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出不止,老中醫妙招止汗

汗出不止,老中醫妙招止汗

小編導讀

汗證是臨床中的一大類疾病,包括多種汗出異常的情況,常見自汗、盜汗等。生理性汗出是正常的現象,多因溫度高、運動等導致出汗,一般過一會兒便會自然消散。但若汗出不止、夜間睡眠出汗,這肯定是身體出問題了,得儘快治。如何能將汗止住呢?下文醫案中尋方法。

案1

王某,男,23歲。2015年2月5日初診。

主訴:動輒汗出5月餘。平素體質較差,易感冒,現動則汗出不止,畏寒,肌膚瘙癢,舌苔白,脈略數。

診斷:自汗,肺衛不固、營衛不和證。

治法:益氣固表,調和營衛。

處方:黃芪30g,白朮15g,防風9g,炙桂枝8g,生白芍20g,炙甘草10g,紅棗15g,生薑6g,徐長卿30g(後下),蟬衣8g,荊芥9g,白鮮皮15g。

14劑,每日1劑,每劑2煎,每煎200mL,分上下午2次溫服。

2015年2月20日二診:患者藥後自汗解,惟肌膚瘙癢偶作,遂上方加地膚子15g,14劑,煎服法同前,以期鞏固。

按:患者素體氣虛,衛氣不固,營陰易洩,故動則汗出不止;氣虛表弱,腠理疏鬆,易感外邪,故素易感冒;營衛不和,則見畏寒,肌膚瘙癢。四診合參,辨屬肺衛不固、營衛不和證。故予玉屏風散益氣固表,桂枝湯調和營衛,佐以徐長卿、蟬衣、荊芥、白鮮皮祛風止癢,正所謂“無風不作癢”。諸藥共用,則達益氣固表、調和營衛、祛風止癢之功。

案2

傅某,女,43歲。2010年6月5日初診。

主訴:夜間盜汗為時已久。患者夜間盜汗,平素易受風邪,腹瀉時作,入暮足腫,夜寐不安,苔薄,脈細。

診斷:盜汗,肺脾氣虛證。

治法:補益肺脾,固表斂汗。

處方:黃芪40g,白朮15g,防風10g,糯稻根30g,浮小麥30g,穭豆衣30g,烏毛豆30g,炙甘草10g,白芍20g,當歸10g,懷山藥15g,芡實15g,夜交藤30g,五味子10g。

7劑,每日1劑,每劑2煎,每煎200mL,分上下午2次溫服。

2010年6月12日二診:藥後盜汗已解,足腫漸消,進食欠慎,則易腹瀉。上方改白朮20g,加炒雞內金15g,7劑,煎服法同前。

按:患者平素易受風邪,乃肺衛不固所致。肺衛不固,開合失司,營陰不得內守,外洩而為汗出。腹瀉時作,乃脾氣虧虛所致。故治以補益肺脾,固表斂汗,方擬玉屏風散加味。

黃芪益肺氣,實衛氣,固表止汗;防風走表,以增黃芪益氣固表之功,正如李東垣所言“防風能制黃芪,黃芪得防風其功愈大,乃相畏而相使也”。白朮、懷山藥、芡實三藥相合,補益脾氣,收斂止瀉。糯稻根、浮小麥、穭豆衣三藥輕浮走表,固表斂汗。補益肺氣,固表斂汗,健脾益氣,收斂止瀉,肺脾同治,故收良效。

名醫經驗集

  

《杏林追真:名中醫何若蘋臨證精華》

點進封面進入悅醫家·中醫書院購書

掃碼免費試讀

本書分5個板塊,即學術傳承、雜病診治、腫瘤專論、醫案選析、附錄。學術傳承,主要介紹何若蘋老師傳承首屆國醫大師何任先生學術經驗的心得體會;雜病診治,主要介紹何若蘋老師診治雜病的經驗;腫瘤專論,主要介紹編委會成員各自在腫瘤診治方面的認識及臨證經驗;醫案選析,選擇何若蘋老師臨床診治內科、婦科驗案80則予以評析,含回顧性醫案60則、前瞻性醫案20則;附錄,主要附載何若蘋老師撰寫的“名老中醫之路”一文及其論文、著作、課題、獲獎目錄。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