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透文史,點擊好看👇
作者:鐵騎如風
編輯:莉莉絲
自古以來,南方出現過許多個割據政權,割據兩廣地區的先後也有好幾個,但是它們大多是在中原陷入混亂的時期建立的。唯獨在繁榮富庶的北宋,南方一度出現過一個少數民族首領儂智高建立的,席捲兩廣大地的割據政權。儂智高是怎樣在當時武德並不充沛的南方,在中原王朝眼皮子底下割據成功的呢?
南朝時期交州 (交趾是其內的一部分)_圖
-
儂智高的野心
唐末五代時期,原屬中原王朝的安南都護府獨立,建立交趾國。交趾和南漢政權交界之處有一個廣源州,史載其“在邕州(今廣西南寧)西南,鬱江之源”,是邕州所屬四十四個羈縻州之一。北宋初年,隔壁的儻猶州(今廣西靖西)出了一個叫儂民富的壯族富豪,成為南漢所屬的包括廣源州在內的多個羈縻州的首領,帶著地盤內附宋朝,被宋太宗趙光義封為檢校司空、御史大夫、上柱國,不過都是榮譽職銜。
這時期的這幾個州並未在宋朝官方的記錄之下,所以很有可能是因為宋朝之前對當地只是名義上的管轄,在這期間被交趾給吞了地盤。到了宋仁宗時期,儂存福做了儻猶州(今廣西靖西)知州,擺脫交趾控制,其後佔有了萬涯州(今廣西大新)和武勒州(今廣西扶綏),勢力進一步擴大。
1029年,儂存福因受到交趾威脅,再次請求內附宋朝。有大臣反對朝廷接受內附,認為朝廷主要的邊防兵力用在防備遼和西夏,南方特別是嶺南地區的兵力很少,不應該為了儂存福而冒與交趾開戰的風險。於是宋朝授儂存福邕州衛職,但是沒有接受他帶著地盤內附。
夏景宗李元昊(1003年6月7日-1048年1月19日)_圖
被拒絕的儂存福只能繼續擴張,充分發揮自己的號召能力,利用當地優越的金礦資源,招誘當地的少數民族部眾和一些漢民,地盤越來越富強。1038年,李元昊在西北建立西夏政權的同年,儂存福在當地建立“長其國”,自稱“昭聖皇帝”,這引來了交趾人的警惕。交趾王李德政御駕親征,將剛開始發育的“長其國”一戰滅之,俘虜儂存福父子二人。
儂存福的另一個兒子儂智高和母親躲過一劫,想要用黃金贖回父親和哥哥。沒想到李德政不講武德,收了黃金後照樣斬殺了二人。儂智高對交趾人恨之入骨,帶著母親返回儻猶州建立“大曆國”,結果又被交趾攻滅,自己也被俘虜。但是廣源州當地山高林密,不好管理,交趾王決定讓儂智高管理當地,作為交趾的傀儡政權而存在。1044年,儂智高趁朝貢交趾的機會,準備買通李德政身邊重臣發動政變,事敗被通緝,只能跑回廣源州再次請求抱宋朝大腿,又再度被拒絕。
儂智高 _圖
1048年,發育了幾年後的儂智高在勿惡洞(今廣西靖西東南)建國“大南”,惹來交趾的討伐。這一次儂智高先勝後敗,跑到山林躲避,但是和西部和北部的田州和特磨道都和他結成聯盟。
1050年,儂智高再度建國“南天國”,並開始和宋朝邊境產生摩擦。宋朝廣南西路轉運使蕭固派雍州指揮使亓贇前往刺探儂智高的情況。亓贇沒把儂智高放在眼裡,擅自做主攻打儂智高,反而冰白被俘。不過被俘的亓贇反而說動儂智高歸附宋朝,儂智高再次奉表歸附。宋朝這次依然拒絕,並將亓贇罷黜為為全州(今廣西全州)都指揮使,下令廣南西路整兵防備交趾和儂智高的威脅。
從儂智高三番四次建國來看,他是很有割據南方的野心的,歸附宋朝只是對付交趾的權宜之計。但是被宋朝三番五次拒絕後,他終於被惹毛了,於1052年起兵5000侵犯宋境。
北宋地圖 _圖
-
空虛的北宋兩廣
北宋時期的嶺南兩廣地區,遠不是現在繁華的珠三角南大門,而是尚未得到有效開發的幾近荒蕪之地。當時的經濟和軍事中心都在北方,南方繁華的也就是巴蜀和長江中下游地區,整個朝廷在南方駐紮的兵力都沒超過3萬人。即便是廣南西路的首府邕州,其兵力能上四位數就不容易了。
而這時候交趾的人口一點都不比嶺南地區少,更弱的儂智高一方也靠著金礦資源發展地不錯。所以單靠兩廣地區的力量,是很難制衡交趾和儂智高的。
宋仁宗,趙禎(1010年—1063年) _圖
與此同時,宋仁宗中期遭遇連年大災,農業生產遭到重大損失,同西夏連年戰爭也損耗了不少國力,自然對於嶺南地區的經營有些鞭長莫及。在這樣的情況下,朝廷就應當審時度勢,先穩住儂智高。之前儂智高先是求補田州刺史,然後請求當一個地位更低的教練使,再次求宋廷賜給袍笏官服,讓自己成為名義上的宋朝官員,最後只求每當宋朝舉行南郊大典時,貢金千兩,換取同邕管互市的待遇。一次又一次地當卑微舔狗,都沒有得到宋朝的正視。
事實證明,激怒“老實人”是可怕的。在朝廷防備儂智高的命令下達後,兩廣的官員們都摸魚了事。靠近廣源州的邕州知州陳珙輕視儂智高,在邕州兵力本就不多的情況下也不加強防禦,結果就被儂智高一鼓攻破城池,自己也被叛軍俘虜。儂智高再邕州府庫發現自己之前請求歸附的上表都被陳珙扣押了,一怒之下便殺了陳珙。
廣南東路、廣南西路 _圖
攻佔邕州後,儂智高繼續向東攻略。沒想到嶺南地區宋朝的經營爛的讓人難以想象,除了少數幾個將軍力戰殉國外,廉州、端州、橫州、滕州等廣南西路境內的八州長官基本不戰而逃,地盤都落入叛軍手中。叛軍一路上燒殺搶掠,如入無人之境。儂智高沿著珠江一路往下游打,於當年6月直接打到廣州城下。而廣州知州仲簡之前一直以為儂智高入侵是謠言,沒有做什麼準備,反而嚴禁城內軍民談論儂智高之事。因而在儂智高帶著2萬人兵臨城下之時,城內外大亂,附近居民紛紛逃往城內,沒有跑進城的被迫投靠了叛軍。
在這危難時刻,英州(今廣東英德)知州蘇緘挺身而出,緊急組織了數千士兵前往增援廣州,設計捕殺儂智高謀士的父親,還招撫了儂智高麾下的數千難民。但是蘇緘兵力有限,只能靠朝廷調集軍隊支援。宋廷趕緊下令讓擔任韶州(今廣東韶關)知州的武將陳曙率軍討伐儂智高,沒有成功。
蘇緘(1016~1076年),字宣甫,泉州晉江(今福建省晉州市)人_圖
-
輕敵送人頭的宋軍將領
儂智高雖然士氣正盛,但是地盤擴展太快,還沒有來得及整合消化。朝廷命曾經在和遼國西夏的博弈中出彩的能臣餘靖出任廣南西路安撫使,楊家將後人楊畋和陳曙一同輔助餘靖,另派范仲淹經略西北時的舊部張忠和蔣偕率軍前往平叛。這二人雖然在宋夏戰爭中取得不少軍功,卻也因此驕傲自大,不願聽從楊畋節制。
此時廣州軍民日夜奮戰,抵擋住了叛軍進攻。番禺縣縣令蕭注組織起2000人的敢死隊,趁夜火攻叛軍,給叛軍造成了嚴重損失。儂智高眼見朝廷大軍要來,便撤圍廣州。蔣偕和張忠在問責了廣州知州仲簡輕敵不備之罪之後,自己卻又犯了輕敵的毛病,認為自己在西北打驍勇善戰的西夏人都不虛,對付儂智高一幫南方蠻子還不手到擒來?
宋朝軍隊 _圖
在一次出戰前,張忠對部下說:“我在十年前就是一個小兵,完全靠軍功混上的團練使,所以此戰你們都跟在後面學著點!”此話固然是激勵士氣,但是二愣子上頭的他在作戰中冒進中圍,被叛軍的標槍直接刺倒在地。蔣偕是進士出身的文官轉武將,卻也輕敵冒進,中了埋伏而陣亡。
二人的陣亡讓平叛戰事陷入了不利局面,楊畋被貶官,叛軍則發展到5萬餘人,餘靖只能苦撐待變。在這樣的情況下,宋廷不得不發大軍征討,於是任命樞密副使狄青為統帥,率領大軍南征,這才最終將儂智高的叛亂徹底搞定。
狄青(1008年—1057年),字漢臣,汾州西河人 _圖
儂智高之所以能從小小的西南少數民族首領,發展到席捲兩廣的程度。
其一是宋朝政府的戰略失誤,沒能及時意識到儂智高的威脅,也沒能利用它制衡交趾,處置適當,使得儂智高最終選擇造反。
其二是宋代嶺南地區經營開發程度不足,靠自身的力量難以搞定儂智高,當地的官員又習慣於摸魚擺爛,沒法組織和整合力量來應對儂智高。
其三是宋廷用人不當,沒有及時派遣狄青這樣的靠譜的武將前往平叛,之前派去的武將一個比一個傲氣,輕敵冒進折損力量,助長叛軍的實力和聲望。
其四是儂智高的個人能力和百折不撓的性格,在一次次失敗中尋找機會,最終達成了席捲兩廣的成就。