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味藥《本草綱目》載“通鼻氣而落息肉”,治療鼻炎要藥

本品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鵝不食草的乾燥全草。中國大部分地區均產。夏、秋兩季花開時採收,洗去泥土。鮮用或曬乾生用。
【性味歸經】味辛,性溫,歸肺經。
【功能主治】祛風通竅,解毒消腫。主治感冒頭疼,鼻淵,鼻息肉,咳嗽,哮喘,喉痺,耳聾,目赤翳膜,瘧疾,痢疾,風溼痺痛,跌打損傷,腫毒,疥癬。
【歌訣】鵝草性溫,風寒痰淵,溼瘡腫毒,內服外敷。
【經典應用】
(1)治風寒頭疼及鼻淵鼻塞者,與薄荷、蒼耳子、辛夷等宣通鼻竅藥同用。治偏於風熱者,與薄荷、黃芩等藥同用。
(2)治咳嗽痰多,較宜於寒痰所致者,與麻黃、細辛、百部等藥同用。
此外,尚有解毒消腫之功,還可治溼瘡腫毒。治癬瘡溼毒、無名腫毒、跌打腫痛,搗爛外敷;還可與穿山甲、當歸尾搗爛絞汁服,藥渣敷患處,治各種腫毒。治牛皮癬、蛇傷、雞眼等,以鮮品搗爛外敷。
【文獻輯錄】
《本草綱目》:鵝不食草,上達頭腦,而治頂痛目病,通鼻氣而落息肉。
《本草拾遺》:祛目翳,挼塞鼻中,目膜自落。
《四聲本草》:通鼻氣,利九竅,吐風痰。
【近代應用】
(1)本品與北柴胡配伍,用以治療外感熱病,瘧疾,症見高熱面赤,頭疼身楚,口乾口渴或瘧疾所致的發熱等。
(2)本品與黃芩、白芷、麻黃配伍,水煎服,用以治療急性鼻炎。
(3)鵝不食草30克,貓爪草60克,夏枯草30克,蒼耳草30克,辛夷15克,炒薏苡仁30克,石上柏30克,山豆根10克。治療鼻咽癌,根據不同分型採用不同的治則,在基礎方上加減。每天1劑,水煎分2次服。
(4)蒼耳子用文火焙成深棕色後去殼,碾碎;鵝不食草5克碾碎,同浸泡於10毫升香油1周,點鼻,治療急慢性鼻炎,效果良好。
(5)治療膽石症:鵝不食草25克,白芍15克,鬱金15克,金錢草20克,海金沙12克,延胡索12克,柴胡12克,枳實12克,大黃12克,雞內金12克,黃芩12克,甘草6克。氣滯證加川楝子12克,陳皮10克;溼熱證加茵陳30克,梔子12克,水煎服,日1劑。效果良好。
【效驗方】
鵝不食草10克,北柴胡10克,代茶飲。主治外感熱病,瘧疾,症見高熱面赤,頭疼身楚,口乾口渴或瘧疾所致的發熱者。
【用法用量】煎服,6~9克,或散劑服。外用適量,或油浸塗患處。
【注意事項】胃潰瘍及胃炎患者慎用。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