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至尊

青銅至尊

 
1976年,安陽小屯村西北的一片高地,河南省考古隊正在進行發掘工作。
 
這日復一日的挖土工作,已經進行了好幾個月,現場總是安靜中帶著幾分緊張。某日,凝固的空氣終於被一聲高喊打破。
 
“不好,冒水了!”
 
時任考古隊隊長的鄭振香聽聞此言,立馬跳入了發掘坑。觀察後,下令發掘的探杆繼續在坑水裡往下探。突然,這探杆杵著不動了。
 
探鏟被慢慢提了上來。
 
一看,竟然滿是紅漆皮——地下有墓葬的象徵。
 
這一探,為後世打開了殷墟遺址上保存最為完整的一處商代王室成員墓葬——婦好墓。


經統計,婦好墓共出土文物1928件。其中,青銅器468件,玉器755件,寶石製品47件等,為研究殷墟文明提供了非常豐富的文物資料。
 
而當中較為完整的青銅器組群,為我們揭開殷商青銅文明的神秘面紗。其中,一對沾滿泥土、有腿有把的“異形”青銅器,特別吸引考古隊長的目光。
 
認真清洗後,這對目前中國發現最早的鳥形銅尊活了過來,最終成了河南博物院九大鎮院之寶之一——婦好鴞尊
 

婦好鴞尊 /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圖源 | 圖蟲創意

 
投以凝視,這栩栩如生的鳥形青銅器,將帶我們重回殷商時代,面見那位了不起的女戰神,領略殷商先民充滿神性的宗教情感和祭祀活動。
 
在向父系社會過渡階段,享有如此高規格墓葬的婦好,究竟是何人?
 
出土甲骨資料為我們重現了這位傳奇女性的形象。
 
三千多年前,一位入得了朝堂、上得了戰場的傑出女性軍事統帥、政治家,生卒於這片土地。

婦好雕像

圖源 | 圖蟲創意

 
婦好,商王朝第23位王武丁之妻。雖為帝王妻妾,卻與人們一貫的認識大相徑庭。
 

“辛巳卜,〔殼〕貞:登婦好三千,登旅萬,乎伐〔羌〕。”(登:徵招兵卒)

(《英國所藏甲骨集》150正/《甲骨文合集》39902)

 
這是甲骨文記載中規模最大的一場戰役,商王朝動用了一支一萬三千人的軍隊征伐擾亂邊境的羌方國。而這場宏大戰役,由婦好徵集率領三千兵卒配合而成。
 
“辛巳卜,爭貞:今者王宮人呼婦好伐土方。”
(《甲骨文合集》6412)
 
這一則甲骨則記敘了武丁徵集軍隊後,派遣婦好率軍征伐土方國。
 
除此以外,關於婦好率兵出征周邊方國,或是指揮其他軍事將領征伐的甲骨資料還有很多。

甲骨卜辭

圖源 | 圖蟲創意

 
商王朝自建立以來,邊境不寧,在甲骨卜辭中有不少圍繞羌方、土方、巴方和夷方等敵對方國的征伐占卜記錄。而國境之內,盤庚遷殷以前經歷過“九世之亂”,國力時起時落。但這一切,在武丁時期得到了解決。
 
武丁在位59年,對外四處征伐,保得邊境安寧,擴疆數千裡。對內則治國有方,平定王室內亂,農牧業繁榮發展。殷商國力在此時達到了鼎盛,史稱“武丁中興”。

而這一切,少不了婦好這位女將軍的輔佐。根據甲骨文的記載,婦好曾出現在商王朝北方、西方、西南和東方的多個戰場上,是不折不扣的巾幗梟雄,出色的軍事統帥。婦好墓中出土的四把青銅鉞,也凸顯了她可與帝王相媲美的軍事權威與地位。
 
這對鴞尊,可看出商人對她的尊崇。
 
鴞,全名為“鴟鴞(梟)”,是貓頭鷹一類的動物。貓頭鷹晝伏夜出,目光機警,捕食時異常兇猛。在那個動物崇拜盛行的年代,人們自然對貓頭鷹的力量產生敬畏之情,進而形成崇拜。

貓頭鷹

圖源 | 攝圖網

 
已故考古學家馬承源先生認為:“商代青銅器上鴟鴞的圖像,應看作是表示勇武的戰神而賦予闢兵災的魅力。”婦好作為一代軍事將領,驍勇善戰,以鴟鴞為形鑄青銅禮器,是對其功績、能力的肯定和讚美。
 
再作細看,婦好鴞尊紋飾繁複。它整體以雷紋作底,蟬紋、夔紋、饕餮紋、盤蛇紋等交互纏繞,豐富卻不雜亂,只覺工藝細緻。張光直先生指出,商周銅器的動物紋樣可作協助巫覡溝通天地之用。
 

婦好鴞尊,點擊放大看紋飾

圖源 | 圖蟲創意

 
《禮記·表記》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殷商時期,宗教的政治地位極高,商王對上天的意志有著絕對信仰,事事都要徵得“神”的旨意,那成千上萬的甲骨卜辭便是這種宗教觀念的載體。除了占卜,祭祀是商代政治生活的另一重要事務。
 
商朝設有專門的巫職機構,負責國家神事。婦好,也是巫師之一。她經常受命主持祭天、祭祖、祭神等各類祭典。商代之巫常常可以借用天神之意,對國內政事起著直接或間接的支配作用。她這一身份,跟她的軍事將領身份相輔相成。
 
商人祭祀,要用到當時工藝已相當成熟的青銅禮器。
 
“尊”便是禮器之一。尊盛行於商周時期,是一種盛酒器。“尊”字的甲骨文寫法——雙手捧酒器奉上的動作,會意表“尊敬”“尊卑”之意。
 
“尊”字甲骨文
圖源 | 字源網
 
尊在禮器中地位極高,《周禮》談六尊:“犧尊、象尊、著尊、壺尊、太尊、山尊,以待祭祀賓客之禮。”可見,各式各樣的的尊主要用於祭祀,或奉與賓客。

“婦好”二字,靜靜地銘刻在鴞尊內器壁上,表明這件器物為紀念婦好而作。作為禮器,尊次於食器鼎。但儘管婦好墓內也有鼎器出土,卻不及這跨越了三千年仍栩栩如生的鴞尊更能讓人領略這位女將領的風姿。
 
這昂首挺立、炯炯有神的婦好鴞尊,出土後一直在向我們敘述那段“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的殷商記憶。
 
然而,不久後,殷商時代的輝煌,將在酒池肉林的商紂王手上落幕。
 

 
甲子日黎明時分,周武王姬發來到商朝一處叫“牧野”的郊區。
 
只見他左手持黃色青銅大斧,右手執白色指揮旗幟,威武地站在這片土地上,神情嚴肅,大喊:“辛苦了!你們這些從西方遠道而來從徵的將士們!”
 
這支聯合了眾多部族的數萬人軍隊,正準備向統治了天下六百餘年的商王朝進擊。
 
這便是西周取代殷商統治的關鍵戰役——牧野之戰的開端。
 
關於這場周武王率領數萬人大敗商紂王幾十萬人的著名戰役,在許多傳世文獻中都得到了記載,如《尚書·牧誓》《逸周書·克殷解》《史記·周本紀》等。武王克商確有其事,但傳世文獻可信度有多高,武王伐紂究竟在哪一年進行,學界中一直存在不同的聲音。
 
一直以來,中外學者根據自己對文獻和西周曆法的不同理解,對武王克商的年份形成了數十種結論,其中最早為公元前1130年,最晚為公元前1018年。而這些爭辯,終於在1976年,在一個村民在打井時無意發現的地窖中得到了答案。
 
經考古人員鑑定,該地窖屬於西周時期。人們在裡頭髮掘出151件青銅器,其中,包括了目前發現製作時間最早的西周青銅器——利簋
 
是它,把武王克商的年份最終確定下來。
 

利簋 /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圖源 | 圖蟲創意

 
利簋上半部位圓形、奢口,鼓腹,兩側為獸形耳,耳上還有垂珥,下半部為方形底座。表面以饕餮紋裝飾,雙目凝視前方,給人以森嚴、威武的感覺。
 
它最大的價值,在於其腹內底部的32字銘文。短短32字,卻記載著西周統治年間最為重要的一場戰事:
 
“武王徵商,唯甲子朝,歲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闌師,賜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寶尊彝。”
 
利簋銘文
圖源 | 網絡
 
這篇幅短小的銘文,有力佐證了《尚書》《史記》等文獻中武王克商於“甲子日”的真實性。“歲鼎”中的“歲”,大部分學者認為是指木星,銘文記載了牧野之戰的甲子日,木星當空。通過天文學知識推測,學者們把武王克商的年份定在了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046年,殷商滅,西周立,王朝更迭的背後是關於天下正義的討論。
 
商朝末年,由商王紂統治的天下是怎樣的?《詩經·大雅·蕩》中,召穆公借周文王慨嘆商代末王,來勸誡周厲王時是這樣說的:
 
文王曰諮,諮女殷商。女炰烋於中國,斂怨以為德。不明爾德,時無背無側。爾德不明,以無陪無卿。
文王曰諮,諮女殷商。天不湎爾以酒,不義從式。既愆爾止,靡明靡晦。式號式呼,俾晝作夜。
文王曰諮,諮女殷商。如蜩如螗,如沸如羹。小大近喪,人尚乎由行。內奰於中國,覃及鬼方。
 
商王紂聽信讒言,不用忠良,又沉迷於酒池肉林之中,荒廢政事。此時此刻,天下百姓,哀叫聲如蟬鳴,如同落入沸騰的熱水之中。這樣的統治者,早已失去民心。

朝歌鹿臺閣

圖源 | 圖蟲創意

 
周王朝的翦商事業,早於古公亶父遷都周原便開始準備。經過數代的積累,周王朝終於在周武王的率領下,給窮途末路的殷商王朝致命一擊。這一擊,對天下百姓而言,確實是“惟恭行天之罰”的正義之舉。
 
在《詩經·大雅·大明》中,同樣也用32字記載了這場戰役的宏大畫面:
 
牧野洋洋,檀車煌煌,駟騵彭彭。維師尚父,時維鷹揚。涼彼武王,肆伐大商,會朝清明。
 
牧野之地是那麼地廣闊無邊,戰場上的檀木戰車光彩熠熠,駕車的駿馬雄壯有力。太師尚父姜太公,就像是展翅高飛的雄鷹,他輔佐著偉大的(周)武王,去討伐那殷商帝辛。到了黎明,終於天下清平。
 
再輝煌的國度,統治者昏庸無道,民心盡失,軍隊人數再多又如何?還不是“皆無戰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紂師皆倒兵以戰,以開武王。武王馳之,紂兵皆崩畔紂”。那個曾經呼令天下的帝辛(商紂王),最後只能狼狽地逃到自己平日飲酒作樂、歌舞昇平的鹿臺,換上華服,縱火自焚而死。
 
牧野之戰七天過後,周武王便舉行了隆重的慶功活動,獎賞那些在戰爭中貢獻突出的將士、官員。其中,有事(司)利就是受賞人員之一。利獲此獎賞,幸甚至哉,於是化銅汁,重新鑄造了一座彝器,並在裡邊刻下銘文,記敘了這樁充滿榮光的戰事。

湯陰羑里城景區太公殿中關於牧野大戰的繪畫

圖源 | 圖蟲創意

 
“簋”為何物?
 
它是盛黍稷的禮器。作為禮器的一個重要用途,簋在周王朝的祭祀、生活中發揮了維護等級秩序的作用。它常常與鼎相配,根據各級貴族的地位配備為不同的數量、規模,如天子用九鼎八簋,諸侯用七鼎六簋,大夫用五鼎四簋……君臣、貴賤之別在用器上得到清楚的劃分,嚴密的等級制度為維護周王朝的統治發揮著重要作用。
 
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禮樂制度等,有序建立,相輔相成,周王室在諸侯國眾星拱月的格局中達到“以屏藩周”的效果。
 
不過,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前有商紂王偏愛妲己,後有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西周末年,禮崩樂壞,諸侯並起,開啟了群雄爭霸的時代。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在鄭武公、秦襄公等的護衛下東遷洛邑,建立東周。雖然周室仍在,但諸侯國各懷鬼胎。如孟子所言,“春秋無義戰”,諸侯國表面上“尊王攘夷”的戰爭,最終目的不過是為了成為中原霸主。
 
在中原大地上,戰爭頻起,青銅兵器的數量也逐漸增多。
 
在湖北省博物館裡,藏著一把讓人夢迴春秋的寶劍。

越王勾踐劍 / 湖北省博物館藏

圖源 | 圖蟲創意

它寒光四射,埋藏在地下兩千多年,竟無多少鏽跡,鋒利無比。其劍柄上纏著絲繩,刻有三道戒箍,劍格向外突出,正面鑲有藍色琉璃,背面鑲有綠松石。劍身上的黑色菱格花紋,精緻又神秘。
 
在劍身上,刻著兩行鳥篆銘文:
 
“鉞王鳩淺”“自乍用鐱”
 

越王勾踐劍銘文

圖源 | 圖蟲創意

 
1965年,自寶劍在湖北江陵的楚墓出土後,銘文的釋讀一直是考古專家們的心頭大事。
 
因為剛好代表人名的兩個字,專家們百思不得其解。這使得劍主身份遲遲難以確定。
 
次年,時任北京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的唐蘭先生指出,寶劍的主人應是兩千多年前的傳奇君王——越王勾踐,“鳩淺”是“勾踐”二字的通假字。各地專家交流後,一致贊同唐蘭的觀點,越王劍劍主之謎終於得到破解。
 
該劍得名越王勾踐劍
 
這把削鐵如泥的寶劍,將帶我們重溫一代霸主越王勾踐的王者之姿。

越王勾踐劍 / 湖北省博物館藏
圖源 | 攝圖網
 
公元前494年,吳越大地上發生了一場慘烈的戰爭。吳王夫差為報闔閭之仇,一舉打敗越國軍隊。越王勾踐投降,在威逼之下,來到吳國宮廷服役。一代君主,竟淪為牽馬人,受盡屈辱。
 
數年後,吳王夫差見勾踐沒有大動作,以為他已經真心歸順,於是放他回越國。勾踐的崛起事業由此展開。
 
勾踐回國後,每天想著在吳國的屈辱日子。他睡覺躺在柴枝上,在房間座位上方掛一個苦膽,坐下也好,躺下也罷,都要抬頭看看。除此以外,還在日常飲食中加入苦膽,“品嚐”一番。這份吃苦的勁頭,如他對自己的質問:“你忘了曾經受過的那些屈辱了嗎?”他要把那受辱的苦澀感覺刻到骨子裡,鞭笞自己經營滅吳的復仇計劃。

湖州,見證吳越爭霸

圖源 | 圖蟲創意

 
勾踐苦心蟄伏多年,對內“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節下賢人,厚遇賓客,振貧吊死,與百姓同其勞”,休養生息,勵精圖治,大獲民心。在范蠡和文種的輔佐下,復興大業終於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眼看越國國力平穩上升,伍子胥多次勸諫吳王夫差滅越,但夫差均不以為意,一心只有“稱霸中原”。
 
公元前484年,夫差聽信讒言,賜死伍子胥。無有二心的伍子胥憤恨至極,留下遺言:“一定要把我的眼睛取出來掛在吳國東城門上,好讓我親眼看著越國軍隊入城!”

姑蘇古城門“胥門”
圖源 | 圖蟲創意
 
這個來自伍子胥的“詛咒”沒過幾年就應驗了。
 
公元前482年,吳王夫差率領精兵北上黃池(今河南省封丘縣)會盟,只留下老弱人士和太子留守吳地。勾踐抓住時機,率領軍隊攻打吳國。吳師敗,吳國求和。四年後,越國再度發兵,在笠澤大敗吳軍,吳國精銳幾乎覆滅,自此一蹶不振。
 
公元前473年,吳越之戰終於迎來了大結局。勾踐攻破姑蘇,夫差自殺身亡,吳國滅亡。
 
夫差死前,悔恨地留下一句:“吾無面以見子胥也!”事已至此,後悔無用。

蘇州古城區建築及河流,姑蘇即今蘇州

圖源 | 圖蟲創意

 
根據《越絕書》記載,勾踐有五把寶劍聞名於天下,其中便有出自中國古代鑄劍鼻祖歐冶子之手的寶劍——純鈞。“手振拂揚,其華捽如芙蓉始出。觀其釽(pī),爛如列星之行;觀其光,渾渾如水之溢於塘;觀其斷,巖巖如瑣石;觀其才,煥煥如冰釋。
 
眼前寒光四射的越王勾踐劍,會不會也出自歐冶子之手?
 
勾踐東山再起,成就霸業,除了依靠其堅韌意志和治國策略,精良、先進的冷兵器也是其在戰場上大殺四方的重要因素。王者之劍,映王者之姿。
 
春秋間的大國爭霸,原本上百個小國縮減為幾個大國,實現了區域性的局部統一。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戰國七雄局面始成。
 

 
齊、楚、燕、韓、趙、魏、秦,戰國七雄,如何在亂世中笑到最後?
 
變法。
 
各國任用賢人,在政、經、文等方面進行不同程度的改革,破除不利於國家發展的落後因素,推動封建生產關係的發展。魏國李悝、楚國吳起、韓國申不害……都是戰國曆史上有名的改革者。
 
誰笑到了最後?
 
大秦帝國。
 
秦王掃六合,最後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多虧了120多年前一位偉大的改革家——商鞅(原名衛鞅)。
 
一個看著很普通,甚至像水瓢的青銅器,承載著那段超強變法的歷史記憶——商鞅方升

商鞅方升為長方體狀容器,有把手,器壁三面及底部均刻有銘文。這些銘文為我們研究商鞅、秦史提供了寶貴的信息。
 

商鞅方升銘文

圖源 | 網絡

 
方升左壁刻:“十八年,齊䢦(率)卿大夫(合文)眾來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積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為升。
 
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商鞅任秦國大良造,這是當時秦國最高的官職,掌握國家軍政大權。這個青銅升,是商鞅變法中統一度量衡的標準量器,也是變法的重要見證物。它規定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的容積為“一升”,是為國家級標準器,反映出人們當時的計量思想。
 
小小一個量器,結束了春秋以來“公量”“私量”的不同,便利了國家賦稅的徵收和商業經營,秦國經濟實力漸長。
 
商鞅制定度量衡標準,不過是他第二次變法的其中一項措施。為了秦帝國的崛起,他還做了很多。
 
建立什伍連坐制和軍功爵制,削弱公族勢力和舊貴族特權;推行重農抑商政策,獎勵一家一戶生產,促進私有制發展;普遍推行縣制,把兵政大權集中於朝廷,進一步剝奪奴隸主貴族特權;“開阡陌封疆”,全面推行土地私有制……
 
這一系列操作,讓秦國民眾甚是歡喜:“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鄉邑大治。”秦國實力愈發強盛,強到足以兼併六國。

秦始皇嬴政雕像
圖源 | 圖蟲創意

商鞅方升鑄造的120多年後,器身上被刻下了另一條銘文。
 
方升底部刻:“廿六年,皇帝盡併兼天下諸侯,黔首大安,立號為皇帝。乃詔丞相狀(隗狀)、綰(王綰):法度量則不壹嫌疑者,皆明壹之。
 
秦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滅齊,終於完成了統一大業。戰國時期,各國文字不一,度量不一,極大地阻礙了人們的交流。嬴政頒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的政策。
 
秦始皇命令丞相隗狀和王綰將商鞅定好的度量衡標準推行至全國,代替列國複雜的量制。這場跨越百年的繼承,更彰顯了商鞅變法對秦國的意義。
 
後來,嬴政作一量器“始皇詔銅方升”,其器型與商鞅方升相似,容積為215.65毫升,與商鞅方升略有差別,但總體仍是沿襲商鞅定製所作。
 

始皇詔銅方升 / 上海博物館藏

圖源 | 圖蟲創意

 
正如王充在《論衡》中所言“商鞅相孝公,為秦開帝業”,商鞅奠定了後來秦統一六國的基礎,可以算得上是千古一帝背後的千古功臣。只可惜,因變法動了舊貴族們的蛋糕,為自己惹來殺身之禍,被處以車裂極刑。不過,後來西漢理財大師桑弘羊評價,商鞅如今也是“功如丘山,名傳後世”了。
 
此後,華夏兒女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秦初並天下之時,有一天,嬴政叫來臣子們討論自己的名號問題:“我這麼個渺小的身軀,卻能起兵誅伐暴亂,有賴於宗廟神靈的保佑,六國君王都向我投降,終於平定了天下。如今我的名號沒有更改,沒辦法把功業已成的事蹟傳頌到後世。來,我們來討論下帝號的問題。”
 
最終結論便是我們熟知的——“朕為始皇帝”。
 
一統天下,最重要的莫過於軍權。始皇帝之權威,可以體現在一枚只有巴掌大的青銅器物上,你一半,我一半。只是,如今因年代過於久遠,它們再也分不開了——陽陵虎符
 
陽陵虎符作臥形,昂首目視前方,尾曲上翹。

也有的虎符作走形。相同的是,他們的尾部必定上翹,顯其生猛。
 

戰國錯金杜虎符 / 陝西曆史博物館藏

圖源 | 圖蟲創意

 
虎符亦稱兵符,是古代君主調動軍隊的憑證,早於戰國時代已有。一般而言,符節都是專符專用,被分成左右兩半,左邊發給地方將領,右邊留在君主手中。當君主要調動軍隊的時候,就會派人拿著右半邊虎符前往軍隊駐地,當左右兩邊符節成功驗合,方能調動軍隊。
 
陽陵虎符,是秦始皇調動軍隊的憑證。
 
虎符身上左右兩邊,都刻著相同的錯金篆書銘文:“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陽陵。
 
“皇帝”一詞,可知陽陵虎符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鑄造的器物。

秦始皇陵兵馬俑,始皇帝曾經的軍隊

圖源 | 圖蟲創意


一方小小的虎符,背後是來之不易的大一統。晚明思想家李贄曾言:“祖龍(秦始皇嬴政)是千古英雄掙得一個天下。”始皇帝雖有過失,但論其功績,千古一帝當之無愧。
 
而當中國被秦始皇帶入了帝制時代,輝煌千年的青銅文化也走向了尾聲。青銅重器,載一國之史,漸漸埋於土中,等待兩千年後的一聲聲驚歎。
 
 
參考文獻:
1.[漢]司馬遷著,韓兆琦譯註:《史記》,中華書局,2008年
2.王世舜譯註:《尚書》,中華書局,2011年
3.李步嘉:《越絕書校釋》,中華書局,2013年
4.國寶檔案欄目組編:《國寶檔案1:青銅器》,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9年
5.呂章申:《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品中的100個故事》,文物出版社,2012年
6.吳克敬:《青銅器的故事》,故宮出版社,2018年
7.常新枝:《商代女傑——婦好》,《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第3期
8.齊航福:《從殷墟甲骨文看商代婦女社會地位》,《中州學刊》,2014年第12期
9.陳昌遠:《從<利簋>談有關武王伐紂的幾個問題》,《河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年第4期
10.羅琨:《利簋“歲鼎”析疑》,《考古》,2009年第9期
11.上海博物館·每月一珍·商鞅方升:https://www.shanghaimuseum.net/resource/museum_files/show_files/20180903105852824/index.html

END

撰文:軟癟癟的喵
編輯:美物君

艾公子  講歷史上16個懸疑大案,重磅更新中

上騰訊視頻搜“疑案裡的中國史”,收看完整版

👇



最愛歷史新書今日特惠價

噹噹五折封頂,點擊入手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