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參苦寒,是臨床常用的清熱藥,因其清熱之力強,常可用於一些皮膚病的治療中,這也是苦參最為大家所熟知的功用。苦參就這點能耐了嗎?才不是呢,苦參能治療的疾病多著呢,快來了解下吧。
外陰白斑是外陰部的一種特殊病態,以病變處皮膚粗糙、增厚、發硬、呈不規則散在白色斑塊並瘙癢難忍為主要特點。該病病因不明,一經確診,容易發生癌變,醫院常建議切除。
餘認為,肺主皮毛,全身的皮毛滋潤皆依靠於肺。但局部皮膚髮白、增厚、粗糙、發硬,屬中醫肌膚甲錯範疇,其病機在於肺熱傷陰,宣散失司,不能輸精於皮毛。故治療首選三物黃芩湯,清肺熱,滋陰潤燥。
苦參破癥瘕積聚、療肌膚甲錯,加地龍通經絡,車前草利溼解毒,青椒殺蟲止癢。故取效甚佳。
陰癢在臨床非常常見,特別是女性,表現外陰瘙癢,帶下色黃,從西醫診斷來說,婦科陰道炎,外陰溼疹皆可表現。故餘常重用苦參外洗來治療。
外洗方:苦參30g,蒲公英30g,白礬10g,地膚子15g,白蒺藜10g,黃柏30g。
苦參浴能夠清除下焦溼熱,並且殺蟲止癢,對溼疹疥癬引起的皮膚瘙癢有很好的緩解作用,餘常用對藥苦參配白蒺藜,苦參配黃柏。
餘隨陳瑞山老中醫學習時,得知陳老有治療中耳炎的秘方,故悉心請教,望得傳授。陳老隨即寫下配方,餘甚感嘆老前輩無私傳薪之大愛,不敢私藏,今亦將此秘方公佈。
配方如下:苦參10g,麻油50mL,冰片2g。
方法:麻油燒開,放入苦參炸黑,去苦參,候冷,加入冰片,外用滴耳,每次1滴,1日2次。治療數例皆斷根。
心動過速屬於心律失常的範疇,《傷寒論》中有“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的記載。從本方組成中我們發現,心動悸主要根源是心血虧虛,所以仲景重用生地黃、麥冬、阿膠,滋心陰養心血,這組藥物皆是治療心動過速的有效藥物,餘在臨床中經常使用。
近年在學習孫思邈《千金翼方》時發現,書中收載“五參丸”擅治氣陰兩虛引起的心動過速。其組成:人參3g,苦參4.5g,沙參3g,丹參1g,玄參1.5g。當代國醫大師朱良春先生也介紹過重用苦參治療心律失常。餘師其法,總結出苦參百合湯,擅治心動過速,或在辨證中加用,或單獨使用,效果皆佳。
苦參百合湯組成:苦參25g,丹參25g,百合25g,酸棗仁10g,五味子10g,雞血藤25g,柏子仁10g。
前列腺癌屬於中醫“癃閉”“腰痛”的範疇。其病位在腎、肝、前列腺。病機以氣虛、血瘀、溼熱夾雜為多見。對於早期患者,餘常選當歸貝母苦參丸合消癧湯加味。
消癧湯出自《外科真詮》,其方主要能疏肝理氣,化痰軟堅。
消癧湯組成:柴胡、白芍、青皮、陳皮、半夏、茯苓、白芥子、香附、牡蠣、瓜蔞、莪術。
在此基礎上,餘常加腫節風、半枝蓮。
苦參安神,實屬偶得。一女性患者,因宮頸病變,苔膩,投以白頭翁湯加苦參、白蒺藜,服藥7劑後,嗜睡異常,餘在二診中去苦參,繼續服用無明顯嗜睡感。後在臨床中遇失眠伴苔膩者加用苦參,療效倍增。用量一般6~10g為佳。
學習了天花粉的臨床妙用,還想了解更多嗎?這本徐書老師總結的用藥方面的專著中還有許多中藥的講解,非常適合臨床學習。
《徐書用藥如用兵1》
點進封面進入悅醫家·中醫書院購書
掃碼免費試讀
徐書教授素勤研經典,博涉諸家,上承傷寒千金,下繼孟河學說,提出了以脈診為中心,以經方為龍頭,時方為龍尾,專病專藥畫龍點睛的學術思想。本書是其用藥方面的專著系列,載有40餘味中藥的臨床應用經驗,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值得參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