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實用技術叢書(全10卷 高清版)免費下載
中醫經典白話精解叢書(全七冊)免費下載
民國名醫著作精華叢書(全21冊)免費下載
【絕版醫書】《中醫證候學》上中下冊 高清PDF免費下載
《全國著名老中醫臨床經驗叢書》全22卷高清PDF免費下載
《中醫精華叢書》全九卷PDF免費下載
中華國粹書系叢書-中醫如此神奇(全10卷)PDF免費下載
曾仕強《易經的智慧》視頻 【免費獲取】

近年來,在我國許多城市和地區肺癌佔惡性腫瘤死亡率的第一位,引起醫學界重視。目前早期肺癌的治療以手術切除為最佳選擇,部分輔以放化療,中晚期治療則以放化療為主。臨床上多數患者在確診時已屬中晚期,失去了手術機會,這其中又有相當一部分患者不能耐受放化療的不良反應,所以求於中醫藥調治已成為越來越多患者的要求。
國醫大師徐經世強調,肺癌屬臨床疑難雜症之一,要發揮中醫藥的作用就需要先從中醫角度去認識肺癌的病因病機,然後提出診療方案,方可有效地緩解病患的痛苦,使病情趨於穩定從而延長生命。
肺癌的形成多因正氣內虛,且尤以氣陰兩虛為多見。這是由肺的生理特性所決定的,因肺為華蓋之髒,主司呼吸,其性嬌嫩,易受邪侵。煙毒為公認的首要致病因素,且“煙為辛熱之魁”,煙毒襲人隨氣入肺,邪毒蘊積,耗氣傷陰,易生癌變。肺失清肅,則出現咳喘及咯血等症狀。此外,肺結核、慢性支氣管炎等病都會耗傷肺之氣陰,也是使肺惡變的因素。
女性少有煙毒卻也患肺癌,則多是由氣鬱傷肺所致。“鬱”雖有多種,氣鬱為首,且先犯於肺同時女性的生理特徵易生氣傷情,情志抑鬱,由木刑金,肺失其清肅則致氣血瘀結,膠結日久轉化惡變,可認為是女性肺癌之因。正如《素問·通評虛實論》有“氣虛者肺虛也”之言,提示肺氣一旦虛弱則無力通降,進而影響整體氣機循環,因虛而得病。此乃因虛致實,邪實在肺,全身屬虛,凡積聚性疾病多因痰濁和血脈瘀阻而形成。如從陰陽角度來看,是由陽不化氣陰不成形所致。
可見肺癌的形成,從臨床分析多呈現出氣陰兩虛、本虛標實之勢,且與肝脾有著緊密關係。
徐經世強調,治療肺癌不得以肺治肺,而需謹慎地從肝脾和腎著手,以求達到協調和制化的目標,使肺之功能得到改善和修復。中醫治療方法有“子病求母”或“母病求子”的說法,用五行學說來解析即可明知。徐經世強調,肺為金,其母為土(脾),而生化之源則賴於脾,一旦產生病理變化即需求母。
臨床的“培土生金”和“滋養化源”就是子病求母的一種常法。正如《石室秘錄》所言“治肺之法,正治甚難,當轉治以脾,脾氣有養,則土自生金,咳嗽自已。”《醫宗必讀》也提到“脾有生肺之能……土旺而金生”的論述,這都是以補脾而達到療肺之目的。
況且脾為後天之本,乃為氣血生化之源,其位居中焦,又為五臟氣機升降之樞紐,肺居其上所主之氣來源於脾,又歸於肺,有“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的水液代謝作用。
可見脾土所化的精氣首先充養於肺,金受土養方能化水下降,澤及百脈。這裡同時也涵蓋著肺與腎的母子關係,滋腎水以養肝木也可防止木火刑金,正是母病求子。肝為五臟之動力,主條達,起有制化作用,一旦失其條達上刑于肺,中克於脾,下制腎水,可出現諸多不同病理表現,故治肺也要著力於肝。由此可見肺之為病,求之於脾肝腎,以達到平衡為上策,就此徐經世提出以下論治三法:
該法意在治肺且健脾,培土以生金,這是治肺系疾病的總原則。因為肺病多見咳嗽症狀,而痰是由脾所產生,有“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之說。因此治痰當需理脾,且肺癌成因多與痰濁瘀結有關,故需著眼於脾。其次,脾為後天之本,可助運水谷,上濟於肺,肺脾二髒對水液調控有協同作用,所以治脾亦可達到治肺的目的。徐經世常常擬用黃芪建中湯合六神散投之,六神散方源於《三因極一病證方論》,藥以人參、茯苓、白朮、山藥、扁豆、甘草等味,以達益氣健脾、培土生金之效。
治肝的法則是從經絡循行的角度提出的。《靈樞》記載:“肝足厥陰之脈……其支者,復從肝別,貫膈,上注肺。”由此可見肝肺二髒在經絡上有密切聯繫。今在肺癌的發生發展過程中,兩髒病變亦相互影響,特別是肝具有調控情志的作用,肺癌患者在心理上常有焦慮不能自解,欲求條暢,當需有求於肝。因肝體陰而用陽,是五臟生理活動的動力,其性常盛,肺為嬌髒,易受其侵,即謂之“木火刑金”。而肺癌又屬虛多實少,一旦肝陰虧虛,虛火內生,上侵於肺,即可出現乾咳、咯血、口乾咽燥等肝陰不足症狀。對此宜當從肝論治,法以滋陰養肝、條暢氣機,方選一貫煎,藥取北沙參、麥冬、生地、丹皮、夏枯草、炒桑葉、白茅根、藕節、三七、蘆根、絲瓜絡、金蟬花、甘草等選用,緊扣病機,以達到從肝治肺的目的。
腎中精氣為先天稟賦,《素問》中就明確提出“女子……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丈夫……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藏衰,形體皆極。”說的正是人到中老年,腎氣逐漸衰退的過程。此年齡段正是肺癌高發期,提示腎氣衰退與肺癌的發生關係密切。肺癌患者如見氣短喘促,動則加劇,腰膝痠軟等症狀,都是腎不納氣的表現,臨床上也多見患者出現潮熱盜汗、五心煩熱等腎陰虧虛之症。“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和“金水相生,肺腎互用”等理論均說明了兩者病變的相互影響。徐經世認為,在治療上應求於腎,立以補虛腎氣,滋養腎陰之法,方取六味地黃丸合二至丸,或加以血肉有情之品更有助補益。徐經世強調,要深知方藥之效還在於臨證應變,亦無須拘泥一方一藥。
因肺居於上,其形如羽,非輕不舉,徐經世一直主張治肺病用藥以輕靈為貴,不主張藥量過大,妄投辛散、酸斂或重濁之劑。且驅邪宜徹底,若邪氣未清,即投以大劑養陰或止咳之品,則邪氣必然戀肺,滋生他變。治肺疾在治法和用藥上要注意闟闢,過於散則有礙於闟,過於斂又有礙於闢,因此要注意非輕不舉,藥重則易過病所而不中的。故臨證要注意以下兩點:
肺主衛氣,擔負人體抗邪護衛之職,故外界各種病邪毒氣侵襲人體,肺常首當其衝。外感之病,邪犯肺衛在所難免,特別是肺氣不足,胃氣虛弱之時,最易受邪。故而治療肺病新邪要注意宣透外邪,切不可過早運用收斂固澀藥物,造成閉門留寇之弊。即使是久病宿疾、慢性咳喘、虛勞久咳也要注意是否有外感新邪的可能,一旦發現外感新邪必須先治新感。或宣散外邪,或採用扶正祛邪之法,千萬不可忽視,如一味地強調補虛扶弱,則會致外邪留戀,釀成後患。
肺為嬌髒,不耐寒熱。肺臟對藥物反應較為靈敏,耐受力較差。肺經之用藥,其藥性不宜過偏過峻,應選用和緩之法。如治熱用寒,不可過寒,治寒用熱,不宜過熱。若是微熱、微寒之證更需辨準,採用微涼微溫之藥,一旦糾正,即當停藥。否則,過寒則傷肺氣,致使津液凝聚,形成肺寒痰飲;過熱則易傷肺陰,陰傷則津液耗損,肺氣則少力助潤,進而傷陰,陰虛則火旺,火灼金體,肺葉枯槁,變化莫測。可見肺之為病在取方用藥上要緊緊扣住“闟闢”兩字,做到有闟有闢,闟闢相用,方可避免偏頗,以平為期。
肺之癌疾乃臨床之難症,症情複雜,病位在肺,可累及肝脾腎多髒,故臨證多見寒熱錯雜,虛實並見之證,稍有偏頗則收效甚微,有時甚至適得其反。本文總結了徐經世對肺癌病機的獨到見解及其遣方用藥之精妙,望在臨床實踐中給同道指明方向。
患者,男,74歲,2011年12月18日初診。患者年逾七旬,月前罹患肺癌,行介入術及局部放療多程,現求治中醫。刻診:時見咽癢而咳,咯吐白黏痰,咽乾夜甚,胸悶偶感,食納如常,近日腹中嘈雜,大便稀溏,夜眠尚安,舌質暗淡偏胖,苔白滑。按其病證,當以滋養化源,清化痰濁之劑,繼以調之。
處方:北沙參20克,竹茹10克,橘絡20克,遠志10克,魚腥草10克,蟬衣6克, 炒川連3克,蘆根20克,杭麥冬12克,生薏米30克,仙鶴草20克,杜仲20克。10劑,日2次。另:三七粉60克,每次3克,每日2次。
服藥後自感頗好,多次複診間斷服藥直至2017年5月25日,又前來複診,時已六年,患者年屆八旬,經介入及放療後長期服中藥調治。刻下:一般情況良可,唯體力下降明顯,動易汗出,咽癢而咳,咳則痰多,黃白黏痰,頭昏,眼目脹澀,口腔潰瘍多發,食納稍減,大便日2行,尚成形,小溲尚調,夜眠且安,舌質暗紅,苔薄滑,脈來弦緩,左關偏滑,下肢輕浮。此為化源不足,痰濁壅塞之徵,予以滋養化源,清化痰濁以圖之。
處方:北沙參20克,炙桔梗10克,竹茹10克,魚腥草10克,杭麥冬12克,絲瓜絡20克,瓜蔞皮12克,炒川連5克,蘆根20克, 炒桑葉10克,甘草5克。10劑,日2次。
本案患者年近八旬,肺癌術後長達六年仍維持常態,先後予以清化痰濁、滋養化源、化痰肅肺之劑未見覆發。考之肺為華蓋,臨床用藥以輕靈為貴,過用酸斂重墜之品則藥過病所;另外,肺經受邪,驅邪宜徹底,若投大劑養陰止咳或苦寒清熱之品,則邪氣必然戀肺,易生他變。故在治法和用藥上要注意闟闢,可謂藥效在於輕靈,實踐可得真知。
本文摘自中國中醫藥報,作者徐升/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轉載請註明出處。
關注中醫寶典公眾號,每日更新!>>>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有身體不適請到正規醫院就醫★

《問中醫幾度秋涼》在線閱讀
《爺孫倆的中醫故事》在線閱讀(小郎中學醫記)
中醫在線視頻課程
中醫二十八脈及全部脈象(動態圖解)
高清舌診圖譜(收藏)
“七方”、“十劑”、“八陣”,你知道它們是怎麼來的嗎?
購買實體中醫教材:
更多內容盡在【中醫寶典】文章排行彙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