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城記|從前有座鳳凰山

尋城記|從前有座鳳凰山

▲鳳凰寺一角 (遊江 畫)


導航輸入磁器口鳳凰山,便可找到“鳳凰山文化公園”。17日當天,豔陽高照,有提前進入夏天的錯覺,草木成幽,山花爛漫,鳥雀紛飛,徑裡有野坐閒談之人,三五成群,享受這春日難得的自在時光。

拾階而上,便能看到幾座殿宇。因《磁器口行走》裡面介紹說,鳳凰寺,古代曾留下一座殿宇。重慶晚報-廂遇記者圍著鳳凰寺找了一圈而不得,到底是先有鳳凰山,還是先有鳳凰寺?資料記載準確嗎?古代的鳳凰寺還有遺蹟嗎?帶著很多疑問,諮詢了相關工作人員。

磁器口管委會王潤說:“我問了一下,這本書有十多年了,當年編撰這本書的時候,鳳凰寺尚未進行大規模整修,當年可能還存有老建築。後來鳳凰山公園和鳳凰寺進行改建的時候,對寺廟做了全方位的排危復建。因為時間有點久了,所以我只打聽到這些消息,不一定完全確切。”

重慶晚報-廂遇記者又詢問住在裡面幾年的師傅,得知的確大都是新修或者復建的建築。不過,有四個清代的物件,能證明鳳凰寺至少在清代就曾存在過。師傅帶著記者去看了寺裡的兩塊石碑,一塊為大清嘉慶十三年的石碑,是當地百姓捐資修繕廟宇碑一塊,歷經風雨,但字跡仍清晰可辨。另一塊,為大清同治十三年的石碑。兩塊石碑皆記述磁器口鎮內布幫三皇會在鳳凰寺活動及功德名錄。

▲清代石碑

鳳凰寺又名鳳凰庵,鳳凰山是因為先有鳳凰庵,得名鳳凰山,還是因其山形似鳳凰,從而得名鳳凰山,不得而知。但在清朝,磁器口各幫會每年三月初一至初三都會在鳳凰寺舉行消災、祈福廟會,紀念蜀國劉、關、張,以表忠義、誠信。當時盛況空前,遠近聞名。後因清末時期社會動盪,寺院破敗。

▲最近發現的明清建築構件

“如今的殿堂,包括觀音殿、大雄寶殿等,皆為2005年後重建。觀音殿為仿古鋼混結構,重簷歇山頂式琉璃瓦建築,屋頂由黃釉筒瓦覆蓋,飾以脊獸,氣勢恢宏,為磁器口最佳觀景地之一。大雄寶殿也是仿古重簷歇山頂式建築,房頂採用青筒瓦,古樸典雅,極具西南古建築風格。大雄寶殿周圍都是清代建築的原址,2014年修建放生池時還出土了有‘鳳凰山’三個大字的石碑。”漫畫家、重慶市重慶史研究會會員遊江告訴重慶晚報-廂遇記者,這嘉慶年間的石碑目前還存放在寺裡,現在保護著。最近,裡面的工作人員還發現了一個老建築構件,可以看看。

相關研究人員表示:應該是一個仿木結構的碑頂,或是碑亭的頂。整體上還是在模擬瓦壟的結構,應該是屬於明清時期的構件。這個物品,也可以從另外一個方面證明以前的鳳凰寺曾真實存在過,老物件應該妥善保存。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