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幸福感從何而來呢?——《千字文》第15集

生活中的幸福感從何而來呢?——《千字文》第15集

罔談彼短,靡恃己長

下面六句話,講的很具體的修身內容,都是生活中要一一落實的基本做人修養。
知過必改,得能莫忘。
知道了自己的過錯在哪裡,就一定要及時改正,自己有能力做到的事情,就一定不要輕易放棄。
   “知過必改”這句話,語出《論語》。孔子在《論語·述而篇》中說:“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孔子說,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在動盪的時候,有四件事是最讓人擔憂的:第一是不講品德修養,也就是不積德;第二是人人浮躁,不肯老老實實地做學問;第三是明明知道應該做的事卻不肯去做;第四就是自己的毛病、缺點總也改正不了。這是孔子每天都在擔憂的。
聖人的一生都活得很累,悲天憫人,生怕後人生活得不好,怕我們走錯了路,才不惜如此苦口婆心地教導我們。我們今天只有“知過必改”,才能對得起他們。
“得”與“德”二字通假。“得能莫忘”有兩重含義,一是從他人之處有所得、有所能,也就是別人教會我們的東西,使得我們有所得、有所能,我們不能忘,這也是知恩必報的意思。二是我們自己於修心、修身上有所得、有所能,莫忘。也就是劉備白帝城託孤時,教育兒子阿斗說的話:“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
別人的德能不能忘記,自己的德能也不能夠忘記。但是別人的德能往往被忘記了,自己的德能卻總掛在嘴邊上,這是最常見的毛病,是一過,要“知過必改”。“知過能改,善莫大焉”(《左傳·宣公二年》。
罔談彼短,靡恃己長。
這兩句話語出漢朝崔瑗的座右銘“無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
“罔”和“靡”的詞性相近,都是表示禁止、勸阻的否定性動詞,相當於別、不要的意思 。“靡”字的本義是無、沒有,讀第三聲。這兩句話裡強調了兩個不要:第一不要談論別人的缺點和短處。當你手指別人的時候,只有一根指頭指別人,三根指頭卻指向自己,到頭來受傷害最重的正是自己,不是別人。第二不要依仗自己的長處而驕傲自大,自大再加一點,就是“臭”字。《易經》裡八八六十四卦,只有一卦六爻皆吉無兇,那就是“滿招損,謙受益”的謙卦。 
     
陳摶老祖在《心相篇》裡也說“好矜己善,弗再望乎功名;樂摘人非,最足傷乎性命”。喜歡稱讚自己長處的人,功名很難有所成就。這對科考時代的讀書人是大忌,因為“滿招損”是天理。喜歡談論別人缺點的人,一生中的障礙會很多,自己的身心性命也很容易受到傷害,因為自己削了自己的福報。
“恃”在這裡的意思是依仗,如有“恃強凌弱”的成語。
 
民間有一句俗語: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別人的任何不好,其實都是負能量,你不斷地去議論,去指責,客觀上等於不斷地把別人的負能量強化到自己心裡來,造成自己內心的陰沉,糾結,負面情緒增加,看社會看他人,哪裡都不好。那你生活中的幸福感從何而來呢?特別是現在的媒體宣傳,負面的東西太多了,所以這兩句話,太重要了。
信使可覆,器欲難量。
“信使可覆”是個倒裝句,為強調“信”字,將其倒裝在及物動詞“使”的前面。這句話的意思是:做出的決定或允諾要適宜,要說到做到。“覆”字通“復”,《說文》訓為“復,往來也”。後將踐言、履約稱為復言、復踐。
“信使可覆”這句話,出自《論語·學而篇》。“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覆也”。孔子的學生有子說:與人約定,要先考慮是否合宜,免得將來進退兩難。這也是《弟子規》中說的:“事非宜,勿輕諾,苟輕諾,進退錯”。如果意氣用事、輕率表態,事到臨頭才發現不合理,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那就太被動了。
人的毛病之一,就是“常立志”與“常後悔”交替進行。說過的話、答應別人的事忘了,不兌現。信是五德之一,稱為信德。信主元氣,五行屬土,對應人的脾胃。凡不講信用的人,沒有不傷脾胃、不損元氣的。大地屬土,其德主信,如果大地失去信用,春不生、夏不長,是這塊地的地氣沒有了,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孔子說“人無信而不立”,沒有信德的人,永遠不能立身、立命。

“器欲難量”是說,一個人做人處事,心胸器量要大,大到讓人難以估量才好。俗語說“侯王頜下能跑馬,宰相肚裡能撐船”。心小量窄的結果,必然是嫉賢妒能,這樣的人不但薄福,而且下場很不好。唐朝著名的兩大奸臣“口蜜腹劍李林甫”、“笑裡藏刀李義府”不就是很好的例證嗎?
一個人能否擔當重任、成其大事,首先要看心量,也叫做格局。大人幹大事,大筆寫大字。心大意大,天地給你的舞臺就大,你就能“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心小量窄,你自己的路就越走越窄,最後孤家寡人、形影相弔,這是一定的道理。 
《論語·子張》裡有一段話,是子貢形容孔子學問的。子貢說:夫子之牆數仞,賜之牆也及肩。我的圍牆只有齊肩高,老師的圍牆卻有數十尺高,在學生問、修養、做人上我怎麼能跟老師相比呢?
現代孩子們大都是獨生子女,問題之一就是氣量不夠大,人生的格局不夠大。天地生萬物是平等的,賦予萬物的能量也是平等的,不會因為你是大樹就多給你下點雨,你是小草就少下一點。得多得少在於你生命的格局和容積有多大。你是一口大缸,一個碗還是一個碟子呢?
以上六句話的白話譯文,大意是:
發現自己的過錯,要儘快地改正;
自己有能力做到的,一定不要放棄。
不要談論別人的缺點和短處,
不要依仗自己的長處而驕傲自大。
約定的事要合宜,說過的話要兌現,
為人器量要大,要讓人難以估量。

劉宏毅:知名的中國文化專家、國學學者,專注於國學教育、生命智慧、以及尊重生命自有規律下的養生;提倡踐行國學,注重用經典開啟智慧,反對死讀書;主張為學要博,為用要專,思想要獨立;為人要有道骨,佛心,儒行。

      曾在美國、加拿大、臺灣、澳洲、新西蘭等地講學,將“國學智慧”與“科學般若”引入企業高端培訓課程,是大學生人生規劃設計、職場情商培養、領導力提升培養的資深專家、教授,被加拿大《環球華報》譽為“中國文化的佈道者”。

中華文化 國學經典圖書教材商城

歡迎點擊下方圖片購買↓↓

親子教育  身心健康 
  婚戀情感  職業工作  

長按二維碼進入“誠敬和” 企業微信,交流互動解決問題     

學習傳統文化,
經營幸福人生!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中華文化大講堂”公眾號

傳統文化書籍
長按識別二維碼

      進入“中華文化大講堂”微店 

 
  

     國學機、早教機

      傳統文化書籍

        長按識別二維碼

          瞭解更多相關產品

   中華經典學習平臺
    長按識別二維碼加入平臺

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關注我們!

您看此文用   分 秒,轉發只需1秒呦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