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醫治”久喘”,遣方用藥有細節

中醫書友會
第3422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

I導讀:所謂“外不治癬,內不治喘。對於癬和喘,我們治療起來心裡往往沒有底,治療效果也不穩定。近現代著名中醫學家王文鼎老,對於慢性哮喘有著自己獨到的治療經驗,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王老診治新、舊哮喘的思路~

點擊文章底部右下角【點贊】【在看】
建立深度閱讀(友誼)關係

哮喘治療經驗瑣談

作者/王文鼎;整理/李興培

哮喘有新、久、虛、實之分。新喘、實喘責之於肺,有邪為實;久喘、虛喘責之於腎,無邪為虛。初起多系感寒而發,急則當治其標。


一、初起哮喘證治


對脈促數而喘者輕則半夏厚朴湯加減,重則越婢術夏湯增損(麻黃、生石膏、半夏、炙甘草、白朮、生薑、大棗、厚朴、細辛、五味子);胸腹脹滿者厚朴麻黃湯主之;痰飲較甚,喉間痰曳如水雞聲者,射干麻黃湯甚佳;寒包火者,逕用麻杏甘石湯或白果定喘湯;兼煩躁者,大青龍加重石膏;表寒裡飲咳唾白色泡沫狀痰,小青龍湯最為合拍。


惟以上方劑中,舉凡(幹或生)姜、(細)辛、(五)味(子)配伍並用者,三藥一定要等重量。若擔心細辛量大,小量投服之,則其效立減。所謂“辛不過錢”之說,係指細辛入散劑而言,複方湯劑內每服酌用細辛6-9克,煎取日2~3次分服,多無大礙,反具頓挫病勢之殊功。治病一定要考慮到病機和藥物的升降開闔,仲景方中姜、辛、味的配伍,提供了範例。


二、中期哮喘證治


及至哮喘中期,有虛有實,即本虛標實。此時三拗湯、大小青龍湯及射干麻黃湯均不相宜,後世人參定喘湯、人參麻黃湯皆標本同治之方,不過均偏重在氣虛者。


久病喘促之發,已不受季節氣候之影響。但見脈上部浮數,下部兩尺沉細,為上盛下虛,以下虛為主。治宜大補肺氣、納氣歸腎。


予全真一氣湯蛻化方:人參30-60克,熟地30克,山萸肉12克,麥冬15克,五味子3克,懷牛膝10克,白芥子6克,生薑5片。

餘曾用此方治癒或控制多例此型遠年哮喘患者,如一位年僅20歲,病程17年的女性支氣管哮喘患者,經此方治療月餘,竟獲近期控制之良好療效。餘認為,人參小劑量應用其性上浮,大劑量應用則下沉。


半虛半實用人參定喘湯,乃人參與麻黃同用即此意。前人用人參每服達90克之多,我情用30-60克亦佳。《景嶽全書》用貞元飲(熟地120克,當歸21克,甘草12克),徐靈胎甚至主張用人參塊。但實證用此法,要犯虛虛實實之戒。


三、後期哮喘證治


後期痰如泉湧之哮喘,可用桂附地黃湯,以溫化痰飲,填補下元。久虛之體,每多中州運化失職,痰誕孳生不已。若不及時採取對應措施,漸至正氣虛甚,則腎水上泛,龍雷之火上亢,終至斃命。


後期肺脾腎俱虛之哮喘,人參、熟地既治其本,亦上好之化痰藥。久病暴喘,用蛤蚧尾0.2克研末,頓沖服,劫喘甚效。平素每日佐食蜜炙核桃35個,對治療虛喘頗有助益。


病情得以控制後(靜止期),根據祖國醫學理論,先投腎氣丸加沉香、五味子以納氣歸根;繼用脾腎同治法,即先後天並重,晨服五味異功散或六君子丸,晚服腎氣丸,以扶正培本,鞏固療效。

四、日常調養


“三分醫藥,七分調養”。哮喘亦概莫能外。一要知宜知避:預防感冒,以免外感引動內飲;鹽哮糖哮之人,要忌食糖、鹽。二要適其勞逸:過勞或久臥皆可傷氣,故須勞逸度;久哮之人,尤應遠房帷,以顧護本元。三要節其飲食:以清淡為佳,膏梁厚味足以導致溼熱,皆宜節制之。

↓點擊搜索關鍵詞,查看相關好文↓

治療哮喘,用中藥內服配合外敷
李克紹:治哮喘,抓住這四點(附兩首常用方)

版權聲明
  • 本文摘自《名老中醫醫話》丨作者/王文鼎丨薦稿/雲衝編輯/、思含
  • 本文版權歸權利人所有。僅供學習交流,請勿隨意試藥。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