養生》
切診是醫者運用手指切按患者體表以診察疾病的方法。切診包括脈診和按診兩個方面,是診斷兒科疾病的重要手段。(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由於小兒就診時,每多啼哭叫嚷,往往影響氣息脈象,所以,為了使切診準確,脈診與按診均應在儘可能使患兒安靜的狀態下進行。
(一)脈診
《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說:“按其脈,知其病,命曰神。”小兒脈診與成人有所不同。因小兒寸口部位較短,容不下成人三指,故對7歲以下兒童採用”一指定三關”的方法。即醫者用食指或拇指同時按壓寸、關、尺三部,並取輕、中、重三種不同指力,即浮、中、沉三候來體會脈象變化。
7歲以上兒童可採用成人三指定寸關尺三部的切脈方法,視患兒寸關尺脈位的長短以調節三指的距離。醫者先調息呼吸,然後集中思想切脈。切脈時間一般不少於1分鐘。
健康小兒脈象平和,較成人軟而稍數,年齡越小,脈搏越快,因此不同年齡的健康小兒,脈息的至數是不相同的,如按成人正常呼吸定息計算:初生嬰兒一息7~8至,1~3歲6~7至,4~7歲約6至,8~14歲約5至,若因啼哭、活動等而使脈搏加快,不可認作病脈。
小兒病理脈象,主要分浮、沉、遲、數、有力、無力六種,所謂“六綱脈”,即以浮、沉、遲、數四種脈象辨別表、裡、寒、熱,以無力、有力分虛實,比較切合臨床實際。(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同時,也應注意滑、弦、結、代、不整脈等病脈。
凡輕按即得者為浮脈,浮主表證,浮而有力者為表實,浮而無力者為表虛;重按始得者為沉脈,沉主裡證,沉而有力者為裡實,沉而無力者為裡虛。
脈搏遲緩,來去比正常脈至數慢者,即是遲脈,遲脈主寒,遲而有力者為寒實,遲而無力者為虛寒;(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脈搏快速,來去比正常脈次數多者即是數脈,數脈主熱,數而有力者為實熱,數而無力者為虛熱。
此外,如脈象來去流利,如盤走珠者為滑脈,滑脈為痰食中阻;脈滑而如按琴絃者為弦脈,弦脈為肝旺或為痛為驚;脈緩而時止者為結脈,結脈為心氣傷;脈遲數不定,止有常數者為代脈,代脈為臟器虛損;脈律不齊,時緩時數者為不整脈,不整脈為心之氣血失和。
《小兒藥證直訣·小兒脈法》所說:“脈亂不治,氣不和絃急,傷食沉緩,虛驚促急,風浮,冷沉細。”
可供臨床參考。
未完待續,明天內容更精彩……
免責聲明:本文為健康知識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藥物、藥方、針灸以及其他各種治療和養生方法,請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應用,切勿自行應用。如因不當使用所產生的問題,概不負責。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彭鑫,文章摘選自《中醫古法 嬰幼養生》,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引用。
關注「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公眾微信號,回覆數字 2023,查看熱門閱讀集結 .
[附語音]中醫彭鑫博士講解《艾灸養生》系列課程
[附語音]彭博士講《二十四節氣養生》
[附語音]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精華篇
[國新辦]中醫學博士彭鑫:中西醫終極的結合點就在臨床一線
[清華大學]彭鑫博士公益講座——彭祖養生思想的現代啟示
[視頻]八段錦全集養生功法—彭博士送您一份大禮
[視頻]漩渦匯聚能量:升清降濁走圈法
[視頻]彭鑫博士座客央視——如何給寶寶捏脊
[精品文章]“冬至”一陽生,正確的養生方法是這樣的
[精品文章]偏方到底能不能吃?
[精品文章]大德必得其壽:心胸豁達是養生第一理念
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
微信公眾平臺:pengxinboshi
官網:www.pengxinboshi.com
新浪微博:@中醫彭鑫博士
騰訊微博:@中醫彭鑫博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