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鬍子對男人來說,真的有那麼“億點點”麻煩。
不僅每天都要佔用懶覺時間,手抖了容易把下巴刮破,來來回回也可能刮不乾淨……很容易皮膚髮紅、漏掉幾根鬍子顯得不乾淨、不清爽。
但如果是鬍子下面又出現了一根怎麼都刮不掉的鬍子呢?
鬍子下面長了一根“鬍子”
不僅越來越長,還會動
春季,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皮膚科門診迎來了一波就診高峰。
“醫生,我的鬍子下面怎麼會還有一根鬍子?還自己會移動換位置?”近日,30歲的小王走進了高哲主治醫師的診室。
鬍子下面的鬍子?
小王抬起下巴指著一根3、4cm長的“黑線”說,其實自己1年前就發現了這根“鬍子”,那時它還沒那麼長。雖然感覺奇怪,但在“鬍子”長在下巴的鬍鬚下面不太明顯,也不痛不癢,他便只當是還沒長出來的“鬍子”而已。
“平時工作比較忙,刮鬍子也比較潦草,直到昨天刮鬍子有點痛,才注意到這根‘鬍子’在皮膚下面越來越長,還有些凸起”。
高哲仔細詢問後發現,小王長“鬍子”部位除經常使用電動剃鬚刀外,並沒有無接觸特殊物品,也沒有外傷史。
這“鬍子”究竟是什麼?通過皮膚鏡檢查發現,這根“鬍子”的根部緊緊嵌在小王的皮膚裡,是罕見的“皮膚毛髮移行疹”(cutaneous pili migrans)。
原來是少見的皮膚病,
全球僅報道近40例,
亞洲人相對更易發
明確診斷後,高哲為小王進行了處理。
雖然是少見的疾病,但它的治療相對比較簡單。大多數取出毛髮即可痊癒,內生性毛髮移行的患者個別有復發,需要予手術切除或破壞受累毛囊。
高哲醫師在為小王進行局部碘伏消毒後用注射器針頭從根部把毛幹挑出,再用鑷子拔出毛髮並再次進行消毒,就基本完成了治療。小王的下巴也基本恢復正常了。
毛髮被挑出後 醫院供圖
“為什麼我的鬍子下面還會長‘鬍子’呢?”
高哲介紹,⽪膚⽑發移⾏疹是⼀種少⻅的⽪膚疾病,1957年⾸次報道1例由⽑⼲在⼈體⽪膚淺層移⾏所致的匍⾏疹樣損害,⾄今全球報道近40例,國內報道10餘例。
目前,它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一般認為外源性(自體其他部位或他人、動物)毛幹於外力等因素刺入表皮或毛髮逆行性進入皮膚,隨後隨著毛髮生長繼續線性移動所致。
高哲主治醫師在門診 醫院供圖
另外,大多數病例報告來自東亞國家。這是因為,與所有其他民族相比,亞洲⼈種的⽑發橫斷⾯更⼤、更直、更堅硬有關,以⾄於其更容易嵌⼊⽪膚內。
家中有孩子需注意
皮膚如有異樣,
建議就醫進行專業診斷
根據相關報道,皮膚毛髮移行疹可發生在包括腳踝、腳底、腳趾、乳房、臉頰、頸部、下巴和腹部等部位,成人以面頸部多發,兒童以足部多發。患者年齡從 6 個月至 58 歲不等,病程2天至數年不等。
當皮膚較脆弱、皮膚有創口及毛髮殘端尖銳時,會增加皮膚毛髮移行疹出現的概率。
所以,高哲建議男性在剃鬚時,應避免過度刺激或習慣性拉扯鬍子。若家中有兒童,應避免共用毛巾、赤腳穿鞋行走,及時穿襪子、清潔家中床面上殘餘毛髮,避免毛髮刺入足部或其他部位的皮膚。
那由“黑線”“紅線”引起的刺痛感、紅腫或其他不適就是皮膚毛髮移行疹嗎?可以自行處理麼?
高哲解釋,在門診中,醫生還還需要通過症狀、皮膚鏡檢查結果與指間藏毛竇、皮膚幼蟲移行症等疾病進行區分。
皮膚幼蟲移行症多由線蟲、吸蟲的幼蟲、蠅蛆、人型癤蟎等引起,多有疫區居住史或疫水接觸史,伴有較劇烈瘙癢及皮膚炎症,需要進行驅蟲等綜合治療,從而緩解症狀和減少繼發性細菌感染的可能性。
指間藏毛竇,可以說是“罕見的職業病”,通常患者都是理髮師,是由毛髮插入指尖皮膚所致。
因為治療方法大不同,如果市民朋友在自己皮膚髮現有異樣,還是建議及時詢問醫生,進行專業診斷後進行處理。
橙柿互動·都市快報 記者 金晶
通訊員 徐思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