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號巨闕 珠稱夜光——《千字文》第7集

劍號巨闕 珠稱夜光——《千字文》第7集


朱哥遊學直播預告
———–


劍號巨闕 珠稱夜光


劍號巨闕,珠稱夜光。

 
這兩句讚歎世間的兩樣珍寶:寶劍和珍珠。
寶劍裡面最有名的是越王勾踐的巨闕劍。《越絕書·外傳》記載:戰國時期,越國有一位著名的劍師叫歐冶子。他平生鑄了五把最有名的寶劍,其中三把是長劍,兩把是短劍。長劍的第一把就是巨闕劍,第二把叫純鉤劍、第三把叫湛盧劍。兩把短劍就是莫邪劍和魚藏劍,三長兩短五把劍全都鋒利無比。
 
歷史上有“專諸刺王僚”的故事,說的是劍客專諸受吳公子光收買,要刺殺吳王僚。僚王愛吃烤魚,專諸就假扮廚師,手託魚盤,魚肚子裡暗藏利刃,趁機刺殺了僚王。那把鋒利的短劍就被後人稱作魚藏劍,“三長兩短”則成了意外災禍的代名詞。
 
珍珠裡面最著名的是夜光珠。晉朝《拾遺記》中記載,大禹治水,有一日勘驗到龍門的一處深洞,洞內暗得伸手不見指。忽見一怪獸口銜夜明珠,其光如燭。這畢竟只是傳說,沒有人親眼見過。真正的夜光珠,據說能將十步左右的暗室,照得如同白晝一般。
歷史上有軍閥孫殿英盜墓的事,他在慈禧太后的墓裡挖出一顆夜光珠,因怕被治罪就託人送給宋美玲了。被宋美齡一刨兩半,縫在鞋子上,不知道穿著這樣的鞋是什麼感覺。
 
這種夜光珠,屬於寶石一類的晶體礦物質,可以反光但不能發光。真正的夜光珠不是礦物質,而是傳說中鱗甲類動物多年修煉而成的寶物,是他們的命根子。
 
中國古代,有一本專門講神神怪怪故事的書,叫《搜神記》,裡面有一個隋侯珠的故事。漢朝有一個在隋地被封為侯的貴族,代表國家出使他邦。隋侯在路上看到一條受傷的蛇,在沙地裡翻滾,馬上要死了。他趕快用水把蛇救活,並將蛇帶到有水草的地方放生了。一年以後的一個晚上,隋侯做夢見到蛇來報答他,送他一顆夜明珠。隋侯夢醒一看,枕邊果然有一顆明珠,照得滿室通明。
 
龍天生就有一顆小珠,慢慢地越養越大,所以有獅滾球、龍戲珠的故事。蛇修煉成了有珠,蟹修煉成了有珠,大魚精也有珠,不是有成語“魚目混珠”嗎?龍,我們沒見過。
 
蛇、螃蟹、魚,等不到成精就都讓我們這些人精吃得差不多絕了。現在能看到的只有蛤蚌含藏的珍珠。蛤蚌的珠含有螢光物質,經燈光照射或感受溫度以後才有螢光,但持續時間很短,不能自動發光。
《淮南子》上有“蛤蟹含珠,與月盛衰”的故事。“蛤蚌育珠”,要在月圓之夜,皓月高懸,海面上風平浪靜。這時,蛤蚌的貝殼打開,對著月亮開合收放,吸收月華之光。那顆珠能夠慢慢地越養越大。“犀牛望星”的故事也是一樣。犀牛到了月朗星曦的晚上,把它的獨角對著北極星吸收星輝月華。犀角與珍珠都是中藥裡面最寒涼的,因為它們吸收的是北極星和月亮的精華。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上面說到了自然的礦產和物產,下面又說到植物了。
水果裡面的珍品是李子和柰子;蔬菜裡面最重要的是芥菜和姜。
李子和柰子屬於同科植物,都能夠“和脾胃,補中焦”,不過柰子比李子的品種還要好,價錢也還要貴。柰子比李子個兒大一點,也是紫顏色,樣子有點像桃,俗稱“桃李”,但不是桃樹和李樹嫁接的品種。上古時代的水果品種少,加上交通不便,南北物資無法交流,所以李子和柰子已經算是當時果中的珍品了。
 
相傳西晉時,有個叫王戎的孩子,只有七歲。有一天,王戎與幾個孩子在路邊玩耍,看到路旁的李子樹上果實累累。孩子們都去摘李子,只有王戎原地不動。有人就問他:你為什麼不摘呀?王戎說:道旁的李子沒人摘,一定是苦的。孩子們一嘗,果然是苦的。所以留下了“道旁苦李”的成語。
芥菜和姜都是味辛性溫,能開竅解毒,驅除人體的陰寒之氣。《神農本草經》說:“芥味辛,除腎邪,利九竅,明耳目”;“姜味辛,通神明,去臭氣”。芥菜子磨的粉稱為“芥末”,有醒腦開竅,去腥解毒的功用,在周朝的膳食文獻中就有詳細記載。
 
姜自古至今都是不可或離的調味品和藥品,無論外感風寒、飲食失調、醉酒嘔逆,乃至於昏厥,都可以灌熱薑湯以解急。現代人體質寒溼的佔多數,多喝點薑茶,多吃點姜是養生保健的好方法。
 
海鹹河淡
 
這句話的字面意思很簡單,海水中由於含有大量鹽分(每噸海水的含鹽量大約為34公斤),所以“海水鹹,河水淡”。如果深入推究下去,“海鹹河淡”則屬於地球物理學研究的課題。
 
地球表層以外,有大氣圈、水圈和岩石圈三層結構。大氣圈包圍著地球,有幾萬公里的厚度,其磁層和大氣層屏蔽並吸收了宇宙中危害生命的高能射線和帶電離子;水圈和岩石圈既為地球上的生物 (包括動物、植物和微生物) 提供了必需的水分和礦物質,同時也是生物生存和活動的環境。地球上97%的水,彙集在海洋裡。陸地生物的生存空間,只集中在地表上下數十米的範圍內,海洋生物的分佈則從海面到海底,範圍可達一萬米。
 
由於海水中含有高濃度的鹽分和其它物質,海水的性質和成分因而變得異常複雜,呈現相對透明的狀態,對光和射線有吸收或散射作用。這使得海洋中得以保存了近20萬種動物、一萬多種植物、以及眾多的細菌和真菌等,最大化地為地球保存了物種族群。

劉宏毅:知名的中國文化專家、國學學者,專注於國學教育、生命智慧、以及尊重生命自有規律下的養生;提倡踐行國學,注重用經典開啟智慧,反對死讀書;主張為學要博,為用要專,思想要獨立;為人要有道骨,佛心,儒行。

      曾在美國、加拿大、臺灣、澳洲、新西蘭等地講學,將“國學智慧”與“科學般若”引入企業高端培訓課程,是大學生人生規劃設計、職場情商培養、領導力提升培養的資深專家、教授,被加拿大《環球華報》譽為“中國文化的佈道者”。

中華文化 國學經典圖書教材商城

歡迎點擊下方圖片購買↓↓

親子教育  身心健康 
  婚戀情感  職業工作  

長按二維碼進入“誠敬和” 企業微信,交流互動解決問題     

學習傳統文化,
經營幸福人生!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中華文化大講堂”公眾號

傳統文化書籍
長按識別二維碼

      進入“中華文化大講堂”微店 

 
  

     國學機、早教機

      傳統文化書籍

        長按識別二維碼

          瞭解更多相關產品

   中華經典學習平臺
    長按識別二維碼加入平臺

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關注我們!

您看此文用   分 秒,轉發只需1秒呦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