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識】劉雲生:​馬克龍訪非和法國的對非新政策

【世界知識】劉雲生:​馬克龍訪非和法國的對非新政策

 點擊 世界知識  關注並星標

每天與你一起

平實理性看世界

2月27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愛麗捨宮發表講話,闡述了法國的新非洲政策。新政一改戴高樂以來歷屆政府對非強勢策略,轉而突出在“平衡和負責任”基礎上建立“新型合作伙伴”這一定位。隨後,馬克龍於3月1日至4日訪問了與法國交往甚少的中部非洲四國加蓬、安哥拉、剛果(布)和剛果(金)。這一系列外交行動彰顯法國修復與非洲國家關係的“洪荒之力”,昭示了法國對非“新攻勢”。

2023年2月27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愛麗舍宮發表講話,闡述法國的新非洲政策。


旨在“減負”的新政?

馬克龍發表新非洲政策講話並訪非之際,正值法國在非洲大陸的影響力面臨幾十年來最大挑戰。不斷蔓延的反法情緒導致部分西非和北非國家出現街頭抗議活動。法國2013年開始向西非薩赫勒地區派兵,2014年起開展代號為“新月形沙丘”的軍事行動,與布基納法索、乍得、馬裡、毛里塔尼亞、尼日爾協同打擊恐怖組織。2022年,法國被迫開始從薩赫勒地區撤軍。2022年2月,馬克龍稱,因馬裡當局的多重阻撓,法國已無法同其保持軍事接觸,馬裡當局的態度迫使法國撤軍。同年8月,法軍部隊完全撤出馬裡。今年1月24日,布基納法索決定終止同法國的軍事協議,要求法駐軍在一個月內撤離。目前,法國在乍得和尼日爾還有約3000人規模的駐軍。與此同時,非洲地緣政治格局正在悄然發生改變。拜登政府上臺後,美國著眼大國戰略競爭,加強對非重視,急於“重返”非洲。俄羅斯在非洲的軍事和經濟影響力不斷擴大。多數非洲國家在烏克蘭問題上採取中立立場。而非洲經濟增長前景良好,內部貿易潛力巨大。

馬克龍的對非新政同“法國後花園”敘事脫鉤,與戴高樂以來法國在非洲“後殖民主義”做法斷軌,致力於摘掉“白人的負擔”帽子,給自己鬆綁減負,藉以平息非洲大陸的反法情緒。新政提出,法國將削減在非駐軍數量,推行吸納駐在國武裝力量聯合駐防等系列改革舉措。馬克龍指出,“法國目前在非的軍事基地不會關閉,但將根據非洲夥伴的需求進行改造”,“我們的(軍事)存在將通過基地、學校和學院體現”。從新政內容看,法國將根據當地需要進行更多的軍事培訓。新政吸取了歷史經驗,弱化了軍事意涵,企圖安撫非洲國家的對法情緒,但保留法國對非軍事影響力和威懾力。

重估非洲形勢

面對影響力在非洲遭遇“滑鐵盧”,法國重新審視和評估非洲的發展形勢,調整對非戰略,以重振其在非影響力。

青年問題是非洲問題的底色,也是非洲發展的動力。可以說,誰掌握了非洲青年,就掌握了非洲的未來。據統計,62%的非洲人口年齡在25歲以下,他們渴望走出貧困。同時非洲也是全球人口增速最大的地區,預計到2050年非洲人口將達50億,佔全球一半多。快速的人口增長使非洲蘊含著巨大的人口紅利,但也給其帶來一定挑戰。目前,非洲的青年失業率高達60%,是那裡犯罪率居高不下和恐怖主義活動猖獗的重要原因。種種跡象表明,法國在非洲、尤其在非洲年輕人中的影響力下降。非洲青年人是當今反法運動的重要力量。2021年10月,法國舉辦新型峰會,邀請了各領域的非洲青年代表與會。馬克龍在2月底的講話中指出,他對新一代法國和非洲企業家之間的合作寄予希望。

人口的快速增長增加了非洲農業發展的壓力。解決糧食安全問題,“把糧食牢牢把握在自己手裡”成為非洲國家的當務之急。非洲未耕土地佔比近65%,這一存量為其確保糧食主權提供了條件。農業領域的合作被法國視為對非洲開展新一輪“魅力攻勢”的基礎,也是突破口。

非洲不是國際貿易定價國。石油詛咒、資源陷阱威脅著非洲國家的國民收入,使其債務負擔不斷加重。現實的貿易條件促使非洲國家尋求多元化發展道路,不再把雞蛋只放在一個籃子裡。馬克龍此次訪非期間聲稱,非洲國家面臨的挑戰之一是需要經濟多樣化,“必須擺脫國家經濟以石油和鑽石這兩個產業為基礎的模式……教育和培訓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法國希望在這方面成為合作伙伴。”

出訪的臺前幕後

在馬克龍第一個總統任期當中,法國對非政策弱化了殖民色彩,強調通過強化“軟實力”施加影響。2020年5月,法國正式確認了西非法郎的終結。西非國家使用的西非法郎改革後稱為“埃科”(Eco)。此前,西非法郎區的貨幣政策深受法國的影響。一些評論認為,此次改革階段性呼應了西非國家國內的金融民族主義思潮。但也有觀點認為,法國企圖變相擴展法郎區,以吸收法郎區外的尼日利亞、加納等國家加入,進一步坐擁其利。這一改革“換湯不換藥”,並未給地區國家帶來真正的好處,再加上薩赫勒地區九年來的反恐行動成效不佳,當地民眾對法國的質疑聲音此起彼伏。隨著俄羅斯私營軍事公司“瓦格納”集團加強對非軍事事務的介入,非洲國家反法浪潮加劇。

馬克龍在其第二個任期瞄準了法領導人多年未踏足的中部非洲。馬克龍首站到訪加蓬,出席法與加蓬共同主辦的森林保護峰會。加蓬森林覆蓋率高達85%,是非洲石油、錳礦砂和木材的生產大國。相關評論稱,加強與加蓬的關係,對法國獲取豐富戰略資源具有重要意義。安哥拉也是馬克龍此行重要一站,兩國將在農業、礦業和能源、數字轉移、航天等領域加強合作。隨後,馬克龍訪問了剛果(布)和剛果(金)。在14年未見法總統到訪的剛果(布),馬克龍重點談及歷史、語言創作和文化傳承。在剛果(金),法國聯合歐盟舉辦經濟論壇,就能源和礦產、數字轉移、森林資源和交通道路三個話題進行了探討,與當地達成了礦業勘探和開採、全球網關數字包、交通要道建設等重大意向,簽署了相關協議。自1994年盧旺達大屠殺以來,剛果(金)一直指責法國支持盧旺達對剛果(金)的武裝騷擾和資源掠奪,兩國關係一度黯淡。剛果(金)素有“世界原材料倉庫”之稱,這也是馬克龍2017年任總統後首次造訪該國。

在與剛果(金)總統齊塞克迪舉行的聯合新聞發佈會上,馬克龍與對方因意見不合發生爭執。齊塞克迪指出:“法國以及其他西方國家都必須尊重非洲國家,而不是用家長式的作風對待我們,要做合作伙伴就要用真正的夥伴關係平視非洲。”

(作者為北京大學非洲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天津理工大學語言文化學院副教授)

·  END  ·

本文刊登在《世界知識》2023年
第8期
責編:趙萌
查看本期目錄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購買本期
雜誌
覺得好看,請點這裡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