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歲兩院院士告全體退休人的10句話,點醒無數老年人!

88歲兩院院士告全體退休人的10句話,點醒無數老年人!

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關注“一分鐘談健康”,這樣您就可以每天免費收到更多健康養生常識、艾灸、食療、等生活常識內容。本平臺是中老年朋友強身健體、防病治病不可缺少的生活寶典!完全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
Click on the blue font above to follow Talk about Health in One Minute, so you can receive more daily health knowledge, moxibustion, diet, and other daily life knowledge for free. Completely free subscription, please rest assured.

秦老是我國唯一一位獲准退休的兩院院士,他的退休生活可謂豐富多彩,令人羨慕,而且年近90高齡,還耳聰目明,一身無病,這輩子都沒住過一天醫院。
別人都好奇他是否有什麼養生秘訣,對此他只回答了四個字——順其自然。展開講就是,該吃吃該喝喝,該說就說,心中不憋氣,相信科學,不信“養生”偽科學。
另外,秦老以他自身豐富多彩的退休生活經歷總結了10句話,送給每一位老年朋友,希望能給朋友們帶來一些啟示。

01
 什麼年齡幹什麼事

人生不同年齡階段,青年時是女兒,中年時做媽媽,老年後當奶奶,晚年就成了太婆。

在工作中,也同樣有相應的角色轉換。如體育界,青年時是運動員,中年時做教練,老年後當裁判,晚年就成為觀眾了。

點擊關注下方公眾號

接收每天氫療知識吧

這就叫什麼年齡幹什麼事。當齡時應恪盡職守,幹得有聲有色。過了這個階段,就應調整心態,進入新情況,無怨無悔。
在這方面,應該提倡有點超前意識,提前作好年齡段轉換期的心理準備和物質準備。
就我個人而言,我曾回顧一生說:30而立,我未立;40不惑,我常惑;50知天命,我知而不多;60耳順,我有進步,但不夠;70從心所欲,不逾矩,這點,我倒提前做到了。

現在,我可以自由地選擇我想做的事,不為稻粱謀,不作名利求,擇善而從,量力而行。

02
老年生活質量,貴在心態

現實社會中,常有社會地位很高,經濟情況很好而晚年生活不愉快的,也有很普通的百姓,經濟條件一般,但活得很愉快的。

他們的差別在於心態,在於會不會安排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而不勉強去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

03
過於自苦不必要

我們這一代人在長期的革命歷煉中養成了艱苦樸素的生活習慣,這種精神是很可貴的。只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今天的老年人也不必過於自苦。

中國傳統觀念是省吃儉用,為兒為女,外國人的觀念則認為賺錢是為了花錢,兒女18歲以後自立,各過各的日子,平安無事。

看來我們有些觀念是應該有所調整了。兒孫自有兒孫福,不必太為他們擔心。

04
分外之物不需要

我在普陀山法雨寺看到佛教學校牆報上有一則佛教故事。

甲乙二小僧與眾僧友一起坐地修煉,一會兒來了一桃販,乙僧與其餘僧友起立觀看,甲僧端坐不動。沒過一會又來一棗販,乙僧等人又起立觀看。最後只得甲僧修成正果,乙僧等一事無成。
這時乙問甲,在外界誘惑面前你為什麼能坐得住?甲答,我們本來都沒有想在修煉時吃桃或棗等什物,它們來了,我也並沒有覺得需要它們。

我和你的差別只在於我在這些份外東西面前能夠說:“我不需要”。
好一個“我不需要!”人心的不平,往往在於不論需要不需要,人家有了,就想要。學會說“我不需要”,就可以擺脫很多煩惱。

尤其是老年人,在人生最後的光景裡更應提倡不慕榮利,不相攀比,發揮個性,“自己過得好,就是好”。

05
人走茶涼不奇怪

有些老年人常沉湎於過去前呼後擁,迎來送往的熱鬧場景,嘆惜現在門庭冷落,寂寞空靈,“人一走,茶就涼”。甚至埋怨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真有說不完的苦惱。我看也大可不必。

人走了,茶自然會涼,不僅會涼,而且茶水還應倒掉,因為茶杯還有它用。

適應變化,懂得生活,能根據情況變化,作出合乎自身特點的安排,以提高自己老齡期的生活質量,這才是生活中的強者。

06
人生苦惱不自尋

自古是病找人、沒有人找病的道理,煩惱也是一樣,所以聰明的老人從不會自尋煩惱。

人到老年,腦力和體力已經走下坡路。世界是年輕人的,現實就是這樣。
我們要學會知難而退,很多事情操太多心也無力改變,莫要影響了自己的情緒與健康。
另外,遇到煩心的事與人,謹記一個“容”字走天下。為人寬容,才能收穫一片內心的淨土。

07
養老,根本還是靠自己

前幾年,看到一本書《養老,你指望誰?》書中列舉了現在社會上多種養老方式,如老伴、新伴、子女、親屬、保姆、組織、社會等等。分析的結果,根本的還是要靠自己。

靠自己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養老方式,然後創造好條件,磨合好關係,使自己的晚年生活和諧美滿。

而一個高質量的養老生活,都離不開這“四老”。

1
老健

要準備的第一件事就是能老健,平時就要注重三養:吃得營養、注重保養、要有修養。

2
老居

第二是老居:與其和兒孫同住,過著忍氣吞聲的生活,不如獨自享受單身之樂

3
老本

第三是老本,既然養兒已無法養老,為人父母的也只能自立自強了,老本一定要保得好,不進棺材前ㄧ定不分家產。

4
老友

第四是老友:有個好朋友、好飯友和伴侶一樣重要,平時要廣結善緣,多認識各類朋友。

如果喜歡就值得去做,別忘了,這輩子就只這一次。

我熱愛讀書與遊玩,通過30多年藏書,我已存有5000多冊文史書籍。近10年來還堅持自費獨遊,遊過180多個重點景區,走遍祖國名山大川。

08
笑對歸宿

死亡既然是最後的歸宿,生命的必然,自然也就沒有必要過多地害怕了。一切順其自然,交給“命運”就是了。

我參觀過英國的臨終關懷醫院,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所臨終關懷醫院,已有100多年曆史。
那裡的大多數病人都只剩一個月左右的生命,但他們在活動室裡看書、打毛衣、玩牌、禱告、看電視…還有志願者過來跟他們聊天。在生命的最後一點時間,還可以無痛苦地享受人生。

點擊關注下方公眾號

接收每天氫療知識吧

我驚歎西方發達國家人文關懷的進步,我也堅信中國不久也能達到這個水平。
我已經向家人和學生交待,將來我走時,不必開追悼會,因為我不喜歡那種裡面哭哭啼啼,外面嘻嘻哈哈的尷尬場景。
到時如果無法推辭,非要安排一個遺體告別儀式的話,也不必奏什麼哀樂,而要播放一段舒曼的《夢幻曲》,並告訴大家,我走得很愉快,很舒坦,因為我曾是一個長壽而快樂的老頭兒,我充分享受了人生,我知足了!

09
快樂高於一切

一輩子很短,快樂就好。做人最重要的就是開心,學會寬容,不去計較。

忘記名利,忘記恩怨,忘記煩惱。與人為善,不圖回報,快樂來找。

保持年輕心態,前半輩子努力換來後半輩子幸福生活,好好享受別浪費大好時光,讓自己樂享老年。

提醒: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並非適合所有人群,建議在醫師的指導下調理。

(放到您圈子裡,朋友們會感激您)

 先收藏,再發給關心的人,

多一個人看到,就多一份健康!

通知:視頻前面讓大家抓狂的廣告由微信自動添加,不受小編控制,請大家諒解

(放到你圈子裡,朋友們會感激您)

點下面,點下面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