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實習記者 王偉傑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強調,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城市歷史文化遺存是前人智慧的積澱,是城市內涵、品質、特色的重要標誌。要妥善處理好保護和發展的關係,注重延續城市歷史文脈,像對待“老人”一樣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築,保留城市歷史文化記憶,讓人們記得住歷史、記得住鄉愁,堅定文化自信,增強家國情懷。
2021年,“城市更新”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在城市更新中,只有持續加強對歷史街區、歷史建築、工業遺產、老舊廠房的保護利用,拓展城市文化和旅遊空間,更好推動文旅產業賦能城市發展,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存,才能讓城市更有內涵和品質,更好滿足人民的精神需求。
“強保護”
探索文脈傳承新路徑
“城市更新並不意味著大拆大建,要以彰顯地域特徵、民族特色和時代風貌為核心,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和活化利用。”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張廣漢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舊城更新改造是歷史文化名城地方政府的兩個相互交織、空間重合的重要任務。“老城區是歷史文化遺產的集中承載地,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是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重要抓手;老城區居住環境的改善是滿足老城區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拉動內需的重要手段,是歷史文化可持續保護傳承的重要保障。”張廣漢建議,加強頂層設計,研究制定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和城市更新相關法律法規。此外,他還建議,通過中央財政設立“歷史文化街區維護修繕專項資金”,帶動省級、市級財政配套資金,推動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築和傳統民居建築維護修繕工作有序開展。
加強城市更新過程中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利用,是重慶市渝中區副區長高琳一直關注的問題。在她看來,應加強對具有一定歷史文化價值城市資源的研究並出臺認定標準,鼓勵各地積極申報劃定傳統風貌區,並給予配套支持政策,形成保護髮展的氛圍,儘可能減少城市更新對歷史文化資源的破壞。
近年來,渝中區順應城市肌理,打造了中山四路等3個歷史文化街區、十八梯等9個傳統風貌區、三層馬路等7個山城老街區,對149處文物、44處歷史建築實施了保護修繕。值得一提的是,在渝中區的十八梯傳統風貌區內,曾經大多數房屋破舊不堪、結構簡陋,存在嚴重安全隱患。渝中區秉承“修舊如舊”原則,對其進行了長達5年的升級改造。2021年,十八梯煥新開街,在保留老重慶曆史風貌的同時,讓這一街區成為重慶旅遊消費的新地標,走出城市更新與文脈傳承統籌發展的新路徑。
“融創意”
打造文旅消費新場景
“城市更新因其系統性、融合性與創新性要求,面臨系統重塑挑戰、新舊融合挑戰、創新適應挑戰。”廣東省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陳建飈建議,應優化完善相關配套政策,發揮規劃設計統籌引領作用,以發展的視角引領傳統文化、空間功能、產業轉型要素,通過“設計+科技”融合的方式實現多維度優化和效能提升。
近年來,將城市中老舊廠房更新升級為文創旅遊區的案例越來越多,其中不乏跨界融合的實踐探索。始建於1919年的首鋼園,曾是首鋼集團的核心生產區。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為了兌現綠色北京、綠色奧運的莊嚴承諾,2005年,國務院批准“首鋼實施搬遷、結構調整和環境整治方案,首鋼自此開始逐年減產,直至2010年最後一爐鐵火流出、高爐熄火。原有廠區則在保留工業遺存風貌的基礎上,進行內部功能改造與空間更新,造就了一座與冬奧賽場共生的城市綜合體。無人駕駛、書店展覽、咖啡美食、會議論壇……如今,走進首鋼園,鋼鐵工業風不僅與冬奧元素完美融合,更融入北京生活發展的方方面面。今年2月,在“紀念北京2022年冬奧會成功舉辦一週年系列活動”新聞發佈會上,首鋼集團副總經理梁捷介紹,截至目前,已有100萬人參觀了首鋼滑雪大跳臺區域。同時,這裡增設了傳播冬奧文化的展廳,也結合冬奧的一些形象開發了冰墩墩、雪容融的裸眼3D影像,讓大眾持續親近冬奧文化。
“在北京冬奧會成功舉辦一週年之際,我覺得最好的紀念就是首鋼園區在經歷冬奧會以後,成為一個處處洋溢著生機和產業活力的新城市更新空間。”梁捷表示,圍繞北京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首鋼將聚集“科技+”和“體育+”產業,並推動園區串聯各個業態,包括體育文化體驗、元宇宙展館建設等。
“微更新”
催生公共文化新空間
除了大型改造項目,根植於社區的“微更新”也是城市不斷升級的重要手段。“社區‘微更新’是指按照循序漸進的城市更新理念,以群眾需求和參與為導向,對社區(村)的微型公共空間和老舊建築進行精細、精緻的改造提升。”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建築師、總規劃師,首鋼集團總建築師吳晨認為,以完整社區為代表的城市更新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城市開發,而是在政府補貼與監督管控下,企業兼顧一定社會使命,從運營管理著手,通過高質量、高效率的資產管理,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將於今年10月召開的世界科幻大會落戶四川成都郫都區。藉此契機,郫都區不斷推動城市更新計劃。自2021年底申辦成功以來,郫都區的各街道、社區變化巨大,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文化旅遊推陳出新。在郫都區德源街道的德安社區,面對居民生活配套服務供給薄弱、企業配套需求缺位的難點痛點,社區鼓勵並支持成都瑞雪精密機械廠在其廠房屋頂進行升級更新,建設了“德安瑞雪之家”,其中包括黨建博物館、會議禮堂、健身房、母嬰室、室外籃球場、心理驛站等公共服務設施。德源街道社區服務辦主任吳天介紹:“除了瑞雪精工的職工,周邊其他企業職工和社區居民都可以預約使用這些設施,在公共文化服務方面大大提升了園區人才和周邊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此外,郫筒街道雙柏社區將社區雜物空間改造為集社區圖書館、森林集市、公益咖啡、社區茶鋪等於一體的新型空間。德源街道紅旗社區則在街道、社區和居民三方合力下,對老舊小區實施改造提升,並藉助社區規劃師等專業社會力量為居民提供更高質量的公共文化服務,走出社區更新與社會治理一體協同的高質量發展道路……成都高新區益加恩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理事長、社區規劃師魏明媛直言:“城市微更新是一項藝術,如何通過‘微’措施,傳遞‘大’意義,是需要持續研究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