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刷手機、囤貨、社交正慢慢毀掉你



時尚健康



時尚健康



收錄於合集

#健康生活


21個

在這個物質生活非常豐富的時代,有這樣的一群人,他們奉行著“不持有”的生活。

在這樣的不持有生活中,他們為生活和心靈鬆綁,在極簡生活中獲得了內在的平靜。

比如:在生活中,把個人物品的數量降低,功能相似的物品只保留一件;數字極簡,不再收藏過多的二手信息,不再囤積過多的數字信息,需要學習時從源頭出發,去看書看電影;社交關係上,重新定義“何為朋友”,精簡人際關係…….

在這樣奉行不持有的生活實踐中,他們逐漸建立起了一套獨屬於自己的生活哲學,獲得了更好地與自己相處之道。

新的一年,一起過不持有的生活~

01

居住極簡

幾年前看過一部日劇《我的家空無一物》。

灑滿陽光的公寓內空空蕩蕩,短髮女孩麻衣躺在整潔的地板上,享受片刻輕鬆時光。相比於大部分被物品填滿的家居環境,麻衣的房間四壁空空,就像剛剛搬家的樣子。

她有極其偏執的整理慾望,日常會抓緊一切機會收拾與整理,她將斷舍離發揮到極致。

在這樣的斷舍離式生活中,麻衣雖然家裡空無一物,但內心充滿幸福。

@一喬桑哇 也是這樣一位極簡博主。第一次在網上看到她的視頻,看到大大的房間裡只有一張床墊,不禁感慨,這簡直是國內版的麻衣呀。

深入瞭解她的故事後,才知道,一喬曾經也和我們很多人一樣是個購物狂,想學潛水就直接飛去菲律賓,想學瑜伽就花幾萬塊錢報班,雖然辦完卡後往往用了幾次就不用了。

心態發生變化是從她買房後搬家開始的,在搬家過程中,她大膽地來了一次斷舍離,後來只留下了6件傢俱。帶著這6件傢俱搬進新家後,生活質量竟然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她開始踐行低消費的生活,花費極少的錢,把更多的時間精力用來瑜伽,讀書和了解自己。

在看喬桑的視頻時,也想到了六年不租房睡在公司的紅姐。她住在公司,去健身房洗澡,渾身上下的行李就一個登山包,她不是不消費,只是把錢都花在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週末飛去其他城市遊歷。

像一喬桑哇和紅姐這樣的人,在這個時代越來越多,在豆瓣上有一個“如果我們可以不通過消費獲得快樂”小組,有20w+人正在踐行著不通過消費獲得快樂這件事。

他們只為必須的物品付錢,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關注身心健康上。

(圖源:B站@一喬桑哇)

@一喬桑說:“已經卸載淘寶和京東等購物軟件兩年,逐漸發現不買衣服並不是一件難以接受的事情。反而因為不購買,會花一些心思把現有的衣物進行更好的搭配上,而搭配衣物這件事情,會讓人感受到一種創造的愉悅感。”

居住空間是我們最常待的地方,你如何對待它,是生活在被物品裹挾的空間裡,還是隻保留極少的真正令自己喜悅,可以帶給自己幸福感的物品?很大程度上體現了你如何對待自己。

當開始居住極簡,我們無需再花費過多的時間用於繁雜的家務,畢竟每一件物品的存在都會分散我們的注意力。

當開始居住極簡,目之所及的物品都是經過用心挑選的怦然心動之物,我們更容易在居所裡感受到幸福感。

當開始居住極簡,將多餘的東西剔除,就釋放了更多的空間留給心靈的思考,在更空的空間裡,把自我坦露出來,去面對自己的各種好壞情緒,更深入地瞭解自己。

1、功能相似的物品只保留一件;

2、把不穿的衣服打包放起來,如果三個月到半年內依然沒有使用,就可以嘗試捐出去;

3、不在雙11、618等購物節囤積過多日用品;

4、減少購入過多裝飾性物品;

5、購買傢俱時以10年甚至更久的心態來做購買決策。

居住極簡

tips:

02

信息極簡

手機又傳來內存不夠的提示,電腦桌面文件夾已經混亂成一團。在信息時代,我們的頭腦和眼睛裡充斥著太多繁雜的信息。

如果我們的手機電腦是一間房子,定期清理房子裡的信息垃圾,和定期給家中做大掃除一樣必要。

我們常常習慣性在刷小紅書、瀏覽公眾號的時候,看到有用的信息,覺得對方是我們的“互聯網嘴替”,於是馬上點收藏。收藏夾裡因此多了很多的“電子囤貨”,但其實,這些東西只有在進入收藏夾的那刻看過,之後便躺在手機裡了。

小紅書博主@berry 的簡單生活分享到:之前很長一段時間,有強烈的信息焦慮。吃飯時間、工作間隙、睡覺前都會不自覺地打開手機,存了很多喜歡的電子書、精品課、訂閱號,收藏了很多準備以後仔細讀的帖子,錯過任何一個都覺得是損失。

然而當她意識到這一點,開始踐行信息極簡後,心情比原來好了很多,也擁有了更多的休息時間,情緒更穩定。

當我們減少了被動信息的攝入,而是自己主動去尋找和創造,那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信息。

想一下我們為什麼需要這麼多收藏訂閱,保留過往的照片?我們怕錯過什麼呢?信息極簡的過程中,也是一次對自己內心的重新清理。

也許我們需要意識到:如果不立刻點開通知,世界末日並不會到來。

同樣,收藏很多的電子囤貨,並不會讓我們感到充實,反而會讓內心感到沉重:明明都已經知道這麼多東西了,卻還是過不好生活。由此產生的自我評判和攻擊,會讓我們對自己產生懷疑。而清除混亂的信息,也是把這份對自己的懷疑和評判清理掉。

去主動登山,而不是坐纜車上山,去主動學習探索,而非被二手信息裹挾。

在每一次主動極簡的過程中,心也被擦拭明亮了一些。

1、刪除日常低頻使用的APP;

2、微博、公眾號只保留常看的幾個,退出微信群;

3、每個月清理一次微信好友列表

4、每個月清理一次相冊;

5、關閉非必要的通知、退訂廣告信息。

信息極簡

tips:

03

社交極簡

你有沒有過社交疲勞的時候?

為了拓展朋友圈子,小心翼翼地參加各種聚會,週末安排地滿滿當當,一場接一場的局。在匆忙的趕趟過程中,不妨停下來問一下自己:我們真的需要這麼多朋友嗎?“朋友”的定義是什麼呢?

《被討厭的勇氣》一書中,阿德勒認為:所有的煩惱都是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

大概很多人都有這樣一段時間,熱衷於交友,把自己的時間填滿,想著新認識的這個人會不會產生什麼業務上的合作。然而事實上,花費了大量時間認識新朋友,大都是一面之緣,並不會有太過深入的交流,於是都成為微信列表裡的電子朋友。

頻繁交友背後藏著的是一種什麼心理呢?

“我的時間是可以浪費的”

“我不夠好”

“我需要去討好對方”

“我不敢拒絕對方”

…….

這些心理背後,都是“自我價值感”低的表現。一種認為“我需要去做討好式的行為,才能獲得對方認可的”的心理。

而與之相對的更健康的心理是:我足夠有價值,大家願意和我交朋友。我足夠好,所以我值得更健康良性的關係。

開始對社交圈進行極簡後,花心思用心對待真正值得珍惜的朋友,在深入的關係裡,反而可以獲得友情帶來的巨大滋養。

1、區分什麼是“朋友”,什麼是“認識的人”;

2、以婚禮or葬禮誰會去的心態思考什麼是朋友;

3、不參加不喜歡的社交;

4、不和不尊重人的人做朋友;

5、把時間留給重要的人。

社交極簡

tips:

不持有的極簡生活,並非一種苦行僧式的生活。而是當佔有的足夠少,我們就會撥雲見日,撥開那些被繁複的事物困住的心靈,去探尋我們真正需要的。

當一個人真正明白自己的生命需要什麼,生命就會呈現出它本來的樣子。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