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agram虐殺了多少野生動物?


一直以來,作為當之無愧的炫富聖地,名人網紅在Instagram上Po出的每一張照片,無不經過精心安排。
 
比如之前流行的“摔倒炫富”:假裝從敞篷車上摔下來,愛馬仕和各種物件散落周圍。“不小心”的一跤,摔出金錢的味道。
 
 
再比如“炫富癱”:用擺地攤的方式,將自己淹沒在LV包包的海洋裡。
 
 
不過,豪車、度假村、名錶、奢侈品,這些炫富的標配有時也顯得太直給。
 
要在不經意間展示雄厚的財力,現在,名人們有了全新的選擇:
 
曬野生動物

 
被炫耀的,被遺棄的,被虐待的
 
過去10多年,各種珍稀的、野生的動物成了名人社交媒體的上常用“掛件”,旅行合影打卡,養在豪宅,甚至帶在身邊去演出。
 
·Jay-z、碧昂絲一家
 
這些動物數量少、購買和養育成本高,是行走的鉅額財富,也成為最好不過的身份象徵。
 
趴在勞斯萊斯上的寵物孟加拉虎,對它拍照的人手上還戴著勞力士,說唱歌手Tyga在一張照片裡,就拿捏了炫富需要的多種要素。
 
 
拳王泰森擁有3只皇家孟加拉虎,僅是維持它們最基本的日常,一個月就要花掉4000美元。
 
 
喜劇演員Tracy Morgan甚至在家開了個動物園,花40萬美元在豪宅裡裝了一個定製鯊魚缸,安置他心愛的巨型太平洋章魚和多條鯊魚。
 
 
這樣一幅由名人和野生動物完成的“看起來就很貴”的圖景,充斥著社交網絡,令觀者頭暈目眩。
 
然而,拍照炫富的“任務”一經完成,在鏡頭裡和富豪明星們親密無間的小動物,便面臨著隨時被遺棄的風險。
 
·賈斯汀·比伯和他的捲尾猴,2013年,當比伯去德國巡演時,他的猴子因缺少法律證明,而被沒收轉至收容所收養。
 
像油管網紅Logan Paul,曾在4年前收養過一隻名叫Pearl的迷你豬,把它養在洛杉磯的豪宅當中,甚至還給它開了單獨的Ins賬號。
 
 
但在Logan搬到其他城市,說“重新安置”了Pearl後,小豬便在社交媒體上消失了。直到動物收容所Gentle Barn在TikTok 上分享了一段救援視頻,人們才重新發現它的蹤跡。
 
在被發現時,被拋棄的Pearl獨自在田地裡覓食,耳朵破爛,感染重病,旁邊還有一隻死豬。
 
 
與之類似,在說唱歌手Tyga的Instagram裡,大型貓科動物是標準的“裝飾”。
 
 
不過,當因為家養老虎而面臨罰款和監禁風險時,他立刻就拋棄了自己7個月大的“玩伴”。
 
最後,老虎被送進了動物庇護所。每天要消耗500磅肉的它,每年基本費用超過1萬美元,只能靠公共捐款來支付。
 
 
正如收養老虎保護所的創始人所評價:
 
“這就是一個完美的例子——名人收養這些動物,只是為了拍視頻和照片。我們甚至無從而知,Tyga是否知道它(老虎)在我們這兒。”
 
還有極度瀕危的野生動物蠑螈,去年因可愛的形象在TikTok 上爆火,帶有標籤#axolotl(蠑螈)的內容超過 了26 億條。
 
 
與之相呼應的,則是在2022 年一整年,被遺棄在救援中心的蠑螈數量激增。
 
而在網絡大咖的“引導”下,社交媒體對於野生動物的追捧,逐漸演化成一場毀滅性的噩夢。
 
2020年,有人在阿根廷海灘的度假勝地聖特雷西塔,發現了一隻擱淺的小海豚,立刻把它抱上了岸,像戰利品一樣高高舉起,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拍照,併發在社交媒體上炫耀。
 
 
結果,由於長時間缺水暴曬,這隻海豚很快就因過熱而死掉,屍體也被丟棄在沙灘上,再無人理睬。
 
該海豚屬於Franciscana品種,是世界上最小和最稀有的海豚之一,野外僅存3萬隻。
 
 
在社交媒體上,黑猩猩、獼猴等靈長類動物,也是名人互動裡的常見嘉賓,在很多照片裡,它們總是咧嘴大笑。
 
 
但實際上,這種笑容在很多時候,都是小黑猩猩恐懼或極度屈服的表現。
 
更可怕的是,就“為了”能在人類的社交媒體上露齒一笑,這些小猩猩被迫與它們的母親分離,被毆打至服從命令,被圈養在骯髒狹窄的環境中。
 
 
據估計,每販運1只幼猿,至少有10只成年猿被殺死在過程中。
 
在社交媒體反動物虐待聯盟(SMACC)的一個調查案例中,有5只年輕的寵物猴子,被博主餵養在一個鐵絲籠子裡,幾乎不提供任何食物和水。
 
 
而被社交媒體迫害最慘的,則是懶猴。這個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極度瀕危物種的野生動物,在過去的20年裡數量下降了80%。
 
2009年,一隻名叫Sonya的懶猴舉起手臂讓人撓癢癢的視頻突然走紅,引起了剪輯熱潮。
 
然而,懶猴舉起手臂的模樣,看似可愛,實際上是在絕望地自我保護。
 
 
在當時的上萬條評論中,有25%的網友都直接表示,希望擁有一隻懶猴寵物。“我想要一個,而不在乎是否非法。”
 
由此,針對懶猴的非法捕獲和交易便開始了。
 
 
而因為懶猴可以發出有毒的叮咬,所以捕獲之後,要用指甲刀、鋼絲鉗把它們的牙齒拔掉。這個過程通常不會麻醉,結果經常導致懶猴大量失血和感染,甚至死亡。
 
 
在運輸過程中,懶猴們也通常被裝在黑暗、擁擠和不通風的容器裡,這種運輸的壓力導致了30%~90%的死亡率。
 
而懶猴的悲劇也說明,由社交媒體所促進的野生動物非法交易,已經成為一條閉環產業鏈。
 
血色的產業與黑暗的美好
 
野生動物販運屬於全球第四大有組織犯罪形式,每年產生超230億美元利潤。現在,這項犯罪交易的重心已經轉向網絡世界,在社交媒體上尤為猖獗。
 
 
在2023年的今天,你只需要在社交平臺上搜索關鍵字,輕點鼠標,就能看到大量公開的內容和賬號。
 
 
這些交易賬號會發布待售動物的圖文,你通過點贊、評論帖子或者私信的方式,就可以和動物販子取得聯繫。
 
接著,販賣者會邀請用戶進入私密群組(比如Telegram)和加密的聊天軟件來溝通,雙方通過線上支付渠道完成交易。
 
·一些交易記錄
 
全程線上交易,意味著買賣雙方都擁有遍及全球的選擇,這是前社交媒體時代所沒有的“便捷”。
 
在這些交易裡,大型貓科動物、靈長類動物、色彩豐富的鳥類和爬行動物,是最受歡迎的品類。
 
在美國,只有6%的大型貓科動物被飼養在動物園和認可的設施中,其餘都作為寵物飼養,即便這一行為在35個州內都是非法的。
 
 
非營利組織Center for Biological Diversity在2022年的一份報告裡提到,在墨西哥,有商販在Facebook上以每隻500美元的價格,出售橙額鸚鵡(極危物種)。它們會被裝在紙箱裡,放進汽車後備箱中,運到買家手上。
 
 
“終結類人猿奴役項目”(Project to End Great Ape Slavery)則估計,全球半數以上的類人猿交易,都發生在社交媒體上,而獵豹保護基金會(CCF)則報告,超過70%的線上非法獵豹交易都發生在Instagram上,每年有200多個Instagram賬戶販賣了大約200只活獵豹。
 
 
調查記者Foeke Postma還讓我們看到,野生動物的產業鏈不只有販賣,還有租賃。
 
Postma注意到,在2個月內,寶萊塢女星、迪拜網紅、網紅經紀人,這3個人都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自己和一隻白色幼虎的合影。
 
 
比對細節後發現,他們曬的竟然是同一只老虎。
 
 
順藤摸瓜,從推文的標記中,記者找到了交易賬號MBE.777和Safari_Dubai。
 
MBE.777是一個專門負責租動物拍照的私人IG賬號,許多名人跟老虎、獅子和印度豹有關的貼文都會提及它。
 
 
可以說,野生動物販運和社交媒體“一拍即合”,而後者做了它最擅長的:抹掉上下文,展示正向的碎片圖景。
 
 
人們常常會刷到的那些名人和野生動物的互動,總是這一切都很有趣、可愛甚至性感。
 
這些動物內容都經過了精心編排,讓觀眾很難意識到它背後可能存在的血色販運鏈,只會條件反射地按下點贊,評論:“好可愛!想擁有!”
 
 
美化後的內容也合理化了人們的認知,覺得野生動物就是“寵物”,任何人都能接觸,能餵養,成了一種親密的殘忍。
 
就像 Born Free USA 的首席執行官所言:
 
“不幸的是,剝削動物的內容在網上,大多是由存有善意的人傳播的,他們並沒有意識到其中的危害。”
 
 
最終,社交媒體的奇觀化、景觀化的表演圖景,遮蔽了飼養野生動物所有的困難和倫理問題,剩下的只有正面的歡呼。
 
總之,看到的人越多,想要的人就越多,迎合的人就越多,惡性循環如此持續,而承受無盡痛苦的,則是在短暫的生命裡,始終在經受折磨的野生動物們。
 

社交媒體反動物虐待聯盟(SMACC)報告:《社交媒體上的野生動物寵物》

Foeke Postma:How Instagram Celebrities Promote Dubai's Underground Animal Trade https://www.bellingcat.com/news/mena/2021/02/08/how-instagram-celebrities-promote-dubais-underground-animal-trade/

Wildlife in Peril: Animals are Traded, Tortured on Social Media https://www.counteringcrime.org/wildlife-fact-sheet

Evidence on the role of social media in the illegal trade of Iranian wildlife https://conbio.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111/csp2.12725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