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現代以來,為了新中國的誕生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無數的中華兒女前赴後繼,用青春和熱血譜寫了一曲曲壯麗的英雄讚歌,讓今天的我們能夠享受到和平與安寧的生活。
在這個過程中,也有許多的外國友人來到中國,幫助我們推翻三座大山的壓迫,幫助我們夯實現代化工業的基礎,幫助在科教文衛等諸多領域裡面大踏步前進,他們同樣是中華民族的大英雄,大功臣。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分享一個阿拉伯人的故事,他叫馬海德,是拯救了50萬中國人的特殊黨員,更是第一個加入新中國國籍的外國人。
馬海德,原名沙菲克·喬治·海德姆,阿拉伯人,祖籍是中東國家黎巴嫩,1910年9月26日出生於美國的紐約州布法羅市。
童年和少年時期,都是在紐約州長大,在父輩們的悉心照料下,馬海德變得十分的優秀,在17歲那年就考入了北卡羅來納大學讀醫學預科。
兩年後,馬海德順利從北卡羅來納大學讀醫學預科畢業,被黎巴嫩貝魯特美國大學錄取,繼續學醫。
在黎巴嫩貝魯特美國大學苦讀了兩年,再被瑞士日內瓦大學所錄取,在那裡攻讀臨床醫學,並在兩年後就取得了醫學博士的學位,這一年,他才二十三歲。
從他的求學經歷來看,馬海德無疑是一個醫學奇才和學習天才,在短短六年的時間裡面,就拿到了醫學博士的學位,這是很多醫學生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按照現在的培養模式,拿到醫學博士至少需要八年,還是在長學制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完成這個任務。
更何況,馬海德拿到醫學博士學位之後,立即就可以上臨床治病救人,這比現在的醫學博士厲害多了,如今的很多醫學博士根本就不敢上臨床,只是一個會寫論文的機器罷了!
馬海德從日內瓦大學畢業之後,旋即與自己的兩個同學來到了中國的上海,考察當時在東方流行的熱帶病。
原本只是來中國考察的馬海德,在看到中國普通老百姓在帝國主義和軍閥的壓迫下,過著十分苦難的日子,心裡面產生了一種莫名的同情感,便決定留下來為這個多災多難的國家和人民做點有意義的事情。
通過一段時間的走訪調查,馬海德發現中國老百姓,特別是工人階級,處於普遍的營養不良狀態中,這才是導致熱帶病廣泛流傳的根本原因。
雖然找到了問題的關鍵所在,但是對於當時的中國老百姓和馬海德來說,想要改變這一現狀,基本上是很困難的事情。
不過,在好友的介紹下,馬海德認識了國母宋慶齡先生以及一大批來華的美國進步青年,並在宋慶齡的介紹下,來到了中國革命的聖地——延安,見到了毛主席,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巨大影響力,也點燃了他內心深處的那把火。
在延安的日子裡,馬海德找到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地,因為這裡不同於中國的其他任何地方,也與美國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完全不一樣,官兵平等,軍民和諧共處,即便是毛主席、朱老總這樣的大人物,也和普通老百姓一樣,沒有一絲一毫的架子。
馬海德決定在延安留下來,用自己的知識來幫助剛剛走出長征的革命隊伍。
經過幾個月的考察和研究,馬海德寫了一份十分詳細的根據地醫療衛生事業調查報告,並提出了相應的改進建議。
毛主席在看到這份報告之後,大為讚賞,當即任命馬海德為革命軍事委員會的衛生顧問,並在不久之後將其吸收為中共黨員,成為延安當時為數不多的外籍黨員。
抗戰爆發之後,馬海德加入了八路軍,到前線拯救傷員的同時,還接待了白求恩等加拿大和美國醫護人員,幫助他們儘快融入到根據地的革命鬥爭中去,展開救死扶傷的工作,還通過自己的關係搞來了不少當時緊缺的西藥,救活了許多八路軍戰士的生命。
與此同時,馬海德還是我黨得力的宣傳幹事,經常為《中國通訊》撰寫稿件,向國外介紹根據地的日常生活,幫助外國人瞭解中國共產黨在敵後的鬥爭情況,讓越來越多的外國人認識到了我黨抗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吸引了一大批外國友人來到我黨的根據地工作,一起為打敗日本法西斯而努力。
新中國成立之後,馬海德第一時間就向新中國政府遞交入籍申請。在毛主席和周總理的關心下,馬海德的入籍申請很快就被批覆了下來,他成為了第一個擁有中國國籍的外國人,成為了一名地地道道的中國人。
當時的新中國百廢待興,雖然翻身做了主人,但是面臨的困難也是巨大的,特別是在衛生領域,不僅存在鼠疫、霍亂和天花這三種甲類烈性傳染病,還有血吸蟲病、瘧疾、絲蟲病、鉤蟲病和黑熱病等五種寄生蟲病,同時,還有麻風病這樣的慢性傳染病。
面對這樣的情況,全國上下掀起了愛國衛生運動,作為醫療專家的馬海德,也積極參與到了這項偉大的群眾運動中去,並在麻風病的防治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經過三十多年的努力之後,麻風病基本上從我國消失,馬海德居功至偉,不僅為當時的中國爭取來了大量的麻風病救治資金,還引進當時治療麻風病最先進的技術——強殺菌聯合藥療法,幫助五十萬麻風病人恢復了健康。
1988年10月3日,在中國生活了55年的馬海德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8歲,他的離開,是中國衛生領域裡面的重大損失。
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共產主義國際戰士,有關部門曾在2009年將其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在2019年授予其“最美奮鬥者”榮譽稱號。
馬海德作為一個外國人,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以及無私的國際主義精神,一次次地幫助中國人,對於他的恩情,我們將會永遠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