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熟是個很好的定義,
少一分便天真,多一分便世故。
經歷4個月的時間,騰訊視頻《半熟戀人》第二季(後文簡稱《半熟戀人2》迎來了大結局——節目中的各組cp“塵埃落定”,但是後勁十足。不論是留下遺憾的老孟和寶兒、三水和三火,還是攜手繼續的天超和圓兒、老孫和老餘,這群30+的“半熟戀人”,留給觀眾的不僅有細水長流的感動,還有對自身愛情觀、生活觀的映射。
與傳統意義上冒著粉紅泡泡的戀綜不同,《半熟戀人2》更像是一部都市情感的浮世繪,解答的是許多30+青年對於愛的能力和愛的方式的困惑。親密關係裡,如何平衡自我意識和分寸感,如何學會表達和麵對錶達,如何理性思考和感性認知,都成了節目中的一個個課題。
某種程度上,《半熟戀人2》是價值先行的:它不依賴劇本和反轉,也未強調爽感和煽情,更多的是探討和思考。這種思考,建立在豐富人群切面上,也建立在真實、接地氣的嘉賓相處上。
迴歸普世的情感共鳴,展現真實的情感困惑,探討多維度的戀愛觀點,是節目的初心,也是另一種創新。
輕熟齡都市戀愛的浮世繪
為什麼《半熟戀人2》能以獨特的節目氣質出圈?從定位之初便可見一斑。“30+”,是節目的差異特質,也是它能成功突圍的原因之一。
輕熟齡的都市男女,生活和工作都來到相對穩定的階段,他們的愛情觀和表達方式也有了定式。同時,這群人又是在忙碌之中最難以“享受”戀愛的人,不論是工作疲憊還是生活掣肘,無時無刻不影響著他們的戀愛觀念。
這就是半熟的戀人們。節目裡,嘉賓的職業涵蓋都市白領群的幾種代表,金融、法律、媒體、IT……每個人的職業不同、經歷不同,由此衍生出的觀念和習慣也尤其不同。在這些不同之中,嘉賓們的磨合、矛盾和兼容,成了節目的亮點,也為許多觀眾提供了借鑑和參考。
看著嘉賓們成長,觀眾也跟著學習和調整自己愛的能力:老孫和老餘,他們的邊界感和覺察能力令人如沐春風,對於異地問題、未來計劃的溝通也十分成熟;老孟和寶兒,從一見鍾情到理性思考,關於“愛中的自己”的問題觸動了很多年輕人;天超和圓兒,是一堂打開自己、互相磨合的課程,尤其是圓兒逐漸打開心扉的過程,像極了許多對愛有恐懼、有擔憂的都市人的尋愛之路;三水和三火,教會大家有時候放手也是一種成長和學習,結尾時三水回頭的凝望,也讓觀眾看到了這一對都在彼此瞭解中變成了更好的自己……可以說,每位嘉賓面對的問題和困境,都是他們完善“愛的人格”的必經之路,其本質都是為了找到最適合、最自然的戀愛狀態。
親密關係本身就是一門複雜的學問,而輕熟齡的親密關係,可能更是超出了兩個人的世界,有婚姻、家庭、工作、社交等等多方面的考量。這些嘉賓真實的互動,讓觀眾看到了都市男女的現狀,產生了不同層面的共鳴。
節目播出時,分寸感、成熟、果敢、溝通等詞成為觀眾對嘉賓們的評價,這與傳統意義上的以“猜心”“競爭”“反轉”為噱頭的戀綜截然不同。盧曼說愛情是概率極低的關係,它很重要的,但又非常難。真正長久的愛情,往往是感性與理性的雙重疊加,這既需要真實的表達,又需要智慧的表達。節目裡的每一個嘉賓,都是在學習這種表達,生活裡的每一個人同樣如此。
可以說,去劇本化,添生活化,是《半熟戀人2》的風格所在,也是它能引發觀眾思考的原因所在。
延時滿足的質感,讓IP更加飽滿
除開節目立意和嘉賓表現,《半熟戀人》系列的突圍,也來源於行業革新意識。這種意識,尤其體現在製作之上。以戀綜節目為例,行業經歷了熱鬧非凡的亮燈互選,經歷了噱頭十足的劇本時代,觀眾在審美疲勞的同時,也逐漸體會到喧鬧過後的空虛。過去,許多戀愛綜藝建立在“荷爾蒙”的基礎上,嘉賓圖個臉熟,觀眾看個眼熱,到最後往往是什麼也沒有留下。
隨著時間推移,大眾有了更加理性和辯證的審美,戀綜的製作模式與製作理念也必須隨之發生調整。顯然,騰訊視頻在《半熟戀人》系列的操作上,更有慢綜藝的意味,不論是敘事拍攝的邏輯上,還是對場景、環節的設置上,都更加以人為本,以人與人相識相知的自然狀態為本。這種操作,不會有瞬間的花火,但是具有延時滿足的力量,體現的是更為開放、更有人文關懷的意識。
一個很明顯的案例,在節目的大結局,觀眾看到不僅在男女之間有了情感的鏈接,女孩與女孩、男孩與男孩之間也都建立起深厚的友誼。這種感情已經超越了戀綜的範疇,有著更為廣義的“人的關係”的窺見。就像大結局裡讓幾個女生落淚的那首歌唱的:“遇見你,是最美麗的意外。”
因此,觀眾才會在更多角度看到自身,或者是尋找到自身。這種共鳴不僅來自於一個個情感事件的衝擊,或者是對嘉賓們的處理方式的認同,而是對人類最本質的情緒的共鳴。這也讓《半熟戀人》這個IP更加飽滿,更加接地氣。
一檔成功節目,該有它的社會價值
如今,大眾對一檔節目的要求已不只侷限於娛樂價值和商業價值,社會價值也成為一項考核指標。
工作和生活上的壓力,讓單身青年的焦慮加深,也造成了許多人缺少愛的動力和能力,這逐漸形成一種兩性關係的惡性循環。《半熟戀人2》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努力為輕熟齡人群探索新的視野,尋找解決之道。每一次“坦白局”,看似是嘉賓個人的故事,背後也融合了千千萬萬人的故事。一檔節目未必能給所有人一個明確的答案,但至少可以為許多人拓寬思路,瞭解自己。因此,《半熟戀人2》才在同類型節目都不斷往年輕化發展時另闢蹊徑,體現出了不一樣的社會價值。
就像觀察員熊浩在最後一期節目裡說的,半熟是個很好的定義,少一分便天真,多一分便世故,這個年齡段能讓人對完美的理解更寬闊一點,也能讓人對情感的理解更豐富一些。嗑糖看戲也許是一檔戀綜好看的標配,但一定不是節目最重要的輸出,能讓人有所思,有所自省,也許更為重要。
從這個角度看,《半熟戀人2》其實是在用真實、成熟但直接的形式,為大眾講述了一個自我但不失優雅的戀愛故事。在這些故事中,觀眾是旁觀者也是參與者,是見證者也是學習者,大家在代入情緒的同時,也是在思考著自己的人生觀和戀愛觀,審視自己的愛情哲學與愛的人格,從而找到那個值得愛和被愛的自己。
關注人民文娛
點一下你會更好看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