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山志序(清明過後來梅州,聞說清涼乃名山。)與《頌詩十首》附航拍視頻||學堂日報04.14

​清涼山志序(清明過後來梅州,聞說清涼乃名山。)與《頌詩十首》附航拍視頻||學堂日報04.14


中醫普及學堂每天5點與您準時相約

養胃五點“少點慢點淡點軟點暖點”

清涼山志序||學堂日報04.14

清涼山志序

梅州清涼山萬億禪寺,乾隆年間史志有載,萬億群山草木中一清涼地,至此六塵沉寂,身心清涼。其頂海拔848米,有一長方臺,可容八張八仙桌,頂峰有雙乳石,當地稱乳突,蓋曹溪法乳常流也。逢雨後清晨,常有萬億霞光自山中放射,似七寶琉璃,見者歡喜。當地人民多以為此乃三寶住持之地。

奈何幾歷滄桑,原有殿亭荒蕪,法禪師不忍名山湮沒,古蹟沉消,更期名山,名剎名茶同利鄉民,報恩梓里,乃決心發起,力圖恢復,使虔誠永駐,茶香遠揚。

此後法禪師獨肩巨任,十年如一日,無不以中興古剎,光大遺法為念,此中冒風淋雨,風餐露宿,忍飢耐勞,受寒頂暑,歷盡八風諸苦,一言難盡,然籌劃實行之志始終為歇。甚至言:若吾身死,也當死於興造古蹟路上,無憾矣!唯願趙州八十仍行路,乞法三味永存,禪茶一味長傳,使得清涼山茶不獨香飄一梅,更廣傳四海,茶農不獨做好茶,且存好心。此鄉土,法露之恩同報,復興古寺之事,順天地古今人心,自然天成矣!

《清涼山行》

清明過後來梅州,聞說清涼乃名山。

自古名山與名著,兩者相遇不可辜。

夜宿萬億禪寺裡,超塵脫俗心歡喜。

萬年一早來上山,乾糧帶足隨師行。

滿山金銀花開放,迎風搖曳喜洋洋。

路上有亭名千秋,鄉賢既白碑銘上。

善法從來被流傳,人生難得做好事。

古來無數英雄漢,南北山間埋土泥。

唯有凜然仁義事,至今仍被人誇奇。

迎面見到秀村口,老師叫做叔公頭。

曾幫寺廟來籌建,路過要向長者揖。

《弟子規》上騎下馬,又曰必須下車來。

皆因敬德民風好,謙虛心中開蓮花。

上山路上雖彎曲,心平氣和漸漸高,

及至登上高觀音,一覽眾山笑呵呵。

但得山間雲與煙,身心喜樂泯憂愁。

師言古蹟終有盡,崇善傳法渺王侯。

金碧輝煌惹爭鬥,耕讀傳家傳代多。

山中峰崬真多變,移步換景賞不完。

名山何止五嶽聳,清涼美妙少人知。

山外有山非虛傳,雲中有月更是高。

走到香爐案來朝,此處峰峰形成抱。

小歇一吃茶與水,頓覺千山送丁來。

為世點出送子地,期待後賢把石立。

師言《普門》勤誦讀,大大放生必延生。

禪寺助人延子嗣,只因崇尚古經典。

有功不敢我盡攬,善法唯願眾修持。

甘露法雨何處覓,閱藏讀經自然知。

再上秀竹一村好,雞犬之聲相聞多。

村口百年木成林,山間長放老黃牛。

茶農修茶並炒制,香味遍佈山谷中。

鄉民贈茶法緣師,師言要將山美化。

好茶自古出雲霧,若非敬畏名不出。

寺廟自古種禪茶,重視品質口碑佳。

若將品質當生命,人生路上進步大。

向廟學習種福田,茶香從此滿人間。

回程赤足身心暢,路人皆奇提鞋客。

此中要妙少人知,食髓知味自然誇。

自古名山隱聖哲,法門高尚在平常。

一心不亂踏實地,功夫到處身強壯。

萬山之中騰紫氣,松年鶴算不須疑。

歸來學上徐霞客,把筆一書天下知。

為人須為天下奇,寫文要寫世間稀。

寺廟古柏有枯榮,文章萬古可傳譽!

《頌清涼山十首》

1.頌萬億禪寺

清涼山上好地方,

萬億寺中閱經藏。

空氣清新泉水甘,

疑入人間小仙鄉。

2.頌風鈴景如畫

陳陳風鈴響耳邊,

泉溪汨汨流山間。

如同交響樂章奏,

又似圖畫在眼前。

3.頌門迎三臺

隱隱三臺臥寺前,

山歡水笑世無爭。

更欣經閣典籍裡,

深入閱抄喜連連。

4.頌後山

後山來脈真連綿,

一崬一峰聳九天。

到局平和結廟宇,

周邊砂手盡包纏。

5.頌殿堂

氣宇軒昂大殿堂,

前迎後送弼輔旁。

能將萬卷藏入腹,

何止金碧又輝煌。

6.頌禪寺

廣東十大禪修場,

網論推崇不敢當。

自是蘭花芳谷幽,

世間人士會傳揚。

7.頌閣藏

曾經閱藏名八方,

大眾同心善法彰。

智慧無窮從此出,

經書有味勝花香。

8.頌編書

為利世人將典編,

古賢西取難如天。

心恭氣敬來抄誦,

從此長結好法緣。

9.頌專經

一經已是垂甘露,

萬法何須貪愛著。

他自八方尋慧水,

我偏百誦甘愚拙。

10.頌藏經閣

智慧萬千一閣書,

如燈經藏破迷途。

彌天功業案桌建,

歷代聖賢方寸出。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