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部已經票房大賣、並且以視聽效果著稱的院線電影,上線流媒體意味著什麼?《流浪地球2》和騰訊視頻正試圖給出全新答案。正如其宣傳海報所言——這是一部電影的“第二階段征程”。
4月初,導演郭帆就發文表示,主創團隊對《流浪地球2》的流媒體版本進行了一次大修改。除修復觀眾提到的字幕和畫面“bug”外,還完善了一個百多個視效鏡頭,甚至還有針對流媒體的專屬調色。
預熱消息一出,便在科幻迷、影迷中間不脛而走。大家急於一睹不一樣的網播版“小破球”,也好逐幀品味大銀幕上來不及注意的畫面細節。
待《流浪地球2》一上線,細節控、技術宅影迷就迫不及待“審判”了網播版本。最終,又紛紛折服在了騰訊視頻的“文理雙修”之下:“帶著放大鏡來了”“配合直播解讀食用,終於看懂了”“進度條是小苔蘚!有心了”……
從線上首映禮到主創、科幻大V的直播陪看,從經得起逐幀推敲、截圖的畫面細節到獨家花絮和官方解讀,騰訊視頻不是將電影內容簡單上線,而是力圖革新線上觀影形式和流媒體畫面技術,帶來全新的觀影體驗。
在《流浪地球2》上線視頻網站的大背景下,騰訊視頻的聲勢浩大和收穫的良好反饋起碼給了我們兩點啟示:一是成功的大體量院線電影上線流媒體不止是一次標準動作,它可以玩出更多花樣,也能夠收穫更多成績。
二是騰訊視頻確實鐵了心要吃科幻這碗飯,並且已經初步成為大眾認可的科幻品牌。因此,科幻內容在這塊土壤結出的果實,總是要更豐碩些。
在視頻網站看院線電影只是沒時間或省票錢的退而求其次?騰訊視頻與《流浪地球2》的觀眾給出了不同答案——網上觀影,也可以是一種全新體驗。
騰訊視頻這一次為《流浪地球2》準備的獨家線上儀式與內容禮包,顯然不止是對科幻先行者的禮遇,更是要藉此打響“線上看大片”的品牌體驗、重塑用戶心智。
首先是線上首映“儀式化”,充分釋放聚集效應。如今,院線電影上線網播已經司空見慣,用戶早沒了當初的新鮮感。如果只是常規的上線操作,並不一定能發揮院線電影應有的內容價值。
而騰訊視頻為《流浪地球2》上線,不僅開設了“小破球”專欄,還策劃了獨家首映禮和直播陪看等活動,找來電影幕後主創與科幻KOL對談。這場傳播造勢極為成功,引得影迷自發奔走相告。更重要的是,它讓線上“首映日”變成了一個突破虛擬邊界的事件。對於觀眾,就成為一場更值得品味與回味的觀影儀式,而非日常刷視頻。
通常來說,我們走出電影院的第一反應,無非兩種情況:一是和同伴談談觀影心得,二是上豆瓣看別人是怎麼解讀的、上微博看主創是怎麼分享的。
總而言之,分享欲與求知慾是觀影后的最大需求。而線上觀影正能即時滿足這兩種需求,為觀眾提供最實時的網絡互動與最深度的內容解讀。
針對《流浪地球2》上線,騰訊視頻發佈了9 支獨家花絮和官方解讀視頻,還請來幕後視效總監、作曲家、演員以及科幻KOL直播陪看。導演郭帆就在獨家花絮裡透露了電影的更多細節。比如,丫丫那張卡是全手工製作,裡面有大量電子元件,是通過人工一點一點焊接出來。《流浪地球2》裡的每一個道具,哪怕是很不起眼的道具,背後都藏著細緻的製作流程。
其實在劇版《三體》播出期間,騰訊視頻就配合播出了以《解碼三體》為代表的知識節目。《三體》大結局點映禮的成功舉辦,更是強化了騰訊視頻對線上觀影儀式的操盤能力。對於具有一定門檻的科幻內容,一個配套的科普內容矩陣,既能滿足有很強解讀欲的核心粉絲,也降低了普通觀眾的觀影門檻。
過去,一部院線電影上線流媒體,就是一套稀疏平常的標準動作。但現在,騰訊視頻用《流浪地球2》的案例表明:一部電影的上線,可以變成一個約會、一場盛宴、一個可以充分延伸的內容矩陣,為用戶打開了更廣闊的視野、也為原生內容拓展邊界。
尋常故事片也就罷了,看《流浪地球2》這樣的視聽大片,資深影迷往往連影院放映廳都要精心挑選,也就難怪網播上線大家要在各視頻網站一番巡視、比較。
無論是院線放映、還是網絡播出,都需要技術來為優質內容的呈現託底。而也非要有足夠優質的內容,才能看到技術的極致輸出。這次《流浪地球2》上線流媒體,就讓人看到了騰訊視頻在網播技術上的進步,為行業提供了新標杆。
《流浪地球2》作為國產重工業科幻的里程碑,吸引了大量技術迷,自然也少不了捉蟲小分隊。為了不留遺憾,導演郭帆在微博透露,團隊在網播版上修復了不少“bug”和優化了大量畫面。比如吳孟達出現的畫面呈現,特效修改了穿模的無人機和靜止的太空電梯,而且還針對流媒體調整了全片色彩。
要毫釐不差地呈現這些專門調整的細節,就需要技術的跟進。騰訊視頻這次對《流浪地球2》的畫面呈現帶給網友很大驚喜,正是因為它經得起反覆“審視”。
尤其是電腦端、電視端的畫質呈現,讓很多對科幻片觀影有更高需求的技術宅都為之折服。隨手截一張圖,都能清晰看到宇宙碎片的顆粒感與質感。而在手機端,騰訊視頻則推出了觀影交互玩法,觀眾可以跟隨劉培強一起衝上雲霄,體驗開飛機的感覺。
騰訊視頻上可以反覆觀摩的優質畫面,也給了觀眾品味電影細節的機會。這不僅升級了觀眾的觀影體驗,也讓《流浪地球2》的內容解讀再次走紅,進入又一次傳播高潮。
尤其再配合騰訊視頻找來的科幻KOL直播,很多觀眾發現了大銀幕沒注意到的細節,體會到了線上觀影的樂趣。比如,利維坦分析的開頭13分鐘細節,破敗建築上寫著“SKULD”,是北歐命運女神斯考爾德,代表著“將來”,暗示了流浪地球計劃最終的故事走向。
還有劉培強“禮尚往來”的那盒煙,正是馬季在1984年春節聯歡晚會上“賣過”的宇宙牌香菸。而這又與郭帆監製的另一部電影《宇宙探索編輯部》一起,串聯起了一個電影宇宙。
除此之外,觀眾也從更清晰的畫質中,欣賞到了老戲骨的精湛演技,並獲得更多解讀空間。比如,劉德華所飾演的圖恆宇聽見馬兆沒有保留自己的備份,有一個明顯震驚的表情;被馬兆拒絕其使用550c上傳女兒意識後,圖恆宇眼眶充盈著淚水,但卻沒有流出來;圖恆宇溺水死亡時有一個明顯的抽搐動作,對應的是聯合政府大廳顯示的心跳歸零。
這些細節呈現都離不開技術加持,騰訊視頻以精進的技術提供了不一樣的線上觀影樂趣。可以說,去院線看電影是外出吃大餐的精彩饕餮,在家看線上電影也別有獨自小酌、細嚼慢嚥的快樂。
從劇版《三體》的精良製作到《流浪地球2》的盛大上線,不難看出,騰訊視頻正將自己與“科幻”越來越緊密地捆綁在一起,也將這種品牌印象深植到大眾心中。
在內容規劃上,騰訊視頻對科幻賽道可謂深謀遠慮、長線投入。今年播出的劇版《三體》在口碑和商業上均獲成功,豆瓣評分高達8.7分,評分人數近40萬。目前,騰訊視頻已宣佈將通過《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大史》《群星》《時間深淵》《元度》等多部劇集打造科幻矩陣,講述中國人的科幻故事。
一方面,這是影視產業的內生需求。我們可以參照國內外的影視工業發展來看,科幻內容的發展推動著影視工業的進步,《流浪地球》就是最好的例子。科幻的確是最具長線價值的內容賽道,可為長視頻在技術和內容上的突破提供動力。
另一方面,這也是市場的迫切期待。國內科幻內容供應嚴重不足,而觀眾需求卻日益旺盛,尤其是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年輕觀眾。《中國科幻網絡文學白皮書(2022)》顯示,超七成科幻網文新人作家為00後。
而科幻這條更艱難的路,又只有具備足夠製作實力和長期主義精神的團隊才能染指。從這點上來說,騰訊視頻擁有敢為人先的探索精神。更重要的是,騰訊視頻確有“文理兼備”的素質。在文娛行業,騰訊視頻像是一個時刻不忘探索技術進步的“理科生”。在互聯網技術領域,其又不忘挖掘人文內容的更多底蘊。
既重視內容層面的製作策劃,又關注技術層面的精進傳播,騰訊視頻一直在雙軌推動線上科幻內容的發展。從《三體》的結局點映到《流浪地球2》的直播陪看,從影視劇集到知識科普與紀錄片,騰訊視頻不僅是科幻內容的提供者,更是技術領域的探索者,打開了一段技術與人文交織的科幻體驗,讓用戶充分沉浸其中,有娛樂、有思考、有所得。
在科幻這條賽道,聚焦的是長線價值,考驗的是平臺的綜合能力與前瞻性眼光。目前來看,騰訊視頻穩紮穩打地探索了每一步,積累起了豐富的運營經驗與內容自制能力,也為行業提供了很多可借鑑的經驗和案例。而當其為國產科幻提供了最溫潤的土壤,也就築起了自身獨有的內容壁壘。
閱讀往期熱文
▼





「娛樂硬糖」 現已入駐
今日頭條 | 百度百家 | 一點資訊|36Kr
貓眼電影丨騰訊新聞丨網易新聞
人民號 | 微博 |觸電新聞|商業新知
虎嗅 | 鈦媒體 | 知乎 | 界面 | 趣頭條
21 CN 看薦 | U C頭條 | 搜狐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