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院長疑似誤診去世,我們才發現,這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騙局!

華西院長疑似誤診去世,我們才發現,這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騙局!

華西醫院經常被宣稱:“南有華西、北有協和,掛個號就能活,在化驗室門口打雜的都是博士。”         
然而不幸的是:

就如早前,華西四院的院長李曉松出差回來突感身體不適,疑為感冒。後在自家醫院治療,結果卻是心肌炎不幸去世。 
華西醫院事後解釋說院長得的不是感冒,而是心肌炎。 
李院長的去世,是讓人悲痛和惋惜的,但是惋惜之餘,不禁令人陷入沉思:
這是不是不就意味著,最開始的時候,是自我誤診了呢? 
頂尖醫學專家院長都能自我誤診,那麼普通患者呢?
此話題不便細談,大家深思之下自有答案
正文:
一直以來,有病就打吊瓶輸液,好像已經滲透到一些人的骨子裡,大家都覺得輸液好得快,方便又高效。
 
特別是中國的家長,從小喜歡給孩子輸液,卻忽略了其中的各種隱患。
 
那麼,輸液到底有哪些危害?來看四點:

01

之前,山東淄博發生了一件讓人心痛的事情。
 
4歲女孩辰辰,只因發燒37.5度,輸液致死!
 
據母親田女士回憶,當時辰辰出現輕微發熱症狀,帶她去治療,醫生測得體溫是37.5℃,並開了3瓶吊針。
 
輸液前,辰辰還能活蹦亂跳,誰知在第一個吊瓶未打完後,開始出現體溫上升、手腳冰涼、怕冷的症狀。
 
打完三隻吊瓶後,田女士抱著辰辰回家:
 
“那時孩子已經沒有力氣行走了,回到家後就說想睡覺。”
 
田女士告訴記者,辰辰躺下30分鐘左右,突然口鼻流血、嘴唇發紫。
 
即使第一時間撥打120緊急送往淄博市中心醫院,但醫生還是遺憾地告訴家長:
 
“孩子已經沒有心跳了。”
來源 | 齊魯晚報
事件爆出後,不少網友表示難以釋懷。
 
37.5℃這樣的低燒,真的需要輸液嗎?
 
作為中國人最常見的治療手段,輸液真的會危機生命嗎?
 
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一起來重新瞭解一下。
 
輸液,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02

/“吊瓶森林”氾濫,關於輸液的3大誤區/
在中國,一感冒就輸液,一發炎就輸液,似乎成了固定流程。
 
不管大人還是小孩,只要生病就輸液,就像吃飯睡覺一樣平常。

有人形容,醫院的輸液區總是人滿為患,吊管一根接一根,像一片“吊瓶森林”。
 
據中國安全注射聯盟統計,2009年我國醫療輸液104億瓶,平均每人8瓶,遠高於國際標準的2.5至3.3瓶。
 
很多患者都得了“輸液病”,他們過分相信輸液的療效,還因長期的盲目輸液,造成了種種誤區。
 ①  輸液=快點好  
 
不少人以為“打吊針,就能好得快”,所以無論什麼病,都想靠輸液加快治療速度。
 
實際上,人類絕大多數疾病,都是西藥治不好的!
 
 
“醫學上,無法治癒的疾病佔絕大多數,有些病因都不清楚,更不要說治癒了。
 
很多人認為感冒是西藥治好的,其實感冒都是人體自我抵抗力抗過的,你吃的那些西藥,都只能屏蔽感冒症狀,而無法真正治好感冒。
 
所以,現代醫學的治療手段,大都是針對症狀,而非真正的病因。根本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像我們常見的普通流感,病程一般5—7天,抵抗力差者,病程還會拉長。即使打針吃藥,也至少需要一週的恢復時間。
 
輸液好得快,只是表面現象,因為藥液直接輸入到血管內,隨著血液循環,直接被人體吸收,造成“好得快”的假象。
 
與此相反,真正輸液導致的不良反應,給患者帶來的風險更大。
 
2014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顯示,在發生藥品不良反應的給藥方式中,58.7%來自靜脈輸液。
 
常見的反應有發熱、紅疹、瘙癢、腫脹等過敏性反應,嚴重者還可能休克甚至死亡。
 
有人認為,輸液相當於一次小型手術,是公認最危險的給藥方式。
 
在很多西方國家,輸液是僅僅針對急救患者和重症病人的治療方法。
 
是否要輸液,應該由患者的臨床表現、藥物的特點和醫師的綜合判斷等等因素來決定,只有患者出現吞嚥困難、嚴重吸收障礙等情況,才應選擇靜脈注射。如果患者腸胃功能正常,口服藥物應是第一選擇。
 ②  輸液速度可以隨意調節  
 
輸一次液,少則一個小時,多則四五個小時,實在是煎熬。
 
有不少人為了趕時間,隨意調節輸液速度。
 
2017年1月,江西九江餘先生因中耳炎到醫院進行輸液治療。
 
按照常規速度,吊瓶至少要1小時才能完成,可餘先生在門診大廳坐著無聊,想早點回家吃飯,便自行調快了輸液速度。
 
半小時後,餘先生感到全身乏力、心跳加快、頭暈。
 
幸好護士及時趕來將輸液器取下,把他搬到床上休息。20分鐘後,餘先生身體終於恢復了正常。

生活中,絕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輸液過快的危害,甚至認為輸液速度是否調快,完全取決於時間緊不緊。
 
但也有少數人認為輸液應該越慢越好,一般不會自行調節。
 
實際上,這種做法危害極大。
 
曾有患者因自行調節輸液速度,將兩小時輸完的液體在40分鐘內完成,兩小時後全身抽搐、口吐白沫,險些身亡。”
 
輸液過快,易加重心臟負擔,引起心衰或肺水腫等不良反應。
 
但也不是說越慢越好,  
 ③  輸液補充營養,安全可靠  
 
每當季節轉換,得急性腸胃炎的患者一批接一批,每天上吐下瀉,感覺身體被掏空。
 
輸液,成了補充營養和水分的常用途徑。
 
但如果你認為,只是吊個葡萄糖而已,很安全,無毒副作用的話,可就大錯特錯了!
 
有位學者曾對一個生前經常輸液屍體進行解剖,發現僅僅是肺部,就有500多個肉芽腫和大量微血管堵塞。
 
經過研究分析,看似澄淨無汙染的吊瓶液體,含有大量塵埃粒子、玻璃屑、橡膠微粒以及活性炭顆粒、藥物結晶等。
 
輸液時,這些微粒會進入你的血液,在心、肺、腎等器官中沉積,就像水管裡有垃圾堵著一樣。
 
久而久之,沉積物會引發多種疾病,如微血管栓塞、肺氣腫、肺硬化等,嚴重的甚至會引發癌症。
 
除此之外,輸液需要對皮膚進行刺穿,如果藥液在生產或儲藏過程中被汙染,或者針刺部位皮膚沒有消毒好,就有可能讓病毒、病菌進入體內。
 
輕則引起局部發炎,重則病原體隨著血液擴散到全身,引起敗血症,甚至有生命危險。

03

/能吃藥不打針,輸液已成慢性殺手/
世界衛生組織曾提出,“能不吃藥不吃藥,可以口服不注射,可以肌肉注射不靜脈注射“的治療原則。
 
病情嚴重的,可由醫生診治後,根據病情決定是否輸液治療。
 


但這個醫學原則,在現實中卻是反向執行的。

調查顯示,我國70%以上的輸液為不必要輸液,90%的住院患者都會接受輸液治療,但其中超過95%的患者不知道濫用輸液和不安全注射的風險和危害。
 
據統計,我國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導致死亡的人數,更是高達40萬人以上。
 
多少人總把輸液當做靈丹妙藥。
 
殊不知,會把身體搞得越來越差。
 
前不久,32歲濟南市民丁女士飽受流感困擾,她的身邊,中招的人也不少。
 
臨近春節,是一年中最冷的階段,感冒、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也開始進入高發期。
 
以往不同的是,這波流感似乎特別難纏,不少人吃藥打針都不管用。
 
“已經連續輸液3天了,發燒還是反反覆覆,咳嗽,嗓子啞,太難受了。”兒童患病人數是成人兩倍
 
丁女士說,上週出差回來後,突然發燒到38℃,嗓子疼,渾身痠痛。
 
雖然平時身體抵抗力也不是很好,以前經常感冒,但每次都是輸一次液就好了。這一次,整整打了3天的針,還是不見好。
 
在醫院的輸液室,患者坐得滿滿當當。據當值護士說:
 
“這波流感,中招的成人和兒童都有,兒童大概是成人兩倍左右,門診一天來輸液的病人有200—300人。”
 
“有人已經來輸液十幾天了,還是沒好。”
 
在醫學上,當藥物、液體等進入人體後,一般是通過肝臟代謝及腎臟的排出體外。
 
長期輸液不僅會對肝、腎造成損害,好會造成免疫系統的抑制,減弱人體的正常防禦功能。
 
導致病越來越難好,到最後,甚至達到無藥可治的地步。
 
所以,動不動就輸液,就相當於一場慢性自殺。

04

/過度輸液,是“超級細菌”的溫床/
除了對個人身體的危害,過度輸液所造成的嚴重後果,還遠遠超出我們想象。
 
2010年10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通報了三起感染超級細菌病例。
 
其中,寧夏2例,為新生嬰兒,福建1例,為一位83歲的老人。
 
什麼是超級細菌?就是任何抗生素都對它不起作用,一旦碰上,就只有死路一條。
 
超級細菌的產生,正是由於抗生素濫用,使病菌迅速產生耐藥性。
比如過去一個病人用幾十單位的青黴素就能活命,現在相同病情,幾百萬單位的青黴素也沒有效果。
 
更可怕的是,一種抗生素從研發到普及,需要10年時間,而細菌的變異時間一般不到2年。
 
也就是說,一旦超級細菌氾濫,到了那個時候,繼續迷信抗生素等西藥、則面臨的就是一場死循環!
所以,大家在生病時一定不要盲目輸液,切忌圖一時之快而對身體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覺得此文不錯的朋友

記得點個【在看】

關注下方養生家園】

養生金方免費看

喜歡今天的文章,別忘點個“在看”並轉發給更多人看
點擊下方查看精彩好文

👉2023“新血壓標準”已公佈,不再是120/80,看看你在正常範圍嗎?

👉107歲沒三高,全靠一碗兩塊錢的它!人人可輕鬆複製~

👉馬上停止拿它做主食!損肝壞腎,引發痛風,“殺傷力”太大了

👉仝小林院士:治糖尿病,務必重視這味藥!

👉春季溼氣最重的30天來了!每天多做兩件事,溼氣“怕”得不敢來!

👉央視破解無癌村秘方:竟然只是一味常見藥!

更多健康知識請關注:

康健知識庫:關愛身體,預防疾病,分享最優質的健康知識,您身邊的健康專家!


想看更多視頻,可以關注我的視頻號。

我會在這裡分享更多養生、健身知識……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