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關口前移有依據
近些年,在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老百姓看病就醫的場景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記者來到海鹽縣西塘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時,分診臺的一名護士正看著屏幕上的患者就診信息,其左後方擺放著電腦、電子血壓計、身高體重儀等設備。“如果就診患者被打上高血壓、糖尿病的標籤,診前服務顯示為藍色,代表患者到了隨訪時間。”護士指著屏幕上的藍色方框對記者說。見一位大媽要進入診室,她攔下詢問,確認其是高血壓患者後,將大媽引向後方的一體化自助健康監測儀,進行了全套診前檢查。
接診醫生通過信息系統獲取了這位大媽的相關數據。“健康檔案提醒您:該患者屬於高血壓管理人群,請關注患者情況。”在接診醫生電腦屏幕的右下角,AI小助手發出一條消息提醒。點擊進入,一張曲線圖在屏幕上出現。“看起來最近血壓值還算平穩,控制得不錯。”根據小助手管理路徑,醫生進一步問診後提醒,“建議您近期做一次肝功能檢查。”相關診斷數據第一時間同步到了海鹽縣的“兩慢病”(高血壓、糖尿病)管理系統。
在海鹽縣衛生健康局,管理人員向記者展示了“兩慢病”管理系統的“駕駛艙”頁面。藍綠色大號字體醒目地展示著慢病人群數量、血壓控制率、血糖控制率、併發症發病率等實時數據,全縣“兩慢病”的管理情況清晰可見。
海鹽縣40多萬人口中,約1/5患有糖尿病、高血壓。該縣從去年開始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推行使用“兩慢病”管理系統,實現縣、鎮、村三級覆蓋。
“我們將‘兩慢病’隨訪工作拆分,診前服務交由分診臺護士操作,診中、診後服務由接診醫生負責。”西塘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姚沈平表示,以往醫務人員需要做紙質記錄,通過電話、門診、上門等方式對患者進行隨訪,費時費力還容易遺漏。現在醫務人員使用“兩慢病”管理系統,系統會自動發出就診患者的隨訪提醒,根據患者慢病管理等級列出任務清單,管理流程一目瞭然。
當前,海鹽縣通過彙集縣、鎮、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的HIS系統、電子病歷、檢查、體檢、“兩慢病”管理系統、區域電子健康檔案、家庭醫生簽約等各類數據,搭建了全民健康信息平臺,逐步形成一個“健康大腦”。隨著各類數據的獲取與互通,醫防融合、慢病閉環管理、疾病防治關口前移都有據可依。
海鹽縣正聯合浙江醫院開發老年人健康評估數字引擎。海鹽縣衛生健康局信息中心主任張東嶽介紹:“以海鹽縣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和浙江省老年人專項評估數據為底層支持,按照算法規則,我們將65週歲及以上老年人分為心血管疾病、跌倒、衰弱、營養不良、失智等5類風險人群,接下來將為老年人提供分層分類精準干預服務。”
釋放基層醫務人員活力
在醫療衛生領域,各地對信息化的探索和運用持續加速。去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公開發布的數據顯示,國家級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基本建成,所有的省份、85%的市、69%的縣建立了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全國7000多家二級以上公立醫院接入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臺,2200多家三級醫院初步實現院內醫療服務信息互通共享。
各地的管理者看到,信息化建設為提高基層醫務人員工作效率、釋放人員活力提供了新路徑。2021年,海鹽縣武原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成數字化健康服務中心。8個訪視中心窗口排成兩列,醫務人員頭戴耳機,盯著面前的屏幕,不斷地呼入、呼出電話。
“轄區內20多萬人,健康管理沒有抓手很難幹。”武原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潘群飛坦言,以前隨訪任務下發到17個社區衛生服務站,隨訪質量參差不齊,有的患者根本沒有接到過隨訪電話。為提高隨訪質控水平,該中心與電信公司合作開發呼叫管理中心繫統,通過人工和智能語音助手對90%以上隨訪人群進行回訪核查,應答率在大屏上一目瞭然。“最終會導出一份未接聽名單,做到數據留痕,心中有數。”潘群飛說。
智能語音助手逐漸承擔起更多煩瑣的工作。以前,發放65週歲及以上老年人定期體檢、結直腸癌篩查、體檢報告領取等各類通知佔用基層醫務人員大量時間。如今,只要在系統中設定通知模板,就能依靠智能助手批量發出。“每天發出量上千,以前,僅靠人工不可能實現。”潘群飛感慨道。
信息化建設也使中醫藥服務更受群眾歡迎。海鹽縣衛生健康局局長郭健介紹,該縣全面推進中醫智能化建設,以“數智國醫”數字化應用為抓手,打造百姓家門口的中醫藥服務圈。
記者到海鹽縣西塘橋街道八團村社區衛生服務站採訪時,看到全科醫生陸旭雯正在為一名帕金森病患者開具中藥處方。她用鼠標迅速地點擊“智能開方”按鈕,隨後在主訴、證型、望聞問切等帶星號處一一填入對應信息,之後,處方自動生成。陸旭雯判斷無誤後,確認提交。
對於2021年入職的陸旭雯來說,“數智國醫”如同一位無言的老師。當出診中遇到問題時,她就會打開系統首頁左側一列的中醫知識庫,在名醫檢索、中藥查詢、方劑查詢模塊中進行高效檢索。
“它像是一片書海,彙集了經典名方、國醫大師經驗等中醫診療大數據。從2016年至今,該系統已經迭代到5.0版本。”張東嶽介紹,目前“數智國醫”系統有幾百萬份處方數據,推方準確率達到96%左右。而且,該系統可攔截不合理中醫處方,使中藥均帖費用得到有效控制。
加強與基層探索的緊密銜接
醫療衛生信息化也助推管理現代化。立足於信息系統,海鹽縣在績效管理上拿出新招,建立起“專項補助與付費購買相結合、資金補償與服務績效相掛鉤”的補償新機制。
“以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下一年的財政補助金額是在前一年的基礎上大約增加5%。”郭健表示,新機制下,基本公共衛生資金從“打包補助”轉為“按量購買”,績效管理由粗放式轉向精細化。對基本醫療服務,由醫保基金和患者個人按規定的支付標準付費購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部分收費價格補償不足的基本醫療服務,由政府統籌整合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經費和經常性收支差額補助,採用標化工作當量法,按核定的單位當量價格進行購買。
為精準計算當量,海鹽縣在全民健康信息平臺的基礎上建立了補償機制績效考核系統,實現系統自動抓取工作當量數據和輔助審核監控數據。“每個醫生每個月做了多少工作,都會兌換為當量,由縣級財政補償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郭健介紹,基層醫務人員年均收入逐年增加,2022年平均收入達18.63萬元,較改革前增長66.34%。
信息化為基層衛生健康工作帶來美好圖景的同時,還需要打通不少堵點。“存在數據壁壘,複合人才缺乏,‘三醫’需要更好地聯動。”郭健表示,信息化建設永遠在路上,要不停地開動腦筋、迭代升級。現階段,要加強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的緊密銜接,問需於百姓和一線醫務人員,讓每項措施真正落到實處,以提升百姓的健康獲得感。
記者手記
真正為民解憂,需多動腦筋
信息化建設的最終目標不是追求“高大上”,而是贏得百姓發自內心的點贊。記者在採訪中看到,基層老百姓對信息化服務的認知和利用水平還不高,有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備了自助掛號機,但人工窗口仍然人滿為患。如何讓信息化建設真正為民解憂,需要動腦筋。
考慮到老年人不太會用智能設備,海鹽縣武原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將家庭醫生簽約平臺服務嫁接至呼叫管理中心繫統,使老年人可以通過電話預約家醫服務。郭健表示,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應形成合力,以縣域為統籌,構建統一的平臺框架,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在此基礎上根據各自重點任務開發個性化應用。
也要看到,信息化建設加速推進過程中,人才儲備不足問題日漸凸顯。“信息化﹢醫療衛生”的複合型人才,基層“招不到、留不住”。海鹽縣人民醫院副院長沈志浩坦言,當前該院信息化部門的員工沒有一名是計算機技術專業出身。據瞭解,目前海鹽縣衛生健康局僅有2名從事信息化工作的專職人員;6家縣級醫院共有20名左右;每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僅有1名,還需為轄區內的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提供幫助。
為破解難題,海鹽縣的思路是積極引入第三方互聯網企業,發揮其專業優勢,強化全流程監管,以滿足患者多樣化需求,提升群眾看病就醫的獲得感。期待海鹽的新探索能取得新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