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鹹醃食品的夫妻
雙雙查出胃早癌
最近這段時間,如果你接到社區建議填寫癌症早篩的問卷,請認真配合,因為這很可能幫你發現隱藏在身體裡的隱患。家住鄞州區的一對中年夫妻就因此幸運地發現了早期胃癌。
市民老王和妻子今年都還不到60歲,身體一直不錯。兩年前,社區工作人員上門請他們填寫一份癌症高風險評估問卷,夫妻倆認真地做了。評估完成後,工作人員告訴他們,有著共同生活習慣的他們都是胃癌高風險人群——他們平常愛吃各種鹹醃海產品,幾乎三餐不離,這雖然是老寧波人的最愛,但長期這樣的飲食習慣卻容易導致胃癌的發生。
“我們身體都挺好,醫生是不是小題大做了?”夫妻倆對醫生的話將信將疑,但還是到寧波市第二醫院接受了胃鏡檢查。沒想到老王的妻子被查出有胃低分化腺癌病灶,所幸發現得比較早,及時做了手術切除;而在老王的胃部,醫生也發現了局部的癌症早期病變,為他做了胃鏡下的切除手術。因為夫妻倆都是早癌,手術後都不用進一步化療或放療。
“之前總覺得自己不痛不癢的,去篩查什麼癌症真是多此一舉,沒想到救了我們一命。”手術後,夫妻倆都非常慶幸自己聽了醫生的話。
圖文無涉 圖片來源 包圖網
幾天前,還有一位70多歲的老人專程來到寧波市第二醫院的腫瘤防治門診,感謝工作人員何海霞苦口婆心救了自己。原來這位老人之前在社區早癌篩查評估中,被發現肝腫瘤和乳腺癌高風險。“當時老人說她常覺得肝臟部位隱隱痛,因此很願意接受肝部腫瘤的篩查,但卻拒絕接受乳腺癌篩查,覺得完全沒必要。”何海霞反覆勸說她接受篩查,最終老人勉強同意了。沒想到最後的檢查結果顯示,老人的肝臟沒有問題,但乳腺有一個早癌病灶。後來老人接受了乳腺癌根治手術,手術醫生告訴老人,如果再晚半年來做手術情況會複雜得多,後續的治療也會很麻煩。因此手術後,老人專程到腫瘤防治門診表示感謝。
沒有不適也要及時篩查
早診早治是關鍵
目前,我市已開展多項國家級、省級癌症篩查項目,其中持續時間最長的是自2013年啟動的國家城市癌症早診早治項目,由掛靠在寧波市第二醫院的市腫瘤防治臨床指導中心具體推進。
寧波市抗癌協會副秘書長、市腫瘤防治臨床指導中心辦公室副主任高宇萌介紹,該項目針對肺癌、乳腺癌、大腸癌、上消化道癌和肝癌這五大城市高發癌症進行篩查,已完成10輪篩查,覆蓋了鄞州、海曙、江北、奉化、北侖、鎮海6個區。10年來共完成目標人群的高危因素收集及風險評估14.7萬餘人,五大癌症高危人群到醫院進行臨床篩查5.8萬餘例,其中癌症早診率達到84.2%。
此外,自2020年開展的浙江省重點人群結直腸癌篩查項目,前三年已完成篩查76萬餘人,開展結腸鏡檢查4.5萬例。2023年,該項目再次納入浙江省十方面民生實事,計劃完成17萬餘重點人群的篩查。
社區醫生在為社區居民進行癌症風險篩查。
“前幾年,有市民接到我們腫瘤防治中心的篩查電話的時候會以為是騙子,還有不少市民嫌麻煩,不願意來醫院接受的篩查。”高宇萌感慨,近年來,隨著市民預防保健意識的提高,市民接受早癌篩查的依從度有所上升,但仍有不少市民雖然評估出來癌症高風險還是放棄了篩查。
“要知道癌症可防、可治,國內外數十年防癌實踐證明,有2/3的癌症可以提前預防或通過早診早治達到防治的目的。”高宇萌表示,早診早治是提高癌症患者生存率的關鍵,發現越早,治療效果越好,生存時間越長。
“不少早期癌症患者在篩查之前,自己都沒有感到明顯不適。因此提醒大家,不要等到身體發出了警告信號再去做篩查。”專家提醒,科學的防癌篩查是在癌症風險評估的基礎上,針對常見癌症進行的身體檢查,這樣既能減少不必要的醫療資源浪費和醫療傷害,又能提高癌症的早診率。
一個小程序
讓您免費測評癌症風險
為了讓更多人參與癌症風險評估,“中國居民癌症防控行動”小程序已上線。這個小程序基於國家癌症中心千萬級腫瘤大數據和多年癌症防控工作實踐研發,18歲及以上居民都可通過它進行免費癌症風險因素測評,從而瞭解自己的癌症相關風險因素暴露水平,並獲得個體化健康行為干預指導。您可以關注“中國居民癌症防控行動”公眾號,進入小程序進行癌症風險因素測評。接下來,小程序中的“預約癌症自助篩查”模塊也將在完善後投用,方便癌症高風險人群就近預約定點篩查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