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齊王到楚王到淮陰侯,韓信的封地在哪?結局如何

從齊王到楚王到淮陰侯,韓信的封地在哪?結局如何

韓信從齊王到楚王到淮陰侯,地盤有多大,我們來看下,本文6000字,建議收藏再看。

【封齊王】

公元前203年一月,劉邦下詔鑄成齊王印,遣太傅張良率使團前往齊國,立韓信為齊王,催促其發兵攻楚。

三月,漢國太傅張良為韓信主持冊封大典。期間臨淄城行人如鯽,車馬爭道,齊國各路豪傑都來祝賀。

旌旗蔽空下,韓信在一眾將領簇擁下,登上臨時搭建在臨淄城南的高臺,張良代表劉邦,頒授齊王大印和兵符。

臺下孔聚、陳賀各率五萬兵馬,表演攻防進退,十萬人動作整齊劃一,最後戈矛齊指日出方向,足見戰力強勁。

接著丁復率三千騎兵奔馳入場,在步兵前勒馬收韁,三千戰馬人立而起,仰天嘶鳴,可見無與爭鋒。

公元前202年一月,劉邦在定陶即皇帝位,大宴功臣,分封諸侯。

劉邦分封諸侯,最大的麻煩是齊王韓信,如果按照垓下之戰前的承諾,“陳以東至海”都封給韓信,半壁江山都要封給韓信。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劉邦在垓下之戰前後,進行了未寒積薪、深謀遠慮的佈局。

劉邦立韓信為齊王時,也拜丁復為齊國大司馬,後又多次籠絡,此刻丁復率麾下騎兵脫離韓信,若劉邦韓信火併,劉邦有灌嬰和丁復兩支騎兵,韓信則只有步兵。韓信率齊軍南下後,劉邦的兩位心腹,漢國左丞相曹參與齊相傅寬,立即從濟北郡東進臨淄,名義上幫韓信鎮守齊國,實則佔了韓信老巢。垓下之戰激戰過後,齊軍損失約八九萬,原地休整了數天。這短暫的空檔期,劉邦令周勃率領一軍,迅速接管泗川郡、東海郡二十二縣;灌嬰則率騎兵長驅直入,從九江郡的厲陽渡長江,斬會稽郡長項聲,共取得五十二縣。

【封楚王】

由於項羽烏江自刎,劉邦軍團迅速接管西楚國地盤。項羽的西楚國有九個郡,現在除了碭郡在彭越手上,其餘八郡大部分地盤都在劉邦的控制下。

做了這些鋪墊後,劉邦向韓信提出了條件,由齊王改立為楚王,封地從四個郡增至五個郡:薛郡、泗川郡、東海郡、鄣郡、會稽郡。

楚國面積比齊國大,城邑數比齊國多。最重要一點,韓信是東海郡淮陰人,土生土長的楚國人,拋開別的因素,他確實更樂於做楚王。

楚漢時期的戰將,韓信說自己第二,恐怕無人敢稱第一。但是玩權謀,勾心鬥角,爾虞我詐,韓信幾乎一竅不通,跳不出劉邦的手掌心。

楚王韓信定都下邳,立即趕往故鄉淮陰,衣錦還鄉。當年韓信在河邊釣魚,一位沖洗絲錦的老婦經常分飯菜給韓信吃,韓信稱之為“漂母”,此番賞賜“漂母”千金。韓信又派人將那個令自己蒙受胯下之辱的惡少年請來,不但不殺,還要授中尉(漢初位比三公,後位比九卿)之職。惡少年只顧“咚、咚”磕頭請罪,絕不肯擔任官職。

楚國人民聞之,都稱讚楚王韓信不計前嫌,是一位賢王。

同一件事傳到劉邦耳中,如芒刺背,坐臥不安。護軍中尉陳平獻出一條連環計,謀劃將楚王韓信抓捕到洛陽來。

【貶為淮陰侯】

陳平之計,第一步是派隨何出使楚國,希望韓信殺掉鍾離眛,獻上人頭,解除劉邦的猜疑。隨何曾出使九江國,硬是把九江王英布說得與項羽反目,在他巧舌如簧的表演下,韓信殺了鍾離眛。

當初韓信與鍾離眛都是西楚霸王項羽麾下的執戟郎中(親兵隊長之一),兩人是無話不談的摯友,但都不得志。後來韓信投奔劉邦,鍾離眛先是到豐縣和沛縣抓走了劉邦的父親和夫人,後又率軍攻克滎陽,殺漢軍無數。垓下之戰,項羽突圍後,鍾離眛率軍拼死抵抗,最後時刻投降韓信。

公元前202年十二月,陳平之計第二步展開,劉邦假裝出遊雲夢澤,會盟濟水以南的諸侯梁王彭越、楚王韓信、淮南王英布、長沙王吳芮於陳城,巡狩山野。之所以不在洛陽會盟狩獵,是擔心諸侯王不來。陳城此時還由項羽所封的陳公利幾把守,對劉邦來說也不是主場,諸侯王果然心安神泰,全部趕來會盟。

韓信帶了鍾離眛的首級來到陳城,真是自投羅網。劉邦廢其楚王,貶為淮陰侯(韓信故鄉淮陰,今江蘇淮陰市西南甘羅城),並隨劉邦返回洛陽。淮陰侯食邑不詳,其實也不重要了,劉邦就沒想要放韓信活著回封地。

韓信自漢中拜大將軍,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滅三秦;瓦罌[yīng]渡黃河滅西魏、代國;越太行山滅趙國;隔空迫降燕國;過濟水滅齊國;垓下之戰十面埋伏破項羽,無敵於秦末漢初。

韓信之於劉邦,好比王翦、王賁之於秦始皇,功高震主。王翦、王賁父子告老還鄉,換取王氏家族的安全。韓信卻裂土立為楚王,其結局早已註定。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良將亡。天下已定,韓信當擒。

劉邦將楚國一分為二,大致以淮河為界,北邊仍稱楚國,定都彭城;南邊稱荊國(吳國),定都廣陵。

劉邦以親弟劉交為楚王,定都彭城,有三個郡,後分為五個郡(國),計三十六個縣。以宗室中最大的功臣劉賈為荊王,定都長江以北的廣陵,也有三個郡,後分為五個郡(國),計五十二個縣。

劉邦有四兄弟,前三個是同父同母,後一個劉交是異母弟。劉邦長兄早逝,二兄劉喜好酒色,不過劉太公認為劉喜最有出息。劉邦和四弟劉交年輕時都是遊俠,與狐朋狗友遊山玩水,學孔子周遊列國。

劉邦好武,後來做了亭長,押送囚徒。劉交好文,拜荀子的弟子浮丘伯為師,也就是荀子的徒孫,曾為《詩經》作傳注,號為《元王詩》。

按道理劉邦若立兄弟為王,理應先立二兄劉喜。但劉邦認為劉喜貪財好色,胸無大志,是個沒見過世面的土鱉。封王可以,等以後滅了其他異姓王再說。

荊王(吳王)劉賈是劉邦堂弟,雖然一直跟著劉邦,卻在滅秦的過程中沒什麼戰功。漢國北上滅三秦之戰時,劉賈跟著大將軍韓信,首次擔任將軍,算是撿到了戰功。

太尉盧綰從趙國領兵兩萬多去大野澤,與彭越聯合作戰,將軍劉賈擔任副將。盧綰與彭越連兵後,第一次南下攻擊下邳,擊敗項聲、郯公,殺薛公,迫使項羽從滎陽戰場退兵。第二次南下碭郡,攻下睢陽、外黃等十七城,再次迫使項羽從滎陽退兵。

垓下之戰前,太尉盧綰、淮南王英布南下九江郡,迫使西楚大司馬周殷率軍投降,劉賈也跟著盧綰收割戰功。劉邦在定陶分封諸侯後,長安侯太尉盧綰率軍攻滅項羽所立的臨江國,劉賈繼續跟著盧綰撿戰功。

“戰功赫赫”的劉賈,其祖父與劉邦的祖父是兄弟,因此得立為荊王,也無人敢有異議。

【韓信部將叛劉邦】

在廢趙王張敖之前,劉邦令代相陳豨統率趙代兩國之兵,抵禦匈奴,討伐韓王信。廢趙王張敖之後,拜御史大夫周昌為趙相,統領趙國之兵,分代相陳豨之兵。

陳豨禮賢下士,如同布衣之交,所以遠近之人,爭相附驥攀鱗。陳豨為將守邊,遂多招門客,收養死士,無論其人貧富貴賤,一律平等看待。

韓信麾下戰將中,陳豨排到前五位是沒問題的,而且兩人關係密切。陳豨出任代相前,曾去辭別韓信。韓信屏退左右,執陳豨之手,意味深長地說道:“足下所守代地,乃精兵所聚,兵家必爭之地。今陛下委以重任,非寵信足下,形勢所迫爾。若有人來言足下謀反,初次陛下未必相信,二次陛下必然生疑,三次陛下定然發怒,必親自領兵征討。”

陳豨當即面允道:“謹受尊教。”

韓信這番預測可以說料事如神,可惜他是降為淮陰侯且困在都城,才有這番感悟,若他早幾年領悟,恐怕漢朝就不存在了。

其實不止韓信的部將仍念舊情,就連樊噲也對韓信俯首帖耳。樊噲請韓信到府上,仍自稱臣,稱韓信為大王。樊噲只有在三秦之戰時受韓信點撥,後來韓信滅西魏、代、趙、齊等國,樊噲都沒有參與。樊噲對韓信,更多是崇拜,由衷佩服韓信用兵。

周昌到了趙國後,馬上告狀,說陳豨橫行趙代,佔盡邯鄲府邸豪宅,門客家將不計其數,出行車馬千餘輛。

不久周昌再次密信告狀,說陳豨與韓王信有密切往來,韓王信的將領王黃、曼丘臣更是出現陳豨軍中,陳豨與匈奴的關係也很曖昧。

公元前197年七月,劉邦的父親劉煓崩於櫟陽宮,王侯將相,都來會葬,劉邦藉著喪事,遣使往召陳豨。

陳豨知道自己是韓信的部將,朝中無人,便託言病重,不肯來長安。

九月,在劉邦多次催促逼迫下,陳豨舉兵叛漢,自稱代王。此時劉邦的愛子代王劉如意並未就國,不然陳豨就挾代王為人質了。

劉邦聞信如臨大敵,不但立即率軍星夜東進,屯兵邯鄲,同時召集天下兵馬多路合圍。

邯鄲本地軍隊老弱病殘居多,精銳全被陳豨帶走了。劉邦拉攏本地豪族,拜四位族長為將,各封一千戶。趙代有許多商賈支持陳豨,甚至有鉅富還做了部將,劉邦便遣人多用金錢收買商賈,斷陳豨的財路。又下詔盡赦陳豨麾下將領和百姓,以離間其黨羽。

呂雉殺韓信

劉邦在邯鄲忙碌,呂后在長安也做了一件大事,她在長樂宮中將韓信斬首。從軍事上說,韓信是漢朝建立的頭號功臣,劉邦早想殺韓信、彭越,但不能親自下手,以免寒了將士的心。劉邦一共封了143位功侯,其中約一半侯爺是跟著韓信立下戰功的,韓信之於漢朝好比王翦王賁父子之於秦朝。

此時呂氏宗主呂澤死了兩年,呂澤的舊部丁復、郭蒙、蠱逢等人都淡出軍中,呂雉必須拉攏軍中將領,才能穩固太子劉盈的地位。

劉邦帳下手握兵權的大將,樊噲自然支持太子,曹參、周勃都是沛縣人,也會支持太子,不過燕王盧綰只聽劉邦的,應該是已經站隊趙王劉如意那邊了。

蕭何給呂后出了一個卑鄙齷齪的主意,用酷刑殺韓信並誅三族,以拉攏右丞相酈商。原來酈商之兄酈食其曾說服齊王與漢王結盟,韓信卻從趙國突襲齊國,導致齊相田橫烹殺酈食其,此後酈商立誓要殺韓信和田橫。

蕭何登門拜訪韓信,說呂后久慕大名,希望能在宮中宴請為大漢朝立下赫赫戰功的齊王韓信、楚王韓信。

韓信與呂后幾乎沒有交集,項羽釋放呂雉時,韓信已經攻下齊國,受封齊王。且樊噲與韓信關係密切,樊噲之妻還是呂雉的妹妹,韓信怎會料到呂雉要加害他。

韓信隨蕭何踏入長樂宮門,頓感殺氣凝霜。

呂后早已伏下武士等候,一見韓信進來,便長戈木盾一擁而上,韓信手無寸鐵,只好束手就擒。韓信正要質問蕭何這是何故,蕭何早從武士腿邊爬走,消失得無影無蹤。

當初在漢中蕭何月下追韓信,現在卻設計害韓信,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長樂宮一間鍾室,呂后鳳目射出寒光,冷哼道:“立即斬首。”

韓信臨刑前嘆道:“吾悔不聽蒯徹之言,致為女子所欺,豈非天命。”說罷引頸受戮。(當初謀臣蒯徹勸韓信與劉邦項羽三分天下)

在死前的最後一刻,韓信腦海中回想起最後一次見到李左車的畫面。那是韓信受封齊王的大宴上,李左車給韓信敬酒後,韓信見他神光內蘊、不可測度,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但敬酒的人太多,韓信沒有時間問緣故,此後李左車便不告而別。

呂后把淮陰侯韓信處以五刑(文面,割鼻,砍斷左右趾,用荊條抽打致死,梟首示眾,將屍體剁成肉醬),並誅三族。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年劉邦59歲,韓信31歲。韓信被誅族,據傳親兵帶著他一個兒子逃到廣西,改姓韋。

異姓王當中,只有韓信令劉邦感到畏懼,用計抓了韓信後,貶為淮陰侯囚禁起來。即使韓信只是個籠中之鳥,劉邦仍然十分忌憚。

呂雉與韓信幾乎沒有交集,正常來說可以將韓信砍頭,並禮葬之。呂雉殺得如此殘忍慘烈,主要是為了拉攏右丞相酈商。此時太子劉盈和趙王劉如意之爭中,劉邦態度傾向趙王劉如意,呂雉必須拉攏盟友。

【韓信部將兵敗】

公元前198年十一月,劉邦的各路大軍全部開拔,兵分四路。南路劉邦坐鎮邯鄲,令酈商、樊噲、夏侯嬰、灌嬰從趙國南部往北攻,東路齊相曹參從齊國攻擊聊城,西路太尉周勃由太原郡北上雁門郡,北路燕王盧綰攻擊代郡。

如果回到戰國時期,等於秦齊燕魏韓五國攻打趙國,這次大戰雙方調動的兵力,比白登之圍還多。

陳豨絕沒有困守的想法,他看似冒險的一招主動出擊,便破掉漢軍的戰略部署。陳豨令部將張春領三萬步卒渡過濟水,拿下聊城,阻擊齊國的兵力。

齊相曹參雖有十二個郡國十餘萬兵力,卻只能圍住聊城,久攻不下。

由於東路軍十餘萬人馬受困聊城之下,原計劃南路主力與東路軍在趙國會師,二十萬大軍橫掃陳豨軍,但這個部署失敗了,因為劉邦的南路軍也只有十萬。

圖-平韓王信、陳豨之東線和南線

南路劉邦坐鎮邯鄲,以樊噲為先鋒,率三萬人北上,攻打邯鄲郡的襄國(信都)。鎮守襄國的是曼丘臣,兵不多阻擊樊噲卻綽綽有餘。劉邦又令周昌率領兩萬支援,仍然無法攻克襄國城。

劉邦坐鎮邯鄲,帳下也只剩五萬人,他不敢傾巢出兵,因為更南面的梁國態度不明。

梁王彭越稱病按兵不動,並非要起兵反劉邦,而是擁兵自保。劉邦暴跳如雷,卻毫無辦法,只能期待北路和西路先打開局面。

北路燕王盧綰本來可以在背後猛擊陳豨,可是此時烏桓大舉進犯,盧綰只好率步騎兩萬餘人北上阻擊,再無兵力牽制陳豨。

西路太尉周勃軍,從東郡北上太原郡,兵力六萬。當年秦國滅趙國,李信便是從太原北上,作為偏師攻克趙國北方諸郡。周勃與李信都是偏師,但李信面對的是空虛的趙北五郡,周勃與對手的兵力都大幅提升,戰爭規模不可同日而語。

周勃北上後,在句注山下擊敗趙利軍,接著越過句注山追到雁門郡馬邑城下,大敗趙利軍。周勃殺了趙利,在馬邑屠城。周勃再北上,在大同盆地擊敗陳豨軍,斬其部將乘馬絺(姓乘馬,名絺)。

周勃這這一頓亂棍,打得陳豨被迫改變戰略,留王黃率領一支騎兵守恆山郡,自己親率一軍來到平城阻擊周勃。

由於形勢對漢軍有利,梁王彭越審時度勢,派心腹衛胠率軍三萬整北上增援。劉邦將三萬梁國援軍,全部派到前線,供樊噲調遣。樊噲下令讓梁人飽食一頓,再為先登之士登上城牆,若回頭將會被射殺,總之有進無退。

樊噲拿下襄國城,俘虜曼丘臣。灌嬰率騎兵北上恆山郡,與王黃軍激戰,連克下曲陽、盧奴、曲逆。

柴武則統率步兵,走“7飛狐陘”、“6蒲陰陘”登上太行山,與周勃東西夾擊叛軍。 

圖-平韓王信、陳豨之西線和北線

此時周勃在西攻擊陳豨,叛軍已兵敗勢窮。最終柴武在參合大破敵軍,周勃則在平城東南方的當城破敵軍,殺陳豨。

韓信麾下的部將,此後幾乎都失勢,就算能夠善終的,也不能出將入相,能躲在封地上養老已經是最好的歸宿。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