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傷春悲秋”,春天人的情緒容易敏感。加上天氣變幻莫測,忽冷忽熱,最易引起情緒問題及身體不適。
比如,有些朋友忽然變得很脆弱,多愁善感;有的則情緒抑鬱,愁眉不展,有的則脾氣暴躁,一言不合就生氣;還有的經常失眠,躺床上思緒混亂又停不下來;或者睡後易醒,噩夢連連……
這種春日常見的問題,跟古醫書中的“髒躁”的症狀十分相近。
“婦人髒躁,喜悲傷欲哭,象如神靈所作,數欠伸,甘麥大棗湯主之。”——《金匱要略》
“髒躁”,是說女子五臟六腑躁動不安,功能亢奮。主要是因為陰血虧虛加營養不繼,導致臟腑機能不得不強行調動起來,以作維持。
就像一架機器缺少動力和潤滑油,還要強行開機、運轉,自然會噪音不停,擾亂心神,久而久之則會帶來一些問題如:
精神憂鬱、煩躁不寧、喜怒無常,遇上一點小事心裡就犯堵,失眠多夢,沒事就喜歡哀聲嘆氣。
《黃帝內經》曰:“氣血陰陽俱不足,調以甘藥”。這時候,一碗清和甘甜的甘麥大棗湯,就可以喝起來了。
春日肝氣旺盛,肝血被消耗,血虛則生燥,人很容易無法靜下來,煩躁失眠問題會湧現。
甘麥大棗湯是針對這種情況的通過養肝血、補脾胃、安心神讓你情緒穩定、睡個好覺的經典方。
兩千多年前,醫聖張仲景創下了一道千古名方:甘麥大棗湯。
方子僅有三味——甘草、小麥、大棗,卻有著神奇的療效。千百年來,用這個方子治好的病例不計其數,現在仍被廣泛應用。
組方簡單且藥食同源,口感又很清甜,常有人覺得它似藥非藥。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它的效果確實很好。
在這個方子裡,最重要就是小麥——注意,古方使用的是淮小麥,並非浮小麥。
淮小麥是一味藥食同源的中藥,性味甘涼,主要入心經,也入脾、腎經,以養心補脾、安神助眠為長,還有斂汗、止汗、益氣、除熱等作用。
除了養心,還益肝。《名醫別錄》載其能“養肝氣”,為君藥,可補心養肝。安神除煩,還有斂汗、止汗、益氣、除熱等作用。
其次是甘草,甘草擅長補中益氣,調和脾胃;其甘味可以柔肝緩急,有助於緩解煩躁情緒。且藥性平和,能夠調和諸藥。
最後是大棗,大棗的皮是紅色的,紅色入心,可以養心血,安心神,還可以調和脾胃。
麥養肝氣,心肝為母子相生之髒,故小麥、大棗同用,心肝皆養,並甘草以和中緩急,補養心氣。——《別錄》
總的看來,甘麥大棗湯屬滋養安神劑,重用小麥補心養肝,配以甘草和大棗益氣和中、潤燥緩急。
這三味均甘潤平補,同調心、肝、脾三髒,起到養心安神、和中緩急之功。
瞭解了功效,也就明白為何甘麥大棗湯能調節情緒和失眠了。
在《金匱要略》中,記載了它的原方:
甘草三兩、小麥一升、大棗十枚。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溫分三服。
這個個方子很平和,三味均是藥食同源的,平和之極。並且味道清甜,溫中和緩,國醫大師鄧鐵濤也贊它是一張驗、便、廉的好方子。
好方子自然須得好材料來保證功效。
平時去藥店買藥時,很多朋友難分優劣。再加上生活忙碌,大多無暇煎煮。
為方便大家,小編精選了一款甘麥大棗茶,它的功效與甘麥大棗湯一樣,且使用起來更方便。
點擊圖片,瞭解甘麥大棗湯👆
所選原料均來自道地產區:河北小麥、寧夏甘草、新疆大棗。茶包中按照原方配比,滲透融合,互為補益。
泡水後溶解快速,即衝即飲。
茶湯是清甜可口,聞起來既有小麥的清香也有大棗厚實的甜香氣,不僅安神且調和脾胃。
兼顧治病與愈人,是一味可使心神迴歸身體的安神湯。
感覺壓力大、精神緊張、憂鬱、焦慮,可以在飯後沖泡上一杯,讓起伏的心神得以和緩安定。
輾轉反側難入睡、多夢易醒的人,在睡前喝上一杯,安撫一下躁動不安的心神,會有個好睡眠。
-
平時壓力大、精神緊張、憂鬱、長期睡眠不好的人 -
產後情緒壓力大、生理期前情緒波動較大的女性 -
經常情緒不穩、失眠、潮熱、出汗的更年期女性 -
多動、經常擠眉弄眼、注意力不集中的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