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倆親了,熱搜爆了,網友吐了

他倆親了,熱搜爆了,網友吐了


金哥新開二次元欄目,定期播報時下新鮮滾燙的泛二次元資訊,請喜歡的朋友不要錯過!



4月,柯南突然又火了。

不過這次的出圈,卻有點不體面——

一則柯南最新劇場版《黑鐵的魚影》的小小劇透,在網上掀起軒然大波,不少網友甚至因此對作者青山剛昌發出“親切問候”。


原來,在影片中,柯南和灰原哀在水下遇險,前者的氧氣設備被捲走並處於昏迷狀態。

於是小哀給柯南做了人工呼吸讓他甦醒過來,之後兩人共用一個氧氣設備手拉手回到岸上。


小哀的內心獨白“你知道嗎,我們剛才kiss了”已經頗具爆點,沒想到後續劇情更讓人目瞪口呆——

回到岸上,小哀抱上小蘭,嘴對嘴地親了她,將吻“還”了回去。



這般如此狗血,荒謬的劇情深深震撼了一眾粉絲。



一時間,罵聲、爭吵聲、哀嚎聲不斷,“柯哀親了”也很快衝上微博熱搜第一。


有人不解,有人懵逼,有人憤怒,有人心碎……

一個又一個熱搜,也讓《名偵探柯南》中混亂的CP之爭重新進入了人們視野。


這其中,尤以“新蘭”“柯哀”的爭論最為激烈。

雖然都知道“工藤新一等於江戶川柯南”,雖然十幾年的開頭都是“我和青梅竹馬的毛利蘭”,但依然擋不住CP黨爭的存在與爆發。


一直以來,日本動漫作品中就有幼馴染(可理解為青梅竹馬)與天降系之爭,前者主打細水長流的陪伴,後者切中命中註定的相遇,容易與主角發展出曖昧關係是兩者的共同點。


毛利蘭和灰原哀便是完全符合這兩種設定的女性角色。


慶幸,也不幸,《名偵探柯南》的男主角有兩個:高中生工藤新一(本體)和小學生江戶川柯南(變體)

如此一來,就順理成章地誕生了兩對CP——“新蘭”和“柯哀”。


在原作劇情中,毛利蘭與工藤新一有著更多正面的感情戲呈現,他們的關係在讀者眼中也更“名正言順”。

因此,作為作者青山剛昌蓋章承認過的“官配”,新蘭黨常常將灰原哀視為“小三”般的存在。


而灰原哀的科學家的身份、不依賴柯南的性格和果斷決絕的行事風格,讓她自然而然地成為“獨立女性”的代表,也為柯哀CP贏得了許多支持與祝福。


雙方都視自己心中的組合是天生一對,輪不到任何妖魔鬼怪來反對。


雖然磕cp總是強調“圈地自萌”,理想情況下,大家可以各自安好,便是晴天。

但實際上兩派之間的相互攻訐無法避免,特別是倘若在故事中四人(其實是三人)產生交集,發生衝突爭論,便不可避免——

在2019年播出的《紅色的修學旅行篇》中,新一和小蘭獻出了熒幕初吻,並正式確認了戀愛關係。


而在2021年上映的劇場版《緋色的彈丸》中,當眾人陷入命懸一線的危險關頭時,柯南第一反應卻是大喊“灰原”。

電影上映後果然惹了眾怒,大家紛紛吐槽電影宣傳時用“新蘭”吸引觀眾,正片發的卻是“柯哀”糖。



以《緋色的彈丸》為導火索,“新蘭”黨和“柯哀”黨的爭論也愈發激烈。

更“刺激”的是,如今《名偵探柯南》的粉絲混戰早已不只限於新蘭、柯哀這兩派強大勢力。

令人眼花繚亂的CP組合


一邊是不斷高漲的話題與流量,另一邊,則是日漸走低的評分與口碑。


事實是,現在的柯南,再也不是我們印象裡的了。

雖然難以接受,但不得不承認,如今動畫作品的“審美降級”,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

《名偵探柯南》,顯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從1998年首播至今,柯南的形象已經從圓圓的包子臉,變成稜角分明到可以用來磨刀的方形頜角,以及足以在接吻時戳穿彼此鎖骨的尖下巴。

“你可能永遠等不到《名偵探柯南》的大結局,但一定可以等到它的新畫風。”


時不時,它就會因為“畫風崩壞”而上熱搜,被人們熱議。

當然,《名偵探柯南》變了的,不止這一點。


最開始,《名偵探柯南》以撲朔迷離的案件、詭異獵奇的手法和高能精彩的推理為亮點,成為不少動漫迷的推理啟蒙,“繃帶怪人”與“藍色古堡”等經典案件也是許多人的童年陰影。

然而,在《名偵探柯南》連載的第29年,我們可能需要對這部作品重新定義了。


現如今,它已經跟推理番越來越不沾邊,這樣的變化在一年一度的劇場版動畫中,顯得尤為明顯。

《柯南》劇場版並非建立在原作基礎上,因此質量與導演密不可分。


兒玉兼嗣:“非我莫屬”


早期的劇場版,在“享受推理過程”的兒玉兼嗣的執導下,遵循了推理為主、動作場面為輔、戀愛元素收尾的原則,影片精巧的構思和充滿溫情的角色都使人印象深刻。


《名偵探柯南:引爆摩天樓》


然而,當導演換成靜野孔文後,一切都變了。

由他負責的劇場版雖然憑藉其對華麗大場面的運用和把控贏得了大批新觀眾,票房水漲船高,但影片也一路向能輕易猜到劇情的商業大片奔去:

開頭出現的標誌性建築一定會慘遭炸燬,柯南的足球和彈力腰帶一定要發揮重要作用,阿笠博士負責出諧音梗謎題,少年偵探團負責闖禍,灰原哀是查資料工具人,毛利蘭遇到危機時一定會在心裡呼喊新一的名字。


靜野孔文采訪時毫不掩飾地說:“我們就是想吸引更多的觀眾,以前的柯南粉絲都長大了,我們需要新觀眾。”

所以現在,你可以在柯南中看到“碟中諜”式爆破場面,可以看到“速度與激情”式追逐戲,可以看到“走近柯學”的扯淡力學場面。


卻唯獨少見,最初那嚴謹細緻、緊張刺激的推理故事。

出處:B站@在下三少啦


熱度為王的時代,為了票房,為了盈利,靜野孔文的選擇,似乎無可厚非。之後其他劇場版導演,也基本延續此風格。


但失去了核心的作品,未被潛心雕琢的作品,觀眾真的會一直買賬嗎?


顯然,答案是否定的。

青山剛昌坦言自己一開始就沒想過畫長篇連載,連載三年後他甚至和助手跑到拉斯維加斯狂歡,把賺的錢全都花光,因為不想畫了:

“簡直像活在地獄裡,每週每週都是畫彩圖、畫彩圖,工作量成倍地增加。而且,在Sunday連載以外我還有日曆等商品相關的彩圖繪製工作……當然,最麻煩的還是要思考殺人事件的手法。每次,都是殺人殺人殺人的,簡直想死了算了。


《名偵探柯南》原版第1卷


但最終小學館的編輯還是以電影化為理由說服他繼續畫下去,學生時代就熱愛電影的青山欣喜若狂,想過可以在大熒幕看到自己的作品,便將停止連載的念頭拋之腦後。


1997年《名偵探柯南:引爆摩天樓》上映,就此開啟了柯南的劇場版系列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人的創作力難免會衰退。


事實也如此,在經過了長久的連載後,無論是青山剛昌本人的創作熱情與動力,還是客觀上可以挖掘的案件手法,都已所剩無幾。

端水大師


“不允許只經自我就任意地畫出自己所想,也要結合大家的想法畫些俗套的東西,即是『平衡』。”


或許就是從青山剛昌有了這種想法的時候開始,《名偵探柯南》便放棄了以劇情取勝的傳統,走上了一條更取巧的“捷徑”:

以流量與數據作為故事創作的指揮棒,或專門為人氣角色調整敘述重點甚至是主線走向,或將更多爭議話題塞進作品以博眼球。


抓住每一條魚


於是,人們看到《名偵探柯南》玩梗、炒CP、大搞動作戲,裡面的案件愈加離奇,推理過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我不害怕等待,因為等得越久,見到的時候就越幸福。”這句小蘭在《迷宮的十字路口》中的臺詞,曾經道出了廣大柯迷曾經的心聲。

但如今看來,它卻成了笑話——原來等得越久,也可能越痛苦。

藉著“柯哀親了”等熱搜,《名偵探柯南》和青山剛昌又火了一次。


但相應地,也讓粉絲們又經歷了一次失望與折磨。

就像每一個爛尾的長篇故事,很多人如今對柯南已不再抱有期待,只剩下不堪其擾,不厭其煩的疑惑:

 

你到底什麼時候完結?



-賽事插播-


第二屆全國插畫扶持計劃(CIAC)

全球徵稿啟動!


獎金13w+,8項大獎

5位+一線華人插畫大咖擔任專業評審

還在猶豫什麼,快來投稿吧~


點擊下方小程序鏈接瞭解詳情



晚節不保”的《名偵探柯南》
在看嗎?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