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關注“一分鐘談健康”,這樣您就可以每天免費收到更多健康養生常識、艾灸、食療、等生活常識內容。本平臺是中老年朋友強身健體、防病治病不可缺少的生活寶典!完全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 Click on the blue font above to follow Talk about Health in One Minute, so you can receive more daily health knowledge, moxibustion, diet, and other daily life knowledge for free. Completely free subscription, please rest assured.
我們常說,“通則不痛,痛則不通”。人體的氣血、經絡、血管就像一條條河流,只有運行通暢無阻,才能滋養全身臟腑,保證身體器官正常運作。
現在正值換季,容易受寒,血脈運行更加不通暢,大腦、心臟裡的血液運行也更為不利,一旦血瘀,血脈被“堵”住,就會誘發腦中風、冠心病,非常兇險!
點擊關注下方公眾號
接收每天氫療知識吧
血瘀導致血脈堵塞,可以引起很多種疾病:
-
腦部血淤,導致腦血栓;
-
肺部血淤,導致肺栓塞;
-
心臟血淤,導致心絞痛、心肌梗塞;
-
下肢血淤,導致靜脈血栓。
而在這其中,最嚴重的血淤就是發生在心臟上。
冠心病、心絞痛、胸痺、心痛大部分由於心脈不通所引起,心脈本身有痰溼瘀血停滯,加上寒邪外襲、或情緒激動、或飲食失調、或過度勞累,都會誘發本身病態的血脈使之更加不通,出現中醫稱為心痛的症狀。
輕者則是心絞痛,重則導致心肌梗塞,甚至出現生命危險。
其實,在中醫看來,輕輕地轉動2個地方,比較能解決“堵”問題,還可疏通全身主要經絡,活血化淤、促進氣血運行!
轉動手腕:促進氣血運行,不堵塞
手腕是手三陰經和手三陽經共同穿過的部位,在手腕處分佈的主要穴位有太淵穴、列缺穴、大陵穴、內關穴、神門穴、通裡穴、陽溪穴等。
▲ 手腕經絡圖
刺激手腕部可以刺激到六條經脈,通過這些經脈,會將刺激傳導到全身各處,促進氣血運行、打通血管、舒活經絡。如:
-
太淵穴可以補肺氣,止咳;
-
列缺穴能夠活血利水,對付頸椎病;
-
大陵穴和內關穴可防治心腦血管疾病;
-
神門穴可鎮靜安神、對付失眠;
-
通裡穴可止頭痛、緩解心悸等。
按揉內關穴,也能起到保護心臟的作用。
內關穴位於手腕部內側,取穴時,手掌向上,握拳或手掌上抬,使腕部出現兩條筋,內關穴就在其間,腕橫紋以上兩橫指處。
經常按壓,可防治心率過速或過緩、心絞痛、心律不齊、高血壓、哮喘、胸痛、胃脘痛等病。
保健按壓時,以右手拇指按壓左手內關穴,食指托住外關穴(在與手臂內關穴相對的另一面),兩指相互按壓,一捏一鬆50下,換另一手再重複50下;
如感到心悸,可迅速按壓內關穴,直到心悸消失,並隔日重複一次,以加強和鞏固療效。
兩腳開立與肩同寬,或坐或站使上身正直,兩手先側平舉,再慢慢立腕,可以是掌形,也可以是拳形;
雙手手腕同時由內往外轉300下,再由外往內轉300下,每轉儘量周全圓滿,緩緩轉動。
轉動腳腕:增強器官功能,不淤阻
腳腕是足三陰經和足三陽經共同穿過的部位,腳腕處分佈的主要穴位有崑崙、申脈、金門、丘虛、解溪、中封、商丘、太溪等。
▲ 腳腕經絡穴位圖
轉動腳腕,等於刺激了十二正經的一半經脈,有益於增強全身各個系統器官的功能。如:
點擊關注下方公眾號
接收每天氫療知識吧
-
太溪穴是腎經原穴,補腎功能強大;
-
崑崙穴可用於頭痛、腰痛和高血壓;
-
商丘穴可以對付腸胃疾病;
-
中封穴可疏肝理氣,對付兩肋疼痛。
站著時:可一隻腳支撐身體,另一隻踮起腳尖,順逆時針各旋轉300下。
坐著時:上身直,腳腕由內往外轉300下,再由外往內轉300下;
躺著時:上身直,膝蓋微彎易著力,腳腕由內往外轉300下,再由外往內轉300下;
轉腳腕的方法,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選擇三個中的一個來做就可以了。
腦梗、心梗、動脈硬化都是因為“堵”這一個字!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方法,雖然簡單,但長久堅持,就可以打通血管、舒活經絡,解決“堵”的問題!
學會轉動手腕、腳腕這兩招,血管通暢,氣血、經絡不堵,人才能長壽,值得傳閱!
提醒: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並非適合所有人群,建議在醫師的指導下調理。
(放到您圈子裡,朋友們會感激您)

先收藏,再發給關心的人,
多一個人看到,就多一份健康!
先收藏,再發給關心的人,
多一個人看到,就多一份健康!
通知:視頻前面讓大家抓狂的廣告由微信自動添加,不受小編控制,請大家諒解
(放到你圈子裡,朋友們會感激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