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是新中國發展的轉折點,這一年,周總理、毛主席等一眾共和國的核心領導者相繼去世,人民政權一時被悲傷的陰雲籠罩,負面情緒瞬間蔓延至全國。更令人不安的是,以王洪文為首的幾人蠢蠢欲動,妄想非法接管最高權力,他們一旦成功,後果將不堪設想!
讓我們把時間撥回到1976年初,毛主席此時已經病得很嚴重了,多器官衰竭,基本失去了自主行動能力。周總理去世的時候,主席很想去參加老搭檔的追悼會,但因為行動不便,最終還是未能成行,只能在菊香書屋遙祭總理。到了當年中旬,主席的健康狀況愈發不好了,一直臥床靜養,王洪文、江青等人趁虛而入,隔斷了主席與外界的交往,其心思已經昭然若揭。
葉帥等人敏銳的察覺到了危險,於是開始提前佈局,準備“收拾”王洪文等人。當年9月,偉人溘然長逝,葉帥與軍委其他幹部立即做出反應,命令各地駐軍嚴守紀律,堅守崗位,沒有總參部的命令,不許擅動,否則嚴肅處理。與此同時,葉帥與華國鋒、汪東興等同志開始商議逮捕動盪背後的推手,儘快讓國家重回正軌。
此時尤太忠將軍正在內蒙古軍區任職,他在得知毛主席去世的消息後悲痛萬分,幾度落淚,可當時情況緊急,他沒有過多的時間宣洩感情,蘇聯還在北方虎視眈眈,國內的亂局也還沒有結束,他肩負著護邊、維穩的重任,一點也不能大意!他一面遵照軍委的指示,嚴格約束部隊,同時極力遏制動盪在軍中蔓延,誰要是敢胡說八道,按戰時紀律處理,絕不姑息!
陰謀集團被粉碎後,尤太忠第一時間發表聲明擁護黨中央和華國鋒同志,同時開始在軍區內部進行小規模的撥亂反正,力求儘快恢復正常的行政秩序。70年代末,他被調到成都軍區任職,後來又轉往廣州軍區工作,期間他極力支持鄧公推行經濟體制改革政策,同時也參與策劃了80年中期的裁軍活動,讓解放軍進入到一個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
說起來,尤太忠與鄧公算是“老相識”了,兩人早在抗戰時就是上下級關係,尤一直稱呼鄧公為“老政委”。解放戰爭時,尤在鄧公與劉帥的指揮下轉戰華中,先後數次大破國民黨軍,取得了驕人的戰果。動盪時期,鄧公三度受到迫害,一直鬱郁不得志,尤太忠聞訊後,親自上門看望他。
鄧公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之後,一直被慢性病困擾,時常住院療養,尤太忠很擔心老首長的身體狀況,三番兩次去醫院看望鄧公。1996年末,鄧公病重,次年不幸離世,尤太忠得到這個消息後沉默了許久。幾天後,他拖著病軀參加了鄧公的追悼會,並且對旁人透露,當初毛主席去世的時候所有部隊都是一級戰備響應,隨時準備上戰場,而鄧公去世,部隊是三級戰備響應,只比平時稍嚴格了一些。
這主要是因為毛主席去世的時候,國家正處於關鍵時期,只要一步走錯,就有可能墮入到深淵中,部隊在此時必須肩負起責任,隨時準備捍衛人民政權。而鄧公去世的時候,中國正在高速發展,處處歌舞昇平,百姓安居樂業,國內外的環境都比較安寧,幾乎沒有什麼危險,因此部隊也就不必浪費資源進行最高動員。
90年代中期,尤太忠退出現役,光榮離休,1998年因病離世。他與妻子育有4個子女,長子和次子少年成軍,前者在空軍部隊服役,主要做科研工作,後者在陸軍服役,曾在南京軍區擔任高幹,官至中將。長女在文藝上很有天賦,天生愛好文學,曾經寫過很多膾炙人口的文章,在文壇頗有名氣。次女是軍中綠花,後來嫁給了一位同樣出身革命家庭的青年才俊,二人的婚後生活十分幸福、和諧,惹人羨慕。
1976年對於中國來說極為關鍵,人民政權走到了歷史的十字路口,一旦走錯路,國家勢必會陷入到更加紛亂的局面中。危急關頭,以華國鋒同志為首的一大批老同志站了出來,力挽狂瀾,帶中國走出泥潭,步入一段康莊大道。鄧公執政後,果斷開啟改革,拉開了中華民族復興的大幕。時至今日,改革仍在繼續,中國未來必將以更加強盛的姿態屹立在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