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彌留之際撐了2個小時,只因……這位醫生關於死亡的8字總結,直戳淚點

他在彌留之際撐了2個小時,只因……這位醫生關於死亡的8字總結,直戳淚點

2018年,鄞州區明樓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出了省內首個社區安寧療護病房,從那時起,“85後”的陳佳蕾從一位全科醫生轉型成為安寧療護病房醫生。

“在病房,我常常會和老人或家屬們說一句話,平常我們要出門旅行前總要做不少準備,如果把死亡也當作一次旅行,我們也應該做好準備。”陳佳蕾說,人在死亡之前到底應該準備什麼?她認為“道別、道謝、道歉、道愛”這八個字特別重要。

明樓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安寧療護病區和預約牌

人在去世之前

最後消失的是聽力

道別有多重要,陳佳蕾講述了一個讓她難忘的故事。

一年前的一箇中午,正在值班的陳佳蕾被一位患者家屬叫到了病房——一位80多歲的老人進入了臨終階段,病房裡擠滿了趕來的家屬。

“當時是中午12點多,我趕到病床前的時候,老人已經失去了意識,床頭的心電監護儀上基本是一根直線,只有偶發的一兩個心跳。”陳佳蕾說,她趕緊安慰家屬,先別忙著哭,因為人在死亡之前最後消失的會是聽力,趕緊向老人告別,他還能聽到

聽了她的話,家屬們開始拉著老人的手說話。這時大家突然發現,心電監護儀上曾經是一根直線的心跳波紋開始重新活躍起來,從微弱的波動到每分鐘20多次、40多次……當家人和老人說起他最惦念的外孫正從外地趕來醫院的路上時,老人的心跳甚至跳到一分鐘70多次!

備受鼓舞的家人開始輪流在病床前和老人說話,老人的心跳也一直不規則地維持著,雖然頻率不太穩定,但一直都有。

就這樣到了下午2點,老人的外孫還沒趕到,他的心跳也一直在。“我的一位年輕的男同事來接班,他走進病房和老人說了幾句話,沒想到在他走出病房的那一刻,老人的心跳突然就成了一根直線,再也沒有起伏。”陳佳蕾說,後來她和家人都分析,可能是老人在彌留之際,把年輕醫生的聲音當成了自己外孫的聲音,於是安然離去。

臨終老人網購“小電驢”

只為帶著老伴去三江口兜風

怎麼樣才能更好地道愛?陳佳蕾講述了另外一個故事。

那是一位晚期腫瘤的老人,在病房裡陪伴他的是相濡以沫多年的老伴。老人生性豁達,知道自己時日無多,但一點都不影響他每天淘寶的好心情。

“他喜歡在網上買各種時新的小玩意,床頭的手機架、新款的小零食,每次到病房都能看到他又有新的寶貝到貨了。”陳佳蕾說,有一天,醫院院子裡到了一個超大的包裹,竟然是老人網購的一輛電動三輪車

當時大家都很好奇,一個行動不便的老人買電動三輪車幹什麼?老人告訴陳佳蕾,他已經好多年沒帶著老伴到三江口去轉轉了,有了車就能實現他的願望

之後,在一個夏天的晚上,陳佳蕾在院子裡遇到老人騎著電瓶車帶著老伴兜風回來。原來老人先坐輪椅到一樓,在老伴的幫助下艱難挪到駕駛位上,帶上後座的老伴,開開心心地去三江口兜了個風。當時兩位老人臉上洋溢的笑容,一直留在陳佳蕾的記憶裡。

“後來老人又帶著老伴去兜了一次風,但在那之後,這輛車就一直停在醫院院子裡,沒再用過。”陳佳蕾說,老人去世之後,老伴把電瓶車送人了,但這個故事一直印刻在她的腦海裡。在走之前好好地向珍惜的人說愛,好好地用自己的行動表達愛,不讓自己的愛有遺憾,她覺得,這就是最好的道愛。

陳佳蕾在查房

有矛盾的父女終於和解

不一定非要用語言

如何道歉與道謝,也是人生終點處一個值得探究的話題。

陳佳蕾還記得病房裡有這樣一對父女:父親癌症晚期,來的時候女兒只匆匆露過面,交錢辦好手續後就離開了。之後病房裡也很少見到女兒的身影。住的日子久了,大家以為是女兒不夠孝順。

看到父女倆即使偶爾見面也總是不歡而散,陳佳蕾和女兒進行了一次長談,才知道這是一個離異家庭,女兒從小跟著父親長大,感情不可能不深厚。但兩人因為種種家庭瑣事發生矛盾,女兒從此遠嫁外地,幾年都沒有回來。直到此次父親重病,女兒暫時拋下丈夫和年幼的兒子,隻身回到寧波工作,只為有更多時間陪伴父親。

陳佳蕾說,從女兒的講述中,她能感受到女兒對父親深沉的愛,從日常接觸中,她也能感受到父親對女兒的牽掛,但兩個人誰也沒有先跨出這一步

陳佳蕾分頭開解父女倆,希望他們放下過去,珍惜彼此,畢竟時間不多了。這之後,女兒來病房的次數多了,父親臉上的笑容也多了。半個月後,父親安心離世。我沒有看到他們互相道歉的場面,但我想他們應該都用自己的行動釋放了和解的意思。

陳佳蕾說,臨終患者到底需要什麼,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但相信做到了“道別、道愛、道歉、道謝”,總能讓人生少一些遺憾。
“我和女兒看過一部電影,叫《尋夢環遊記》,現在我會用電影裡的故事和老人們談論死亡——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 陳佳蕾說,瞭解了這一切,我們都能更坦然地面對它。(未完待續)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