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泡泡探店 | 爺爺輩的重慶槓子面,4元一碗還加蛋,老闆你虧不虧

白泡泡探店 | 爺爺輩的重慶槓子面,4元一碗還加蛋,老闆你虧不虧

重慶被譽為“小面之都”,麵館老闆數以萬計,劉一點大概是最賣力的一位。

你瞧,為了做好一碗手工面,劉一點正和一根約2米長、碗口粗的竹棒較勁。劉一點稱這根竹棒為槓子。槓子一頭固定於鐵環,另一頭,劉一點大半個身子壓上去,起起伏伏來回壓打數十分鐘,這100斤麵粉才能壓好。

劉一點正在用槓子壓面

你肯定想問,這樣的槓子面多少錢一碗?答案是:2兩小面4元錢,還加半個溏心滷蛋。

爺爺傳下來的槓子 

10日午間,江北鯉魚池的槓子麵館內早已坐滿食客。天氣晴好,好多食客以高凳為桌,矮凳為椅,直接坐在店外大口“呼面”。

店老闆劉一點本名為劉益,47歲,重慶石柱人。他開面館的法寶和底氣,就是手裡這根槓子。槓子是從劉益的爺爺手裡傳過來的,年齡比劉益還大。

上世紀50年代,劉益的爺爺在石柱經營一家賣泡粑和槓子面的小店,還有一個當地家喻戶曉的名號“劉泡粑”。

兜兜轉轉這些年,賣過牛肉餅、種過麥子、幹過美工的劉益,最後還是接下了這根槓子以及這份技藝,賣起了槓子面。

做好一碗槓子面不簡單。為了增加面的筋度和韌性,麵粉中還要添加鴨蛋、清明菜等天然食材,還要經歷和麵、揉麵、醒面等繁複工序。最費力氣的便是槓子壓面環節,長期如此下力,劉益的小手臂都比同等身材男性粗一大圈。

白泡泡試吃槓子面

2兩小面4元 還有蛋

在劉益忙碌的時段,我們也點了一碗槓子小面嚐鮮。付款時,其價格讓我們頗為震驚——一碗2兩小面,4元。

端上來的這碗麵更讓自詡“老饕”的攝影師也豎起大拇指:足量2兩,配菜是最近剛上市的藤藤菜,還一律加半個溏心滷蛋。

吃起來,麵條比平日吃的小面更粗,口感更筋道,口味麻辣但並不油膩。吃完一碗,攝影師直呼過癮,忍不住又加了一碗。

在重慶小面普遍2兩/8元的現下,這樣的面賣著會虧本嗎?中午1點半,我們終於和得了空的劉益聊起來。他說,4元一碗的小面是他推出的“惠民小面”,不賺錢,原因有兩個——一是惠民,二是攢口碑,讓更多人知道並走進自己的麵館。他還提到,4元小面絕不是一時噱頭,而是會一直賣下去。

通過菜單我們看到,小店還有雜醬麵、雞雜麵等選擇,價格則和其它麵館齊平

“為面而生”是承諾 也是理想 

下午2點,上午現壓的面已賣光,劉益給自己煮了碗小面吃,他給自己多加了勺辣椒。石柱紅做的油辣子有家鄉的味道,也算是對自己辛勞半天的犒賞。

“這家面好吃”“面好Q彈喲”“手工面真的很獨特”……一邊吃著面,劉益一邊用手機刷顧客關於自家店的評論,顧客的這些話讓他會心一笑。

斑駁的土木板搭建的餐檯,藍花布作隔擋……麵館內小小的十平方米,經過鄉村風打造別有一番風情,其中不少地方都是劉益親自動手設計和安裝的。

劉益作為店老闆,親力親為的地方還不止這些。曾經在電影院當美工的他,練就了一手好字,店門口的“槓子面”招牌以及牆上四個大字“為面而生”都是他親筆所寫。

劉益說,他的後半生只想“為面而生”,專注做好這一件事。在劉益的未來規劃裡,他還打算好好帶幾個徒弟,把這門老手藝、老味道慢慢傳承下去,讓更多人吃到以手工槓子面烹製的重慶小面。

打卡指南

乘坐軌道交通10號線至鯉魚池站3號出入口,步行100餘米即可到達。

憑當日重慶晚報,可到店領取槓子面一份喲。

(嚐鮮時間:4月12日-4月14日,每人限領一份)

重慶晚報-廂遇首席記者 王薇

記者 柏雨欣/文 記者 蹇汶佑/攝

實習生 李彥慶 曾莉

責   編:張   亞

主   編:羅再芳

總值班:嚴一格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