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兩年前,4月24日晚的海花島上,11個來自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少年組成了內娛第一個國際限定團INTO1。當時,內娛限定團已經走到了第四個年頭,但因為其成員的多元性與定位的特殊性,INTO1還是帶給了內娛很大的新鮮感,也引發了圈內人的眾多期待。
其後兩年大環境變化,INTO1在種種不確定中摸索發展,帶來了一些驚喜,但也無法避免地留下了一些遺憾。
最大的遺憾莫過於舞臺的缺乏。不過趕在限定期內,他們還是實現了與海外粉絲的約定——辦了泰國演唱會、日本見面會。以國際男團的身份實現“出海”,也讓INTO1不虛此名地完成了國際男團的使命,給其最後的旅程畫上了有所交待的完美句號。
回顧不算漫長卻可稱絢爛的內娛限定團歷史,INTO1絕對是一個獨特的存在。不僅因為它是最後一個正式成立與解散的限定團,更因為放眼望去,內娛以往的組合團體中,沒有一個團能像INTO1一樣,嘗試併成功打開更大的格局,帶著文化使命著眼於世界的舞臺與受眾。
這是由INTO1成員的獨特性決定的。11個人國籍多元且文化差異極大,去運營這樣一個團,在內娛也是史無前例,“就像是在做一個大型實驗性藝術品。”INTO1的經紀運營負責人龍瓏如此形容。
而無論你怎樣去給過去兩年的INTO1作定論,都不可否認INTO1國際化運營的努力與嘗試,為內娛團體組合走向世界提供了難能可貴的經驗。
“我們一開始對INTO1的定位是立足於本土文化去成長的團體,希望它能夠更多地融合中國元素與流行文化。”INTO1的經紀運營負責人龍瓏向硬糖君透露。
這樣的目標也影響了INTO1的很多成員,初出茅廬的少年看問題的方式逐漸全面。對工作人員來說更是如此,運營INTO1所承載的責任更重,需要從不同維度思考問題。
在泰國、日本的演唱會上,INTO1的11個少年已褪去初相見時的青澀,成長為彼此最親密的夥伴與兄弟。而最初的他們,面臨的困難遠比想象中大。外國成員與中國成員、中國工作人員,不僅面臨著語言上的障礙,還有很多工作與生活方式、文化差異上所帶來的不便。
面對語言的問題,外國成員並非簡單地依靠翻譯,而是對自己提出了更高要求。他們想要快速學會中文並適應中國的工作環境,他們希望能做到在任何環境裡,都儘量使用中文。所以,工作人員不僅需要完成所有活動資料的三國語言翻譯,還需要隨時隨地化身語言老師因材施教。
正因如此,即使一開始有語言障礙,INTO1與工作人員仍然保持了高頻次溝通,每一個工作規則的制定都要經過共同討論。
相較於內娛其他組合團體,少年成長於既定的規則中,很少去質疑什麼,而INTO1的規則卻都是成員自己和工作人員一起定的。因為他們過去有著不同國家的生活方式與工作規則,工作人員需要先讓他們從“不理解”到“理解”,再一起商討解決方案。
某種意義上,INTO1就像一個小型文化交流的“外語角”。我們可以從INTO1最新的採訪中看到,贊多、力丸、米卡、高卿塵、尹浩宇五位外國成員的中文進步神速,已經可以流暢自如地接受中文采訪。
INTO1在溝通上的高強度碰撞與融合更體現在音樂上。他們的作品幾乎都是融入11個人的想法,實現了難能可貴的男團“共創生態”:
從小鑽研中國舞的劉宇會在中國元素上給出很多有價值的意見;日本舞者出身的贊多、力丸會在團體的編舞上出謀劃策;在音樂領域有優勢的米卡、伯遠、張嘉元、AK劉彰分別會在低音、高音、吉他、RAP等不同領域提出見解;有過表演經驗的高卿塵、尹浩宇、周柯宇則會在鏡頭視覺呈現上提供經驗建議。而綜藝感比較強的高卿塵、林墨、張嘉元還會時常負責調節氛圍,激發害羞的隊友創作和表現。
“最初我們在音樂上企劃出“INTO1’S WONDERLAND”,就是希望所有喜歡INTO1的人與我們的音樂一起,共同構建一個獨特的屬於INTO1的世界。”
龍瓏透露,INTO1的所有音樂一直延續著這樣的概念打造。《風暴眼》所代表的“海”、《萬里》所以代表的“陸”、《沖天志》所代表的“空”,象徵著INTO1就像是大自然的水滴,從四面八方聚到一起,匯入大海、落入大地、升入天空,完成了自我循環、實現了自我價值。
而最後的最後,《就這樣長大》為INTO1的音樂旅程畫上了句號。
運營“出海”,當然不是簡單地開通海外社交賬號就好。“我們是想讓海外粉絲能感受到,即使暫時無法見面,但是從來沒有忘記過大家。”龍瓏告訴硬糖君,INTO1的粉絲官方FUNCLUB應用weecho,在開發之初,經紀團隊就與其內容部共同制定了海外計劃,並一直在根據形勢調整計劃。
INTO1成員也一直在積極出謀劃策。外籍成員熱情分享自己的海外社交媒體經驗,不斷讓社交賬號變得更local。中國成員則會在發佈自己物料時,充分考慮到各地文化差異,思考問題更全面、視野也更加開闊。
“11個人慢慢地變成熟了,會不自覺站在一個更高的維度,思考自己的作品是不是要承擔一個文化輸出的責任。”龍瓏欣慰地告訴硬糖君,這可能就是隻有做國際團才會帶來的成長。
這兩年間,因為大環境的原因,一些海外的活動受到很大的影響。但為了彌補海外粉絲的“相思之苦”,團隊策劃了面向海外的線上視頻籤售會與海外展覽,將INTO1國內最新的舞臺服裝、道具等物料呈現到海外粉絲眼前。
即使因客觀環境“出海”受阻,INTO1也一直在嘗試輸出中國文化、影響世界粉絲。“我們希望INTO1不只是一個唱跳組合,更是當代年輕人的代表與發聲者,它可以承載更多的文化價值。”龍瓏反覆強調,她與INTO1成員都希望做到:不是以藝人或偶像身份,而是以文藝從業者身份,跟別的工作一樣踏實工作、通過勞動創造出真正社會價值。
“聯繫INTO1的工作很多,但我們選擇了為文化公益發聲。”龍瓏透露,經紀部綜合考慮篩選了INTO1的工作。比如,我們看到INTO1外國成員擔任了“三星堆文化國際推廣體驗官”,用歌曲《古蜀迴響》講述了三星堆文物的故事;集體演繹了冬奧會和殘奧會歌曲《新時代冬奧運》。
在INTO1的專輯《萬里》中,“國風”不是被用作片面的符號,而是融入了每首歌的創作背景與故事裡。尤其是,唱響舞獅文化的《點睛》獲得了圈內廣泛肯定。紀錄片《音途萬里》則記錄了整張專輯在全國各地的採風,以及由此創作出融入豐富中國元素的歌曲全過程。
不僅是音樂,INTO1成員之間的文化交流,已經無縫融入到了他們生活的每個點滴。劉宇會教大家書法、扇子舞、京劇,科普漢服文化,外國成員體驗了傣族舞、蒙古舞、飛天舞等各種中國舞蹈。為了緩解大家疲勞,中國成員還時常帶著外國成員去採耳、推拿等等,體驗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每一個成員在舞臺之外的日常角落裡,擁有了更多的同頻共處時光。
“這兩年相處下來,他們11個人最大的共同感觸是,在整個世界都擁有了家人。”龍瓏透露,這次INTO1去泰國、日本開巡演,中國成員來到了陌生的國度,但因為有熟悉的兄弟帶著吃喝玩樂,完全沒有異地感。
而這兩年裡,外國成員在中國也一直感受著“家人”陪伴的溫暖。過春節的時候,劉宇媽媽專程從安徽飛到北京,張羅了一大桌年夜飯,讓INTO1的外國成員們體驗包餃子、看春晚,過了一個年味十足的中國年。
而且,有時團內的“中國元素”也會觸發各種有趣的延伸。比如,外國成員不僅學會了中文,還學會了張嘉元的東北話、劉宇的安徽話、林墨的重慶話、伯遠的貴州話。
“有很多事,他們是沒辦法一個人去實現的,比如萬人演唱會。但因為INTO1,他們實現了共同的願望。”在龍瓏看來,INTO1這種如家人般團結的氛圍,也是所有“創系”限定團的共同傳承。
從火箭少女101、R1SE、硬糖少女303到INTO1,他們都是在兩年間,生活在一起,工作在一起,最後成長為一個彼此之間相互依賴的團體。
我們時常討論限定團飛速成長帶來的“趕工”問題,但必須承認少年人之間的情感並非速食。有過海外團體運營經驗的龍瓏告訴硬糖君,通常來說,一個普通團體組合需要5-7年的時間成長,然後才會收穫成果。而一個限定團,需要把一切壓縮在2年內,完成飛速成長。
“工作人員與INTO1的成員一樣,每天都在被時間追著走。”龍瓏感慨道。遺憾是不可避免,但他們做到了,在有限的時間內拼盡所能、珍惜彼此。
創系家族的團體,就是在時間的壓力中成長,以最快的速度練齊舞步,又以其樂融融的“團魂”給內娛帶來一抹色彩。最重要的是,即使受環境影響,“創系”團體始終保持著“永不放棄”的精神。
四年期間,和騰訊視頻一同推動著“創”系前進的哇唧唧哇,始終堅持在新的時代環境下,對限定團的定位與精神內核進行新的探索,逐步讓限定團跳出了最初的粉絲文化圈層,進階為擁有國際化視野的中國文化輸出代表。
必須承認,在和騰訊視頻四年共同締造的“創”系歷史裡,哇唧唧哇對INTO1的運營是極具實驗性的。雖然它是內娛的最後一個限定團,但其首創“出海”精神絕對值得濃墨重彩記上一筆,也留下了很多值得借鑑的國際化運營經驗。
儘管過程沒有完全順遂,幸而所有人都從未放棄,INTO1最終以泰國演唱會、日本見面會不負國際男團之名。而它所留給內娛的,關於“文化融合、內容出海、熱血拼搏”等詞彙的註解,也終將會被時代銘刻下一個完美的答案。
21 CN 看薦 | U C頭條 | 搜狐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