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古稱雲中、平城
是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有“北方鎖鑰”的稱名
這裡曾經是北魏首都
也曾是遼、金的陪都
北魏定都在平城的時候
在城西修建了雲岡石窟
是中國最早的皇家石窟
吸收了中原和西域的藝術風格
還採用了北魏國內及周邊國家
當時最高水平工匠的加工技巧
第20窟主尊面部 石松日奈子 攝
在遼代時期
大同成為了大遼西京
但沒有在這裡建宮城
清寧八年(1062)
遼道宗修建了華嚴寺
現在與遼代時修建
金代重修的善化寺
一起被列為八大遼構之內
還有應縣木塔更稱得上是
木構奇觀、海內孤例
大同的寶藏如此豐富
本次行程中
雲岡研究院專家和大同古建所白所長
帶我們行走大同
北魏雲岡石窟、遼金雲州古建
大同經典一網收盡!
1
行程亮點
2
文化講師
古建行程:白志宇老師
3
行程詳情
D1
5月24日
星期三
大同市指定酒店集合
D2
5月25日
星期四
雲岡石窟(國1);宿:大同
D3
5月26日
星期五
永安寺(國5)、圓覺寺塔(國7)、懸空寺(國2);宿:應縣
D4
5月27日
星期六
應縣木塔(國1)、淨土寺(國6)、朔州崇福寺(國3);宿:大同
D5
5月28日
星期日
大同華嚴寺(國1)、善化寺(國1)、關帝廟(國7)
17:00 送達 大同南站
4
活動報名
4980 元/位
識別二維碼報名
費用包含:
-
講師:雲岡石窟研究院專家講解、古建專業講師講解
-
服務:全程領隊貼心服務
-
門票:行程內所有景點門票及景區內交通
-
特窟:雲岡石窟不開放區域
-
交通:全程舒適旅行大巴
-
住宿:三晚四星標準酒店,一晚應縣當地最好酒店(三星)
-
餐食:四頓自助早餐、七頓正餐
-
設備:無線講解器
-
保險:旅行意外險
費用不含:
-
往返大同的大交通費用
-
未提及的其他費用
報名後有事退出怎麼辦?
-
集合日前3天及以上取消,可退實際未產生費用(有可能包含門票、餐費、住宿等);
-
集合日前3天以內,所有費用將無法退款。
5
行前預習
—雲岡石窟—
在我國,最早由大國統治者主持開鑿的石窟,便是雲岡石窟。所以雲岡在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窟寺分類中,位列第一。
據學者認為,曇曜開鑿的窟內五尊巨大的主佛,寓意北魏的五位皇帝。開國皇帝道武帝、第二位皇帝明元帝、統一北方曾經滅佛的太武帝、文成帝的父親被追封景穆帝和修建五窟的文成帝。
曇曜之後,在北魏和平六年至太和十八年(465-494)這段時間,雲岡又開鑿了12個石窟。即第1至13窟中,包括未完成的第3窟,只有第4窟是晚期營建。此時為馮太后和孝文帝於平城執政的期間,雲岡石窟的雕造進入鼎盛階段。
第5、6窟是一組雙窟,其內容豐富,規模宏大,雕飾瑰麗,是雲岡石窟中期的典型代表。第5窟前是四層繞廊樓閣,窟簷為清代重建。窟內主尊釋迦牟尼像高17米,是雲岡石窟中最大的佛像。窟內四壁分層分段雕刻滿滿的佛龕造像。第6窟中心為方形塔柱,高15米,分兩層,二層不對外開放。
第9至第13窟因為被清代補繪重彩,俗稱“五華洞”。其中的造像內容極為豐富,是研究北魏建築、音樂、舞蹈、書法的歷史遺珍。
—華嚴寺—
華嚴寺始建於遼重熙七年(1038),依據佛教經典《華嚴經》取“慈悲之華,必結莊嚴之果”的大乘教義而命名。遼末因為戰爭,寺院局部建築被毀,金天眷三年(1140)重修。遼、金兩代,平城(今大同)都是當時的別都,該寺受到皇室的重視。
上華嚴寺以大雄寶殿為中心,分為兩院,有山門、過殿、觀音閣、地藏閣及兩廂廊廡,佈局嚴整,高低錯落。大雄寶殿內採用減柱法構造,減少內柱12根,擴大了前部的空間面積,便於禮佛等各項活動。殿內中央佛壇上塑有五方佛,中間三尊,是明宣德二年在北京雕成迎回後安放在此。佛像面相扁平,髮髻上有寶珠鑲嵌,其兩側有二十諸天侍立,神情不一,姿態各異,身軀均稍前傾。
下華嚴寺位於上寺的東南側,相距不遠。以薄伽教藏殿為中心,有遼代塑像、石經幢、樓閣式藏經櫃和天宮樓閣等。薄伽教藏殿內右側椽底題有“維重熙七年(1038年)歲次戊寅九月甲午朔十五日戊申午時建”字樣,表明這是一座歷經遼末保大之亂後倖存的遼代建築。殿內鬥八藻井等亦是遼代舊物,內槽彩畫中所繪網目紋、三角柿蒂等遼代通行的紋樣尚依稀可辨。佛壇上佈列遼代彩塑29尊,分3組。
—善化寺—
善化寺,俗稱南寺。始建於唐開元年間,明代予以修繕,明正統十年(1445)始更名善化寺。
善化寺主要建築沿中軸線坐北朝南,漸次展開,層層迭高。前為山門,中為三聖殿,均為金時所建。遼代遺構大雄寶殿坐落在後部高臺之上,其左右為東西配殿。東側為殊閣遺址,西側為金貞元二年(1154)所建普賢閣。善化寺建築高低錯落,主次分明,左右對稱,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最為完整的遼金時期建築。
善化寺內保存著泥塑、壁畫、碑記等珍貴文物,其中金代泥塑造型優美,個性突出,特別是二十四天王像,男女老少、美醜文武,或帝王裝,或臣子像,或坦膊赤足,披紗衣華似來自天竺國土;或身著鎧甲,襯皮毛以抵禦北國寒風。
—佛宮寺釋迦塔—
佛宮寺釋迦塔俗稱應縣木塔,建造於遼清寧二年(1056)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築,塔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紅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噸,純木結構、無釘無鉚。塔內供奉著兩顆釋迦牟尼佛牙舍利。
釋迦塔的結構非常科學,鋪做層斗拱之間的柔性連接與平坐層剛性雙層套筒式結構相結合,剛柔並濟,保障了木塔近千年的穩定性。木塔兼具實用性與美觀性,通過近六十種形態各異、功能有別的斗拱營造出了一座富於韻律美的塔身。
梁思成曾說過,古建築的曲線美,猶如音樂,是其它地方的建築所不具備的。這座木塔是中國古建築中使用斗拱種類最多,造型設計最精妙的建築,堪稱一座斗拱博物館。
—淨土寺—
淨土寺大雄寶殿是全寺之主殿,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重建。殿內天花藻井和天宮樓閣是小木作的經典之作。大殿的藻井佈滿3間殿宇的全部天花,明間為鬥八藻井,正中金龍盤繞,氣勢磅礴。混金彩繪的天宮樓閣,採用的是《營造法式》中的製作方法,構造精美,雕工巧細。
—永安禪寺—
渾源永安寺位於渾源縣城東北鼓樓北巷,創建於金代(1115-1234),元明清代曾多次重修。永安寺坐北面南,呈長方形,原有規模宏大,現後部已毀。全寺主要建築沿中軸線對稱佈置。
現存山門、天王殿、傳法正宗殿及配殿。傳法正宗殿於元延二年(1315)在金代大殿基礎上重建,面闊五間,進深六椽,單簷廡殿頂。樑架用材、斗拱製作都仿照金代規範,建築表現了金代風格。
殿內明間增設天花和藻井,製造精巧。殿內四壁繪滿水陸畫,人物分層佈列,色澤基本完好,繪有儒、釋、道三教人物八百餘。渾源永安寺的建築和大面積的壁畫,為研究民間對儒、釋、道神信仰提供了重要史料。
—圓覺寺磚塔—
圓覺寺磚塔位於渾源縣城石橋北巷。圓覺寺俗稱“小寺”,金正隆三年(1158)僧玄真建,以塔為中心的一組古建築,有大殿、東西配殿、山門、西跨院大殿等。侵華日軍將寺內木建築破壞,現只存磚塔一座。明成化、萬曆、清咸豐年間都曾修過磚塔。
塔平面呈八角形,密簷9層,全部磚砌,無梯級可登。塔基為高達4米的須彌座。最下層疊澀數層,逐漸內收。須彌座上皆施斗拱,每邊轉角鋪作各一朵。每轉角束腰雕蓮花,束腰柱雕金剛、力士支託。上置平座,上面為第一層塔,南面開門為塔心室,原塑像已毀,塔內殘存部分壁畫,塔身上端出挑磚雕斗拱,上承塔簷。
第二層至第八層塔身較矮又急速上收。八角明設短柱,角樑上懸風鈴。第九層增高。塔剎下設疊澀基座,上為仰蓮、覆缽、相輪、寶蓋、寶珠,最上立一造型精美的鐵製候風鳥。鳥首向西,可隨風旋轉,有風標的作用,也可避雷。
*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