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青給毛岸英介紹女朋友,遭到毛主席批評,周恩來:當媽的太草率

江青給毛岸英介紹女朋友,遭到毛主席批評,周恩來:當媽的太草率

1946年初,毛岸英第一次看見江青,他叫了一聲:“江青媽媽”。對於怎麼稱呼江青,毛岸英是有過一番思考的,叫媽媽不合規矩,叫阿姨也不合適,於是,他想了一個折中的法子,在媽媽的前面加上姓名。

江青聽到毛岸英這樣叫,也愣了一下,她也不知道這個叫法對不對,她看向毛主席,問道:“可以這樣叫嗎?”                 

毛主席點點頭,微笑著說道:“就該這樣叫。”對於兒子的明事理和機智,毛主席內心很高興。                          

周恩來夫婦和毛岸英、毛岸青

毛岸英剛從蘇聯歸國,上身穿著蘇聯軍服,腳上蹬著軍靴,在和人交流時,有時還會說出俄語,毛主席敏銳地察覺到,兒子在蘇聯待了十年,從著裝到待人接物已經較大程度俄化,他開始改造毛岸英。

毛主席對毛岸英說:“你在蘇聯的大學主要學的是科技文化知識,瞭解的也是蘇聯的文化,你現在要去我們中國的“勞動大學”繼續深造。”毛岸英知道父親的良苦用心,他愉快的答應了。

毛岸英脫下蘇式制服和皮靴,穿上父親的舊棉衣和布鞋,帶著行李和口糧,步行十公里來到大山溝的吳家棗園,拜勞動模範吳滿有為師,學習種莊稼,這就是毛澤東為兒子安排的勞動大學和老師。

半年後,毛岸英回到延安,他一身黃土兩腿泥,一口的陝北話,手上長滿了老繭,臉上也曬得黝黑,曾經的洋學生變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陝北後生,毛主席高興地說道:“你從勞動大學畢業了”。

從農村回延安後,毛主席安排毛岸英去做土改宣傳工作,因為岸英懂俄語,有時中央外事聯絡處也會找他做俄語翻譯。

毛澤東和毛岸青

抗戰時期,延安是革命聖地,吸引著全國各地的有志青年和文藝工作者,“上延安”是當時最時髦的口號。隨著延安的年輕男女越來越多,許多青年開始尋找人生的另一半。毛岸英留學蘇聯,參加過衛國戰爭,長得高大英俊,又是毛主席的兒子,自然受到許多女生的關注。

江青也十分疼愛毛岸英,她覺得毛岸英已經25歲,到了結婚的年紀,開始操心他的終身大事。江青在聯誼會上看中了一位從北平來的女大學生,這位女大學生姓傅,能歌善舞,個頭高挑,相貌端莊,江青很喜歡這位傅姑娘。

在江青的撮合下,毛岸英和傅姑娘見了面,兩人相談甚歡,江青很高興就想敲定這樁婚事,她把想法告訴了毛澤東,她原以為,毛澤東一向開明,肯定不會反對兒子自由戀愛,未曾想遭到毛澤東的反對,毛澤東嚴肅地說:“兩個孩子才見一面,彼此都不瞭解,就定下終身,你太沉不住氣了。”

江青不理解毛主席的態度,她對周恩來發牢騷,周恩來說道:“你這當媽的,太草率了!畢竟是終身大事,見一面就定下終身,未免為之過早,年輕人要多相處,瞭解清楚後才知道合不合適。”

毛主席和周總理的擔心果然沒錯。傅姑娘家境優越,從小就嬌生慣養,來到延安後,一直抱怨延安生活太苦、太艱辛。她不理解毛岸英作為領袖的兒子為什麼也要參加勞動,和毛岸英的分歧越來越大,共同話題越來越少,後來胡宗南侵犯延安,她連夜就跑回北平了,江青這才意識到自己魯莽了,

毛澤東和毛岸英、劉思奇

通過這次戀愛經歷,毛岸英對愛情和婚姻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要把志同道合放在首要位置,要有遠大的理想。

後來,毛岸英與烈士劉謙初的女兒劉思齊在土改中認識兩人經常約著一起下鄉工作,產生了感情,由於兩人志同道合,有著共同的理想和事業,最終喜結連理。

毛岸英和劉思奇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