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醫療資源聯成一張網
3月,鹽城市東臺市梁垛鎮臨塔村的田間地頭盛開著金燦燦的油菜花,溱東河水淙淙流過,村頭的衛生室近些日子人氣一直很旺。
一大早,72歲的臨塔村村民朱大爺來到村衛生室。“前一陣子在外地摔了一跤,胳膊當時一點也動不了了。”朱大爺的老伴告訴記者,“老朱認準了村衛生室的中醫閣,說啥也要回來理療。”如今,朱大爺都能自己晾衣服了。
臨塔村常住人口有1800多人,老年人佔了近一半。“鄉村老年人對中醫藥服務的需求明顯增加”,這是臨塔村衛生室室長周杰從業多年來的切身感受。目前,村中醫閣提供中醫診療、中醫養生、健康管理等服務,年門診量近4000人次,村民對中醫藥治未病及養生保健服務的需求得到有效滿足。
東臺市是全國鄉村振興百強縣(市),常住人口有88.85萬人,素有“中國長壽之鄉”的美譽。在東臺市西部,川東港河、丁溪河等從海豐鎮穿流入海。在這裡,海豐鎮衛生院與各村衛生室共同擔負著全鎮2.5萬人的醫療衛生和保健服務工作。
最近,辛勤村村民老張夜裡肚子疼得厲害,到鎮衛生院檢查,B超結果提示為膽囊炎,全胸片未見明顯異常。由於抗感染治療效果欠佳,鎮衛生院醫生王春英隨即與東臺市人民醫院連線進行遠程會診。
在視頻的另一端,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內鏡中心主任崔建華考慮到患者腹痛症狀與膽囊炎右上腹痛症狀不符,判斷其腹痛與胃腸道疾病有關。胃腸鏡檢查結果證實了這一判斷,老張心中的疑慮也打消了。
如何讓居民在家門口就得到與大醫院同質化的醫療服務?東臺市衛生健康委主任崔海介紹,近年來,東臺市以市人民醫院為龍頭,精心打造了影像診斷、臨床檢驗、區域審方等十大中心,並將全市20多家鄉鎮衛生院、320多家村衛生室聯成一張網,力求在任何一角都能兜穩居民醫療需求。
前不久,時堰鎮塘壩村69歲的村民周大媽腹痛難耐,鄰居急忙騎著三輪車送她到村衛生室。村醫練成剛初步診斷其為心肌梗死,併為她做了心電圖,同時通過遠程心電系統將結果上傳至時堰中心衛生院。衛生院醫生丁進平在遠程會診平臺上連線市心電中心專家,會診結果證實了村醫的判斷。危急關頭,市智慧急救中心調度車輛、規劃最優路線開展急救。在一張網的高效運作下,周大媽轉危為安。
新鎮村距離東臺市區有60多公里。過去,村裡老人一提到看病就發愁。幾個月前,村醫趙立壽用衛生室配備的智能健康檢測一體機為村民唐大爺做了檢查,測得血壓為165/88毫米汞柱。面對唐大爺“是否需要去衛生院看看”的詢問,趙立壽回答“不用”。他在遠程醫療服務平臺上發起了會診申請,弶港鎮新曹衛生院醫生崔傳蘭在網絡另一端查看了唐大爺的檢查報告,問診後開出醫囑:“停服硝苯地平片,換服硝苯地平控釋片和纈沙坦。”唐大爺表示,現在的醫療資源圍著村民轉,這是實實在在的便利。
發現那些“不起眼”的病
鹽城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量佔比”指標連續兩年位列全省第一,居民2周內患病首選基層就診率居江蘇省第一。“這個成績就有東臺市的貢獻。”崔海表示,通過改革,東臺基層診療量大幅提高,服務範圍持續拓寬。
位於東臺市南部的安豐鎮地勢平坦,河網縱橫。鎮上常住人口有5萬餘人,其中有20%以上是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
當地人告訴記者,在這裡,安豐中心衛生院總能幫大家發現那些“不起眼”的病。
幾個月前,77歲的梁大爺在安豐中心衛生院做免費健康篩查時,被測出前列腺特異性抗原值嚴重超標。檢測結果實時錄入電子病歷管理系統後,梁大爺就成了重點關注對象。
東臺市人民醫院隨訪中心隨即聯繫其到院做進一步檢查,最終梁大爺被確診為早期前列腺癌。
經過數月的治療,其病情已穩定。得知此事後,不少村民紛紛來衛生院諮詢並接受免費健康篩查。
“在東臺區域衛生服務一體化格局中,縣醫院責任最大、任務最重。”東臺市人民醫院黨委書記楊愛兵表示,龍頭醫院強,既要強在自身提質增效,更要強在輻射帶動基層,十大中心的建成實現了醫共體內所有基層醫療機構資源共享。
比如,遠程會診中心上連三甲醫院,下接鎮村,做到實時會診;心電診斷中心實現村級檢查,中心診斷,及時反饋;臨床檢驗中心藉助專業物流系統,為全市醫療機構提供醫學檢驗和病理診斷服務;智慧急救中心實現智慧調度、質量控制、院前院中無縫銜接;區域審方中心“系統審核﹢人工審核”有機結合,對公立醫療機構處方實時前置審核,日均審方過萬張,確保合理用藥……同時,他們還加強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建立市人民醫院、中醫院和6箇中心衛生院“2﹢6”實訓基地,對鎮、村醫務人員開展全覆蓋培訓。
結合實際提出創新探索方案
崔海說,在十大中心這張網內,患者看病時接觸的是一個完整的體系,而非單獨的機構,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看病少花錢的目標逐步實現。
楊愛兵表示,東臺市人民醫院力爭通過專家下沉帶學帶教、資金下沉更新設備、質控下沉提升標準、管理下沉增強服務等做實醫共體,強化鄉村居民基層首診的信心。
近期,國家衛生健康委在答覆全國政協相關提案時表示,2019年在全國啟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後,先後確定山西、浙江、新疆3個試點省份以及其他省份的551個縣(區、市),共827個試點縣(區、市)。
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相關部門不斷完善醫共體政策頂層設計,試點地區積極探索,整合重構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調整優化醫療資源佈局,縣域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持續提升,強縣域、強基層的目標正在逐步顯現。
讓縣域內的各家醫療機構真正“結成硬寨”,同樣也有難題待解,有待各地結合實際提出創新探索方案。
如廣東省明確縣域醫共體要在各鄉鎮衛生院設置聯合門診和聯合病房,下派縣級醫院醫療骨幹進駐聯合門診;北京市要求縣域醫共體內三級醫院50%的門診號源預留給基層醫療機構;山東省選派縣域醫共體牽頭醫院專家到基層機構擔任業務副院長,並根據基層需要安排專家定期在基層機構坐診。
江蘇省衛生健康委基層處處長姜侖表示,江蘇將進一步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重大傳染病防控能力建設,選派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務骨幹到上級醫院跟班進修學習,規範基層預檢分診和發熱診室服務,完善城鄉社區公共衛生治理,推動社區包保團隊與基層衛生服務有機銜接,落細落實重點人群健康管理服務措施,發揮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疾病預防控制哨點和網底功能。
記者手記
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提質增效
市人民醫院遠程會診、網絡心電、區域影像、臨檢等工作量持續增長,門診壓力得到有效緩解,越來越多人選擇留在基層看病。這是記者在江蘇省東臺市走訪了10餘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後最大的感受。
徜徉在3月的溱東河旁,青瓦丹柱的小樓與碧空交相輝映,宛如水彩畫。在東臺市採訪調研的日子裡,所到之處不乏村民們質樸的言語和動人的故事。他們和記者說,這裡的水土養人,醫療條件也好,人們才得以長壽。
許多村民紛紛表示,對於看病這件事,只有身邊的親戚朋友說好,他們才信得過。拉著弶港鎮八里集鎮新鎮村村民唐先生到衛生室看病的正是他的老朋友們。唐先生說,現在家門口就有大醫院專家坐診,把病看好不再麻煩。
在過去,這裡的人寧願花好幾個小時到大醫院排隊,也不願意在家門口看病。現在,鄰居們被成功救治的案例一傳十、十傳百,村民們逐漸打心底裡認可了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就醫認同感發生巨大的變化,根本在於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的提質增效。
在促進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健康發展的道路上,全國多地既有的縣級醫療衛生機構、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三級服務網在迭代升級,逐步形成了緊密型醫共體、醫聯體等形式。東臺市十大中心的建成為其他城市的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鑑。這張網牢牢兜穩了基層百姓的健康底線。
但也要看到,和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相適應,體系完整、分工明確、功能互補、連續協同、運行高效、富有韌性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相比,鄉村的土地還需更多改革的鐵犁來耕耘。改革唯有不止步、不止於眼前的成績,才能產出更多鄉村居民健康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