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炎一方除,好用

小編導讀

慢性咽炎多由急性咽炎發展而來,臨床常見,很多人患病之後,喜歡買一些含片類的藥物含服,但效果一般不顯。含片只能緩一時之不適感,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中醫治療本病能發揮很大的效用,名老中醫李振華的一個經驗方便十分好用。

李某,女,43歲。初診日期:1993年11月30日。

主訴:咽中不舒,如有梗物1月餘。

現病史:患者平時脾虛胃弱,1個月前因情志不遂,出現咽中似有異物梗阻,吐之不出,咽之不下。經當地五官科檢查確診為慢性咽炎。口服冬凌草片、山豆根片、草珊瑚含片等藥,效果不顯。

白朮10g,茯苓15g,橘紅10g,旱半夏10g,香附10g,厚朴10g,紫蘇10g,枳殼10g,鬱金10,桔梗10g,砂仁8g,牛蒡子10g,山豆根10g,射干10g,甘草3g。12劑,水煎服。

二診:1993年12月12日。咽中異物感消失,仍感食慾欠佳,食後腹脹,身倦乏力。舌質稍紅,苔薄白,舌體胖大,脈沉細。上方加黨參10g,焦三仙各12g,烏藥10g。12劑,水煎服。

追訪結果:半年後電話回訪,病癒無復發。

按語:本案患者平素脾胃虛弱,脾虛無以運化水溼則痰濁內生;復因情志不暢,肝氣上逆,痰隨氣升,結於咽喉,發為本病。病機的關鍵因素在於“痰”與“氣”的鬱結,正如《仁齋直指方》所載,本病多由於“七情氣鬱,結成痰涎,隨氣積聚而成”。由於痰濁為發病之本,氣鬱為發病之標,故立方遣藥守健脾益氣化痰以培其本,行氣解鬱利咽以治其標的原則立法,李老以經驗方藥理氣消梅湯治療。

方中白朮、茯苓、半夏、橘紅健脾化痰;香附、厚朴、枳殼、砂仁、鬱金行氣解鬱;牛蒡子、山豆根、射干、桔梗清利咽喉。諸藥為伍,使脾健氣疏痰祛,則病情向愈。

複診咽中異物感消失,唯脾胃虛弱之象益顯,故用黨參、焦三仙、烏藥以加強健脾助運之力,疏通氣機之功,使脾健以絕生痰之源,肝木無以相乘,則疾病痊癒且無復發之虞。

名醫經驗集

解決內科疑難雜症,名老中醫李振華的絕招都在這本書中了——

《李振華論治內科疑難雜症》

點進封面進入悅醫家·中醫書院購書

掃碼免費試讀

本書內容共分四個部分,第一章醫家傳略,主要介紹李振華教授的生平簡介、醫學成才之路、醫學學術思想等。第二章臨證精粹,總結李老用藥心法、成方心悟及治療脾胃病、外感熱病和內傷雜病的學術思想及學術觀點等。第三章典型醫案,結合一些醫案,詳細介紹了疾病的病因病機及辯證論治,並加以按語,闡述李老辨證施治、用藥規律。第四章跟師手記,介紹傳承人結合跟師所學及其自身在臨床實踐中的心得感悟。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