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喬想要一個“昭和年代的老式吃茶屋”一般的家,於是找到了設計師裡白。
昭和年代的老式吃茶屋是什麼樣呢?有一點舊物感,比較溫馨,最好還有有爵士樂,有濃濃舊感的傢俱和器物。
在經歷了一年多的裝修後,他們擁有了這樣的家。並給家取了個好聽的名字:cheese house。
Cheese house,是在村上春樹的短篇小說《我們像芝士蛋糕形狀的家》裡,一對年輕夫婦,因為買不起大房子,只能買一個鐵路邊的很小的三角形,很像cheese的形狀。雖是陋室,但是他們在其中用心生活。
“我當時被文中的一句話打動了:陽光是免費的。我覺得我們家其實也是這樣,雖然是老破小,但陽光很充裕,我們把它打造得很溫馨,也成了cheese house。有一種日式 zakka 的感覺。”
“我希望把陽光最好的地方留給餐廳。餐廳是一個家庭的核心,大家可以坐在一起吃飯,一起聊天,有黑膠音樂。這裡可以裝下一家人的日常碎碎念。”
砌著綠色方磚的半開放式的廚房,捨棄了門,將門洞刷上飽和度高的綠,讓烹飪的人可以和客廳的人隨意交流。
門洞的兩側,左邊是咖啡角,放置了咖啡機和咖啡杯等,牆上的掛畫,是美式復古風的廣告鏡。右邊是茶區,放了一些茶具和茶葉,若喬淘了一塊上海的老花磚來做裝飾。
圓形的餐桌,成為餐廚區域的核心。被三個餐邊櫃包裹,另一邊是白色的上牆書架。書架的淨身較窄,只有 20 多公分,放置了一些黑膠唱片,畫冊等。
和餐廚區相接的,便是陽光最好的陽臺。說是陽臺,其實更像是一個秘密的家庭露營基地。兩把躺椅,亞麻地毯,大葉子的南方植物,在這裡吃飯,宛如戶外。
玄關區,左手邊是柳宗理的蝴蝶凳,凳子上方是柚木色的鏡子。回家或出門時,都可在鏡子裡看到家裡的流動感。
另一側用頂天立地的定製櫃,在入戶變出一個步入式衣帽間。裡面藏的旋轉式鞋架,足以放下兩個人的所有鞋子。另一邊用不打孔的五金件+洞洞板+伸縮杆配墨綠色的簾子,輕鬆花幾百塊打造一個衣帽間。
· 玄關凳:天童木工柳宗理蝴蝶凳
· 柚木六邊鏡:閒魚woodsage
· 玄關櫃木作:模方
· 一體式掛衣置物架:五金少女
· 綠色窗簾:LIVING inc
掛衣區左側,定製的洞洞板上掛著回家的鑰匙、墨鏡燈。若喬還自己獨創了一面穿衣鏡固定在上面,需要的時候就打開,平時摺疊在衣櫃裡。
平日裡墨綠色的絲絨感簾子拉上,這裡就很乾淨整潔。
· 吊燈:新光紀燈具商店
· 風琴紙屏風:十八紙
· 露營椅子:NychairX
· 陽光房摺疊窗:墨窗
簾子外放置了弧形的屏風,屏風後面則是室外的走廊,喜陰的植物都藏在後面,和外面的植物連成了一體。
屏風後的落地窗完全可以打開,讓室內外有了完全的銜接。朋友來家裡的時候,大家就席地而坐,吃東西,喝喝茶,看著外面的花聊聊天。
· 紙燈:Captain Bamboo
· 竹編置物架:自然集舊物改造
入戶正對著的地方,是一個玄關端景。一把舊竹茶几,上面擺放了一株植物。一盞大大的紙燈。
朋友們可以坐在哪裡聊天呢?入戶區和客廳之間,若喬特意打掉了牆體,鋪上與餐邊櫃同色的木板,這裡成了朋友們都喜歡坐的地方。
客廳的人,入戶區的人,和走廊外的人,有了隔窗相望的趣味。
從入戶區進入客廳,若喬特意做了一個抬高處理。讓空間有了一些層次感,也讓回家有了儀式感。
她樂於讓家變好的過程,連臺階那塊小小的馬賽克畫,也是她自己出設計圖,在網上找了定製馬賽克壁畫的廠家,用深深淺淺的綠色大理石馬賽克拼接而成的。
· 檯燈:UNDYED
· 中古櫃子:宜美家上海家居
· 單人椅子:studio FH
· 書架壁掛系統:自己設計定製
· Serge Mouille張牙舞爪燈:Noetblp
· 木質小推車:線下淘的德國中古傢俱
· 兩幅掛畫:atelierkoma
從入戶區向下走一步,就走到了客廳。客廳最吸引眼球的則是一整面的書牆。
用A柱和松木板自己訂做,刷上櫻桃木的色,就和櫃子和沙發搭在了一起。
“無論是書還是畫,我們的小紀念品,其實就是代表和見證了我們經歷過什麼,所以我希望它是一個多功能的展示架。包括光源之類的,我也有特意去思考。”
書架旁邊的櫃子,恰好和窗臺齊平,平時夫妻兩人就會坐在這裡看看書,喝喝東西。
在書的陳列上,若喬也很有想法。
“我會把一些書專門打開來放,像是展示畫冊一樣,這些靈感其實來自於逛書店,我喜歡東京的蔦屋書店和曼谷的 open house。這兩個書店我覺得它不是在陳列書,而是在陳列一種生活方式。所以我覺得陳列並不一定是整整齊齊,而是傳達自己的喜好就好。”
她會把一副話劇的海報陳列,會用字母印章拼接一句話:I'm not a morning person。
“因為我很愛睡懶覺,所以我就擺了一個在上面,這些所有細節都是我自己玩得開心。”
若喬喜歡老物件,去各地旅行時,都會想要淘一些舊物。老舊的東西有時光的沉澱,在審美上也是被時光篩選過的。
傢俱上,她也喜歡這種舊舊的感覺。因為大部分傢俱都是自己去定製的,有了足夠的空間讓她發揮。
餐邊櫃是農村老房子拆下來的老木頭,然後自己畫設計稿定製。電視櫃、洗手間的門、臥室的門,都是自己盯著讓工廠定製的。
“我覺得定製會更靈活。成品的傢俱太過死板,我想要一些變化,所以我會最大限度地去實現我想要的東西。雖然定製過程中很耗精力,但是恰恰是我的愛好,我很願意去付出。”
這個舊物感的臥室門,是她找了一家給咖啡館做門的廠家來做的。
“雖然他們用的松木一般,細節上質感一般,但是我在這種時候就自我安慰:這只是一個門,我本來要的就是這種風格,我也接受它的暇疵。包括家裡踢腳線之類的地方,有一些瑕疵,我也會安慰自己。”
門鎖呢,也有它的故事。是她淘了很久的上海老公寓的銅鎖,將其打磨了一下,但並沒有打磨成特別光潔的樣子,依舊保留了原始的鏽跡。
·綠色地毯:集木室務所
·掛畫:
壓花畫——林子小間花店
銅版畫——線下古玩市集淘的法國版畫
左下——雜誌內頁
左上——花店買的包裝紙
紅色的單人沙發,是陪伴她很久的傢俱。
在搬進這個家之前,她曾在衚衕裡住了六七年。沙發是一個很好的朋友送她的老物件,陪伴著她度過了在衚衕生活的歲月。即使後來養了狗狗把沙發角啃爛了,若喬還是保留了這樣的痕跡。它見證過她的生活。
臥室的角落原本不是弧形。裝修的時候管道外露,木工師傅說,可以把管道包一下變成圓弧,若喬覺得這樣也不錯。恰好單人沙發放在這裡,剛剛好。
牆上的畫是她在市集上淘到的有 100 年曆史的版畫,其中一頁,她重新裝裱後掛上了牆。紅色的點綴,恰好和沙發呼應。
· Royal System & System Cado 壁掛系統:伽羅生活
· 特立尼達椅:萊米家居
· 摺疊凳:上海古玩店
· 掛畫:
上——喜福會
下——喜福會
中——線下古玩市集淘的法國版畫
梳妝區也有說不完的故事。桌子是前同事的奶奶使用的老式縫紉機。上方定製接近色的壁掛系統,於是有了獨一無二的梳妝檯。
· 鬥櫃:宜家馬爾姆
臥室和陽臺之間的高低差,若喬沒有去處理齊平,而是就讓它保留原來的層次。
“裝修的時候刷完牆後,工人師傅上上下下老是把下面的白色牆壁刮髒,後來就用沒用完的瓷磚給它貼上了。每天我看到這些小瓷磚我心情都會很好。”
這樣的舊物利用,讓若喬覺得房子有了更多的設計感。
· 紙吊燈:常在
· 紙壁燈:常在
· 藤編窗頭:佛山森迷家居
· 定製床箱:木輪傢俬
· 床頭櫃:凡屋傢俱
臥室是睡覺的地方,希望它儘量乾淨。於是並沒有做過多裝飾,只是用壁燈和頂燈來裝飾了一下。
我希望我的臥室是一種走進去就特別放鬆舒服的感覺,所以就專門去定製了竹編的床頭。床也是定製的,定製了一個箱體的床,剛好的床頭契合。
· 衣帽間:宜家艾格特
· 底部收納盒:友耐
臥室的收納也很簡單,和入戶區的衣帽間思路一致,用了宜家的衣櫃收納系統。
衛生間也有玄機。顏色和廚房的綠色方磚呼應。衛生間的穀倉門,是特意定製的雙方格玻璃。
“如果以後在後面放一副畫,會讓畫呈現出一種特別朦朧的感覺。”
若喬說,這只是她家的 1.0 版本。未來會想要在露臺區域再佈置多一些南方的大葉植物,打造成一個熱帶雨林的樣子。
設計師裡白說“我們最希望的就是業主入住之後,根據自己的審美去豐富這個家。”
當設計師構建了一個底子,後續這個家的的生活氣和審美,交由業主發揮。於是有了不一樣的家。
設計師給家造了一個畫布,而居住者的生活才是畫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