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網絡視聽行業的“年度風向標”,中國網絡視聽大會無疑是諸多從業者瞭解行業發展現狀和趨勢的一個重要窗口。在剛剛落幕的第十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上,微短劇的強勁增長勢頭則成為了備受關注的焦點之一,隨之也有越來越多諸如“微短劇大有可為”這樣的聲音出現。
顯然這並非信口開河,在此次活動中除了首次召開微短劇行業發展論壇外,同期發佈的《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3))》(以下簡稱《報告》)中也已經顯示,微短劇已經成為了視聽行業“新勢力”。
《報告》中顯示,我國的微短劇受眾規模正不斷擴大,近半年內看過3分鐘以內微短劇/微綜藝/泡麵番的用戶佔比已超過50%。即便是具體到身處這一賽道的參與者身上,數據也表現亮眼。其中以快手為例,2022年其微短劇日活用戶已超過2.6億,其中有超50%的觀眾有追劇習慣,日均觀看則超過10集。
同時《報告》中還指出,隨著視頻平臺、IP內容版權商、影視製作商、MCN機構的入局,微短劇行業的發展已逐漸進入規模化、多元化、規範化的階段。僅在2022年上半年取得備案號的微短劇便已達到2859部,總集數達69234集、同比增長618%。
另一方面,儘管愛情、甜寵目前仍是微短劇主要的類型,但隨著多元化佈局的推進,這個賽道也已然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間。例如在不久前抖音短劇公佈的2023年推介片單中,既涵蓋了《女男科醫生》、《許你萬丈光芒好》、《頂流》等對現實主義、都市情感等經典內容類型進行微創新的劇集,還加入了諸如《柒兩人生》、《劫魄者》、《終鑰之證》等,此前微短劇中較為少見的懸疑、科幻、動作題材劇集。
那麼問題來了,從當初即使是追更觀眾也要自嘲“我是土狗我快樂”,到如今已然從短視頻這個分類中異軍突起、成為有別於既往內容的全新業態,甚至成為視聽行業的新風口,微短劇又是如何完成這一轉變的呢?
-
微短劇走紅的原因,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
不難發現,微短劇走紅的時間曲線與短視頻內容的成熟期極為相近,並且也與此次疫情的時間節點較為吻合。因此有觀點認為,微短劇能夠在短時間內得以快速發展,離不開短視頻時代的到來為其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同時在此次疫情打破了依賴聚集性生產模式的長劇內容產出這一背景下,微短劇的創作靈活性也得到凸顯。
相較於成本明顯更高的長劇集,在微短劇賽道則儼然是“英雄不論出處”,個人創作者也有了更多的機會。例如快手熱門短劇《長公主在上》、《東欄雪》的創作者,便是一位古風圈的知名攝影師。
此外還有業內人士認為,微短劇作為一種篇幅相對更短小的內容表現形式,在滿足用戶碎片化消費需求的同時,同樣具有高頻爆點、強爽感,以及劇情不注水等特質,從而與長劇集形成了明顯的差異化的體驗。例如由長劇《南洋女兒情》支線內容衍生而來的《女神酒店》,以及《唐朝詭事錄》衍生短劇《大唐來的蘇無名》在抖音的火爆來看,微短劇對IP衍生開發的可能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驗證。
另一方面,越來越多平臺的參與和加碼,也在為微短劇推波助瀾。自2020年快手率先佈局微短劇、推出“星芒計劃”至今,其他平臺也先後佈局這一賽道,吸引和激勵創作者打造主題更為廣泛的內容。例如,騰訊視頻的“十分劇場”、芒果TV的“大芒劇場”、優酷的“扶搖計劃”,以及抖音的“新番計劃”等。
再加上大量傳統影視創作機構湧入這一細分市場,也使得微短劇內容質量得以大幅提升。近年來隨著長視頻平臺降本增效逐漸成為主流,在頭部內容愈發被重視的情況下,也讓更多的從業者不得不尋找新的機會,而平臺對微短劇這一新業態的扶持,則讓這部分人幾乎實現了定向輸送。
更何況,哪裡有用戶哪裡就有價值,隨著受眾規模的不斷擴大,微短劇的商業變現潛力也開始顯現。正如快手娛樂劇情業務中心負責人於軻於軻所說,“短劇達人營銷性價比高、採買方式多元、製作週期短、植入內容靈活、覆蓋人群廣泛、行業適配性強,因此備受品牌青睞”。
其實透過《報告》不難發現,對於微短劇行業來說,整個2022年可以用“加速前進”四個字來概括,以至於快手娛樂業務負責人陳弋弋用上了“忽如一夜春風來”來形容這一變化。
但微短劇的表現或許不止於此,據首都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協會網生內容創新委員會此前發佈的《2020年-2022年微短劇發展觀察報告》顯示,大多數用戶仍對微短劇處於觀望狀態。而龐大的潛在用戶數量,無疑也意味著微短劇依然存在著巨大的發展空間。
-
視頻平臺鏖戰微短劇,表現各有千秋
如今對於各類視頻平臺而言,加碼微短劇已然已經成為了共識。但抖音、快手這類短視頻平臺和愛優騰芒等長視頻平臺在微短劇創作思路、運營模式,乃至商業化路徑等方面的邏輯,則存在著較大的差異。
不難發現,在同樣追求話題性、快節奏、精品化等特質的同時,相較短視頻平臺,長視頻平臺的微短劇更多還是以橫屏為主,且單集時長更長、普遍會在5-10分鐘左右。但此前於軻就曾在採訪中明確表示,微短劇的時長最好不要超過3分鐘。
除平臺自身基因的不同外,導致這一區別的原因,或許還有用戶需求的差異。對長視頻平臺的用戶而言,微短劇往往是在觀看時間不那麼寬裕的情況下,出於對“劇”本身的需要,所以情節完整的起承轉折會顯得更為重要。換而言之,長視頻平臺的微短劇更像是對現有內容的補充。
而短視頻平臺的用戶則更希望在海量短視頻內容之外,可以看到更有意義的內容,所以想要快速抓住用戶的注意力,體量小、具備強烈衝突的短視頻邏輯也就顯得更為重要。所以對於短視頻平臺的微短劇來說,要做的是如何讓用戶更好的消磨時間。
在商業化層面,雖然長視頻平臺對微短劇的佈局更早,但得益於短視頻平臺的原生優勢,生長於此的微短劇則具有更豐富的變現方式,例如基於賬號的流量變現、商單、直播帶貨等。其中以直播帶貨,2022年第四季度快手微短劇創作者中有電商收入的人數增長35%,百萬粉作者短視頻帶貨GMV則同比增加143%。
而長視頻平臺的微短劇則因製作模式通常會以風險前置的自制劇,以及風險後置的分賬劇為主,所以創作者的收益仍是依靠製作勞務、分賬、廣告分成等模式獲得,想象空間也相對有限。當然,長視頻平臺也並非全無優勢,諸如在短視頻平臺正發力的內容付費領域,深耕付費訂閱服務多年的愛優騰芒顯然會更有底氣。
此外即使是在同類平臺之間,對微短劇所採取的策略也有所差異。例如儘管同為短視頻平臺,但快手和抖音在微短劇賽道的佈局就有所不同,近期抖音上較火的內容主要集中在都市、情感、懸疑等類目,而快手則是古風、穿越、情感類劇集更為熱門。
同時相比起其他平臺,快手對於中小成本的微短劇也更加友好。對此,十二升肖傳媒內容總負責人、導演、製片人陸添就曾表示,“快手從開始就和很多中小型影視公司在合作,不像有些平臺可能更傾向於和頭部合作。”
-
微短劇未來可期,但機遇與挑戰並存
當然,目前儘管微短劇在形式和成長路徑上已經出現了分叉,但在整個網絡視聽行業的大環境下,兩者仍處於共同發力、抬升業態天花板的狀態。而且隨著各大視頻平臺對微短劇佈局的進一步加深,生態邊界也有可能互相侵蝕、並愈發模糊。
只是正所謂機遇與挑戰並存,在微短劇迅速發展、迎來更多用戶和機遇的過程中,自然也不可避免會面臨更多考驗,同時也有諸多痛點亟需解決。
例如隨著越來越多創作者的湧入,泥沙俱下的問題也開始顯現,由此產生的流量泡沫或會對內容生態造成一定影響。而且隨著微短劇數量的激增,也滋生了部分創作者的浮躁心態,也導致一款劇集成為爆款後,相同類型的內容會如同雨後春筍般大量出現,陷入同質化競爭的狀態。
對於這些問題要如何解決,在於軻看來,“平臺要在創作上加以鼓勵與引導,創作者要有用戶思維,同時要勇於‘半步創新’,方能搶佔領先優勢”。同時他還指出,要卷故事不卷製作、拼腦力而不是拼財力。至於為何要強調卷故事,其實並不難理解,畢竟雖然內容的承載方式在變,但好內容的本質不會變,如今已然還是以內容為王的時代。
事實上,微短劇這個概念並不新鮮,早在2013年萬合天宜自制的5分鐘短劇《萬萬沒想到》,就曾創下20億播放量的市場表現。如今整個行業對於微短劇的探討,也早已不再是當初諸如存在合理性等方面,而是究竟能夠走多遠。雖然目前微短劇還在生產模式、商業化路徑等方面存在一些疑問,但其現階段所表現出來的發展勢頭,無疑也已經顯現了足夠的能量。
Android平板電腦,如今已被市場倒逼“高端化”
安卓陣營平板的主控配置,近年來明顯已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