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作為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被譽為“人體發動機”。
具體來說,心臟能夠推動血液流動,向器官、組織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應氧和各種營養物質,並帶走代謝的終產物。
而在生活中,大家都會遇到不少關於“心臟病”的問題,今天就來聊聊——
做心電圖,能查出心臟病嗎?
不一定!
簡單來說,做心電圖檢查時,貼在我們體表胸前和四肢上的電極可以描記心臟的電活動。這個記錄出來的圖形就叫心電圖。
當患者做心電圖時,恰好心臟病發作,那麼心電圖可以記錄到不正常的圖形,從而提示患有心臟病。
但有時異常情況持續時間很短,醫生很難及時、恰巧抓住犯病時的心電圖。心電圖就會呈現假陰性,即描記出正常心電圖。
因此,對於有胸悶、胸痛、心悸等不適症狀的患者,即使心電圖正常,也需儘早到心內科門診進行詳細的檢查,以瞭解心臟是否存在異常。
此外,心電圖出現異常,也不等於有心臟病。
有時候,心電圖改變屬於非特異性的改變,也就是說沒有任何臨床意義,只需要患者在不適時隨診、定期複查即可。
總覺得心慌,是心臟病嗎?
不一定!
“心慌”的確是心臟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常見於心功能不全或者心律失常。
但也有一些不是心臟的問題,譬如貧血、甲亢,也會有心慌表現,這些問題沒有及時處理,也會影響心臟功能。
此外,還有一些心慌,其實與心臟關係不大,譬如抑鬱症、更年期綜合徵或是勞累、憂慮、失眠、壓力大等,這一類心慌通常查不出問題,但自己感覺很不好。
因此,如果你出現了心慌的症狀,可以結合上述談到的原因,看看是否還有心慌以外的表現,再去醫院進行針對性檢查處理。
安裝了心臟支架,可以運動嗎?
部分患者對支架術後的運動,有很多顧慮。
事實上,想要維持血管通暢,運動這項康復措施“性價比最高”。
美國梅奧醫學中心一項納入2395例患者的研究發現,和不參與心臟康復患者對比,參與者的總死亡率降低45%,心血管病死亡率降低31%。
接下來給支架術後患者幾個運動的建議——
①出院後1個月內
這個階段建議患者以步行為主,且運動量以能適應為宜。
比如,感覺鍛鍊後有微汗、輕鬆愉快、食慾和睡眠良好;稍感疲勞、肌肉痠痛,但休息後可消失。
②出院1個月後
根據自身的耐受能力,在經運動風險評估後逐漸增加有氧運動和其他運動。
推薦運動:
○有氧運動:步行、快步走、慢跑、登山、游泳、騎自行車等。
○抗阻運動:俯臥撐、蹲馬步、槓鈴、啞鈴、彈力帶等。
○柔韌性運動:太極、武術、八段錦、廣播體操、廣場舞等。
○神經肌肉訓練:太極拳、蛇形走、單腿站立、直線走等。
注意:有氧運動是基礎和主要內容,應持之以恆,每週3~5次,最好每天堅持,其他類型運動每週2~3次,隔天交替進行。總運動時間從10分鐘開始,逐漸增加並維持在30~60分鐘。
最後要提醒各位患者,在運動中,若出現胸痛、頭昏目眩、過度勞累、氣短、出汗過多、噁心嘔吐以及脈搏不規則等,應馬上停止運動。停止運動後上述症狀仍持續,停止運動5~6 分鐘後,心率仍增加,應到醫院急診就診。
本文配圖均來源於壹圖網。
-《中國家庭醫生》雜誌社新媒體中心原創出品 –
願您身體越來越棒!
編輯:西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